在2025年7月20日的热门综艺节目《是女儿是妈妈》中,25岁的程潇坦言:“生病时,我不想被当作病人看待。”她这番话深深触动了许多人。这位曾是韩团“宇宙少女”成员的歌手,透露自己曾深陷双相情感障碍,心情几度崩溃。“我在海外时意识到自己情绪不对。有一次,跑在雨中大哭。”程潇讲述那段黑暗时光时,语气平静,然而她的话语让无数观众为之一震。更为心酸的是,在程潇独自忍受心理痛苦的同时,她的母亲却在国内默默经历乳腺癌手术的折磨。两位母女,分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选择了隐瞒对方的苦楚,形成了一个令人揪心的“双向隐瞒”循环。
几个月前,2025年1月29日,另一位人气女星赵露思也首次公开分享了自己与抑郁症作斗争的心路历程。在微博发布的长文中,她写道:“抑郁症是一场‘长期战’,但‘长期’不等于‘无期’。”她的自述瞬间引爆了热搜。
近年来,演艺圈的明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程潇的双相情感障碍、赵露思的抑郁症、马丽的产后抑郁、张远因失恋和亲人离世而情绪崩溃……演艺圈似乎成为了心理疾病的重灾区。统计显示,近年来,已有超过20位艺人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心理困扰。
程潇在节目中提到,即使情绪失控到在雨中奔跑痛哭,她仍选择将这一切隐藏在家人面前:“你越跟我说,我越烦。我不想让别人可怜我,也不想突然引来关心,我只想独自待着。”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处事方式,形成了她与母亲之间的心结。程妈妈在节目中透露:“那段时间,她刚从海外回来,压力和焦虑都很大,也受到了一些非议。”而当她自己正在接受乳腺癌治疗时,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女儿是“小手术”。程潇说:“我让她回深圳,是怕自己撑不住。”母女之间的坦白,最终打破了这个用坚强编织的假象。
赵露思的情况则揭示了另一个困境——公开病情后反遭质疑。在面对“搞营销”的指责时,她毫不避讳,直率回应:“是的,没错。”她认为,抑郁症的“营销”能够帮助公众消除偏见,让更多人理解这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正的痛苦折磨。
明星的心理困扰,背后隐藏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精神健康危机。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亿人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程潇与赵露思的经历也反映了现代人心理困境的几个显著特征:
情绪污名化:赵露思在长文中写道:“说多了是卖惨,不说又是医学奇迹。”程潇的“拒绝病患标签”也揭示了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偏见。
完美主义陷阱:程潇自14岁起赴韩练习,17岁成团出道,常年负重前行,48次受伤从未叫苦。她身上的“拼命三娘”标签,正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隐形要求,这种完美主义的期望常常催生心理危机。
数字时代的情绪消耗:作为公众人物,程潇经常面临网络暴力与舆论压力,尤其是在她归国后。普通人也在社交媒体的“比较焦虑”中苦苦挣扎。
家庭沟通障碍:程潇母女间的“双向隐瞒”模式,正是东亚家庭中“报喜不报忧”文化的缩影。单亲母亲以“不添麻烦”来表达爱,而程潇也早早学会独自承受痛苦。
此话题一经爆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程潇的双相情感障碍”迅速登上热搜,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3亿。网友们的评论各具观点:
“看到程潇在雨中痛哭的那段心碎,没想到舞台上的光芒背后有这么多的伤痛。”——娱乐博主@星闻速递
“我和妈妈也一直互相报喜不报忧,看完节目后我立刻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网友热评,获赞15万
“赵露思说得对,抑郁症需要‘正向营销’,只有勇敢地讨论,才能消除偏见。”——心理健康倡导者@心灵花园
“职场上有多少人像程潇一样强撑?上周我加班到凌晨三点,在洗手间痛哭后仍继续改方案。”——金融从业者自述
在社交平台上,情绪病不是无病呻吟的话题收获了超过50万条分享。许多普通网友分享了自己“深夜加班崩溃”的故事,或者感受到“必须优秀”的压力所带来的窒息感。
赵露思的那句“相信痛苦会漫出内啡肽,相信生活的缝隙里会漫出光”,也被广泛传播。
如何实现心理自救?程潇和赵露思分别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道:
艺术疗愈:程潇通过绘画和哲学阅读走出了阴霾,她学会了向母亲坦白“我需要你”。
生化调节:赵露思分享自己如何通过甜食获得短暂的开心,同时,她还设立了“奖励机制表”来推动康复进程。
社群支持:赵露思与朋友们创建了“慢慢好”微信群,分享搞笑段子、康复知识以及表情包,社交支持成为她康复的重要助力。
专业干预:湖南卫视主持人齐思钧也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曾接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并做了两年半的心理咨询。他的经历证明了专业干预的重要性。
专家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深度沟通和培养兴趣爱好是日常心理保健的重要方法。
阿喆锐评:卸下坚强的面具,才是真正的勇气。程潇那句“不想被可怜”的倔强,赵露思的“内啡肽计划”,以及母女之间迟来的坦白,都是当代中国人心理困境的写照。我们一直推崇“坚强”的文化,却在付出沉重的代价。真正的心理健康革命,或许在于我们重新定义“强大”——敢于在亲人面前展示脆弱,能够坦然说出“我不好”,并主动寻求帮助。这才是对生命最真诚的尊重。
程潇在节目中对母亲说的“我需要你”,比任何舞台上的空翻都更让人动容。无论你是身处聚光灯下,还是在普通生活中,请记得,心灵的阴霾总会散去,寻求帮助的勇气本身就是一束穿透黑暗的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