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记录百本家庭档案
殷树山和妻子刘彩凤在欣赏家庭档案中的照片。 记者 李彦慧 摄
本报威海6月26日讯(记者 李彦慧 实习生 崔姗姗) 在环翠区塔山社区,八旬老人殷树山坚持记录67年,整理了近百本家庭档案。26日,老人的“家庭档案屋”吸引了威海市档案局、临沂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参观。
殷树山家住环翠区塔山社区,自1945年起,殷树山开始记录自己家庭的大情小事,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家庭档案。孩子的成长记录,自我生活记录,他都一一记录和整理下来。
走进殷树山家中一间5平方米左右的“家庭档案屋”,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老照片,书架上摆放着旧报纸,在一个近两米高的档案柜里,装了近百本档案。记者仔细查看,老人的家庭档案各式各样,包括文史档案、剪报、台历记事本、奖状、磁带光盘、照片、生活开销记录、粮油证件、购物证件、收款单据、信件等等。因为殷树山和妻子刘彩凤热心公益,他们还保存着很多公益单据。
“这张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我和七个队友在威海南大桥威海大队部驻地拍的,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了购物中心。”殷树山老人指着其中一张黑白照片说,这张照片是老人家庭档案中最早的记录。
“这些是比较近期的照片,这几张是社区活动的照片,还有山大的学生们到塔山活动室参加实践活动的相片。”刘彩凤指着比较近期的几张彩色照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将家庭档案记录更为丰富化,除了自家的一些生活记录,他们还将参与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记录了下来。
随着家庭档案的日臻完善,殷树生老人和他的近百本家庭档案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26日上午,老人的“家庭档案屋”就吸引了威海市档案局、临沂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参观。
“把这些行程的档案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归档,便于利用,能从我们一个小家庭的变化,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将我们家庭的生活轨迹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保留下来,这是一种见证。”殷树山说。
网址:67年,记录百本家庭档案 https://mxgxt.com/news/view/1881893
相关内容
《家庭档案中的家国记忆》在沈阳首发家庭档案盛展 讲述70年来小家与大国的故事
【家庭档案中的改革开放40年】三张“全家福”,记录摄影世家40年生活变迁
2020.6.9国际档案日——怎样建立自己的家庭档案?
建立家庭档案的意义
(档案管理)第一次档案记录(25页)
沈阳将开国内首家家庭档案网 9.1万家庭建档
新时代家庭档案建设之我见
档案管理|关于家庭档案的几点思考
首次 个人荣誉档案进入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