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规模停滞与业绩分化,老牌公募的“成长烦恼”

发布时间:2025-11-20 12:11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员工持股改革的公募基金,中欧基金曾以“聚焦主动投资”战略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如葛兰、周应波等一度创下“千亿顶流”神话。然而,2025年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却揭示出这家老牌机构正面临规模增长停滞、业绩分化加剧、投资者信任流失的严峻挑战。从“主动管理标杆”到“困局缠身”,中欧基金的转折背后,是公募行业从“规模竞赛”向“价值竞争”转型的缩影,更是其自身战略选择与市场环境变化碰撞的必然结果。

【规模停滞与业绩分化:三季报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困局】

中欧基金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公募管理总规模约5800亿元,较2024年末仅微增3%,在非货基金规模排名中持续徘徊在第15名左右,与头部公司差距进一步拉大。更值得关注的是规模结构的失衡——权益类基金占比从2020年的65%降至42%,而债券型、货币型基金占比则攀升至58%,“债强股弱”的特征愈发显著。这种结构变化虽在市场震荡期保障了公司整体规模的稳定性,却也暴露出其核心竞争力的弱化。

具体到产品表现,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正逐渐褪色。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为例,该基金曾因重仓医药板块在2020年实现超100%的年度收益,规模一度突破千亿,但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近三年收益率为-15.2%,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规模较峰值缩水超300亿元。同样,周应波离任后接手的中欧时代先锋混合,虽仍由明星基金经理罗佳明管理,但近一年收益仅3.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后30%,规模持续萎缩至不足200亿元。

业绩分化的另一面,是部分基金的“爆款效应”难以持续。2025年新发的中欧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凭借“双碳”概念在发行期吸引超百亿认购,但三季度净值即跌破1元,投资者“高位套牢”的抱怨不绝于耳。更严峻的是,这种“新基热销、旧基亏损”的悖论,正加剧投资者对中欧基金“重发行、轻管理”的质疑。Wind数据显示,中欧基金2025年新发基金规模达320亿元,但同期存量基金净赎回超200亿元,净增长仅120亿元,规模扩张依赖“赎旧买新”的虚火难以为继。

业绩压力直接传导至利润表现。中欧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8亿元,同比下降12%,管理费收入占比虽仍超60%,但收益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态势,既反映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费率压力,也暴露出公司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三季报显示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2亿元,显示部分资产估值持续下调,投资端的风险敞口正在扩大。

深层矛盾在于投研体系的“明星依赖症”。中欧基金过往以“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策略快速崛起,但这种模式在市场风格切换时暴露脆弱性——当医药、新能源等赛道调整,依赖单一行业配置的明星基金业绩集体承压,而投研团队的整体协同与风控能力却未同步提升。近年来,公司虽尝试通过“团队制”改革弱化个人影响,但效果有限,投研人才流失加剧,2025年已有3位资深基金经理离职,进一步削弱主动管理能力。

【信任危机与转型阵痛:从“主动标杆”到“困局缠身”】

中欧基金的困局,既是行业共性问题的体现,也与其自身战略选择密切相关。作为最早实施员工持股的公募之一,中欧曾以“事业部制”激发投研活力,但这种模式在规模扩张后逐渐暴露出“激励过度、协同不足”的弊端。各事业部为争夺资源与业绩,往往聚焦热门赛道,导致公司整体投资策略趋同,风险集中度上升。2025年三季报显示,中欧权益类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新能源、医药行业占比超5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押注式”配置在市场下行期放大亏损。

投资者信任的流失更为致命。社交媒体上,“中欧基金亏损”“葛兰卸任”等话题频上热搜,基民对高费率、低回报的抱怨不断。第三方调查显示,中欧基金客户满意度较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赎回率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新基金发行,更导致存量基金赎回压力加剧,形成“业绩差-赎回-规模缩-继续发新基”的恶性循环。

转型压力下,中欧基金试图通过产品创新突围,但效果有限。2025年推出的ESG主题基金、量化对冲基金等新品,虽在发行期引发关注,但后续表现平淡,规模快速萎缩。例如,中欧ESG责任投资混合基金发行规模15亿元,但三季度末仅余3.8亿元,净值跌破0.9元,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公司在ETF、指数增强等被动投资领域的布局滞后,未能抓住近年市场对低成本工具产品的需求增长,进一步错失规模扩张机会。

内部治理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以来,中欧基金高层频现变动,总经理、副总经理相继离职,投研团队稳定性受冲击。尽管公司强调“团队制”改革,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决策效率低下、激励机制僵化等问题。例如,部分事业部为完成考核指标,过度追逐短期业绩,忽视长期风控,导致产品回撤过大,损害投资者利益。

对中欧基金而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但若止步于战术调整,不触战略根本,则困局难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中欧基金规模停滞与业绩分化,老牌公募的“成长烦恼” https://mxgxt.com/news/view/1881775

相关内容

基金经理遭遇成长的“烦恼”
齐鲁证券资管遭遇成长烦恼:规模暴增业绩不佳
一季度养老金、企业年金投资成绩单披露: 11家公募基金竞速
公募基金经理减负“提升业绩”,重点追踪明星代表作变化
公募的缺陷:宝盈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人走茶凉,老将换新业绩跳水!
绩优基金经理密集离职,公募加速“去明星化”
公募基金“限购潮”升温,中欧基金两只明星产品宣布限购
【基金研究】当基金经理成为流量明星 明星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行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往长期历史业绩特别优秀的基金经理,会被财经媒体包装成明星基金经理来博取读...
疑似“帮忙资金”带来规模暴增 公募基金需远离虚假繁荣
药明生物业绩增长停滞,品牌价值成色几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