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争夺战,荷兰为何突踩刹车?

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地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他说:“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这话说得客气,背后的故事却一点也不简单。
就在六天前,同样是这位大臣,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派代表团来中国“解决问题”。这周初要来,周末就改口,这转变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商务部11月13日的回应更是耐人寻味:我们一直很负责任,同意你们来谈,希望你们拿出诚意。话说得客气,意思却很明白:我们准备好了,你们看着办。
那么,荷兰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这场围绕着小芯片的大博弈,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
当一位政治家说“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你最好打起十二分精神。这通常意味着:情况变了,原来的路走不通了。

卡雷曼斯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中国的芯片自主之路比想象中走得快。就在荷兰人准备来华谈判的同时,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接连取得突破。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化进展。荷兰人突然意识到:围堵可能不仅挡不住中国,反而会让自己永远失去这个市场。
第二,全球芯片市场的格局正在重新洗牌。数据显示,全球芯片产能正在向东亚倾斜,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买家之一。荷兰的明星企业ASML虽然技术领先,但日本竞争对手正紧追不舍。放弃中国市场?那等于把肥肉送到别人碗里。
第三,美国老大哥的态度变得微妙。近期传出美国可能放宽部分芯片出口限制,这让冲在前面的荷兰人心里打鼓:难道我要当冤大头?
所以,“建设性步骤”说白了就是:既然赢不了,那就坐下来谈生意。
(二)
荷兰的这个转身,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被三座大山压出来的结果。
第一座山:生意还要不要做?
荷兰是个贸易立国的国家,中国是它在亚洲最重要的生意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了1100亿美元。在这个经济寒冬,谁会跟钱过不去?

安世半导体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家原本是荷兰飞利浦旗下的企业,被中资收购后不但没垮掉,反而越做越大,保住了当地的工作岗位,贡献了税收。打压这样的成功案例,道理上说不通,感情上也过不去。
第二座山:盟友还靠不靠得住?
荷兰一直跟着美国的对华政策走,但越来越发现:美国的要求和自己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美国让盟友严格限制对华出口,美国企业却想办法留在中国市场。这种“美国优先”的策略,让荷兰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
特别是当美国自己都在悄悄松绑时,荷兰如果还冲在最前面,岂不是成了“炮灰”?
第三座山:中国的反击承不承受得起?
中国商务部回应中的一句话值得细品:“从源头上迅速且有效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这看似平常的表述,实际上是个明确的信号:如果你们一意孤行,我们也有反制手段,到时候供应链出了问题,责任不在我们。
这不是空话。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也是许多关键材料的供应国。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破坏供应链就像在瓷器店里打架,谁都不会是赢家。
(三)
这场芯片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双边纠纷,实际上映射着三场更宏大的博弈。
第一场:技术王座的争夺战。

芯片被誉为21世纪的“石油”,成为大国必争之地。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延缓中国速度,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荷兰的犹豫,恰恰反映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普遍困境——选边站的代价,他们付不起。
第二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拔河。
芯片产业天生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从设计到制造,环节遍布世界。政治力量想要重塑产业链,经济规律却坚持全球分工。荷兰的这次刹车,某种意义上说是市场规律赢了政治干预。
第三场:欧洲自立自强的成长烦恼。
俄乌冲突后,欧洲越来越意识到要靠自己。在芯片领域,欧洲既不想完全依赖美国,也不愿放弃中国市场。荷兰作为欧洲芯片产业的重镇,它的选择实际上是在探索一条独立于中美之外的“第三条路”。
那么,接下来会怎样?
短期内,荷兰可能会选择“冷处理”,让安世半导体的问题慢慢淡出公众视野。双方很可能达成某种默契:政治不干预,商业照旧。
中期看,荷兰会在中美之间寻找更平衡的姿态。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一般商业领域,限制会放宽;在高端光刻机等敏感技术领域,管控仍会继续。
长期来看,这件事会成为欧洲调整对华技术政策的一个转折点。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会明白,完全跟着美国走既不现实也不划算,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中国的收获:博弈中的三个明白

通过这次过招,中国至少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手中有技术,说话才能更硬气。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步,让外部封锁的效果大打折扣。技术实力变成了谈判筹码,让中国在对话中更有底气。
第二,欧洲不是铁板一块。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中方同意与荷兰单独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化解联合对华的阵线。
第三,全球供应链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中方直接点明供应链安全,实际上是在告诉世界:中国已经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个新定位,要求中国在未来博弈中更多从全球视角思考问题。
荷兰的领悟:小国生存的三个道理
荷兰也同样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第一,在大国之间生存,需要更高明的平衡术。盲目选边站,最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第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把双刃剑。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也要承受与中国经济深度绑定的风险。完全“脱钩”不现实,如何管理这种依赖才是真本事。
第三,价值观外交不能当饭吃。以人权等名义干预正常商业活动,最终可能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
荷兰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只是这个漫长故事的一个章节,远未到结局。
随着芯片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全球格局的深刻变化,类似的摩擦还会不断出现。但这次事件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政治干预拗不过经济规律,技术封锁挡不住产业进步。
当荷兰大臣说出“建设性步骤”时,他实际上承认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当今这个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合作比对抗对大家都好。
小小芯片,却是观察未来世界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一个多极世界正在加速形成,没有任何一方能完全掌控全局。
接下来的好戏,还在后头。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谁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谁就能在芯片乃至更广阔的科技竞争中赢得未来。!
网址:安世争夺战,荷兰为何突踩刹车? https://mxgxt.com/news/view/1881770
相关内容
欧盟“外长”发声!“必须踩刹车”油门当刹车GIF动态图!油门当刹车=自动挡+新手,如何油门当刹车?
人家都踩刹车了,都没有损失,你自己讹上了
当年的荷兰女王,为何不交出德皇威廉二世?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荷兰人发明了很多风车?风车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
张艾嘉承认曾恋蒋孝武 自言踩刹车恋情未开花结果——中新网
同族同宗的荷兰与佛兰德斯,缘何结出不同的艺术果实
又一女明星发生车祸!误将油门当刹车,百万名车当场损毁
张艾嘉承认曾恋蒋孝武 自言踩刹车恋情未开花结果
上坡起步时手动挡离合和刹车该如何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