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为美国梦移民,18年后梦碎回国一幅画卖16亿,如今怎样了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多心里都有个“美国梦”。在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崇拜强者”这种天性,使他们从心底对美国有种“崇拜”。1953 年出生的陈丹青,也是这样。
陈丹青来自书香门第,他父亲特别崇拜文天祥,正因如此,就给他起了“丹青”这个名字。
在 13 岁之前,陈丹青特别崇拜自己的父亲,也很敬重文化知识,他发觉当地人对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很敬重。
1966 年,中国迎来了最为特殊的十年,啥都变了。陈丹青看到“知识分子”的父亲遭批斗,自己还因为父亲是“右派”被弄到农村去了。这时候,正处于最要紧的青春期的他,世界观开始有了极大的改变。

繁重的农活没能把陈丹青压垮,倒是让他的叛逆达到了顶点。叛逆的人自己也不好受,肯定有很多东西他们理解不了。好多时候,陈丹青都感觉自己根本看不懂这个世界。一个被颠覆过的人,咋能明白“颠覆”是咋回事呢?
不理解咋整?那就躲呗,就在这个当口,陈丹青的“美国梦”冒头了。他不懂英语,肯定说不出“我一定要想办法去美国,死也要去”这种狠话,可他心底对美国的向往,早就抑制不住啦。
陈丹青被下放到农村的时候才 16 岁,这个岁数,正是最张狂的时候,也是特别需要精神安抚的时候。没书可读的陈丹青,痛苦之下就靠着绘画来寻求慰藉。
陈丹青那时候说的“绘画”,跟现在的绘画概念根本不同。他连纸都没有,像样的画笔也没有,就只能在火柴盒上画。这样的绘画,肯定画不出啥成绩,最多也就让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空虚罢了。
但凡是坚持,向来都很吓人。陈丹青一直坚持在火柴盒上作画,没留神,就坚持了一千多天。只要一闲下来,他就会在火柴盒上画画。
要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坚持好些年,那他肯定离热爱差不了多少。陈丹青对绘画越来越着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着手创作连环画,知青生涯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像《边防战士》这样的连环画创作。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那就肯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对于陈丹青来讲,关上的那道门是读书,打开的那扇窗是绘画。
1976 年,陈丹青靠着画画崭露头角。他被调到了省里的油画创作班。但很快,他就察觉这所谓的好机会也是假的:报到那天,人家跟他说不用来了。
别讲了:他的名额让关系户给占了。
这一年,23 岁的陈丹青,在当时那个年头,这岁数可不算小了。要说陈丹青不心烦那肯定是假话。好在呀,上帝给开的那扇窗是真的:中国恢复高考了,陈丹青在高考恢复的第二年顺顺当当考入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的研究生班。

高考考英语那会,陈丹青刷刷几笔就在考卷上大大咧咧地写:我是知青,没念过书,不懂英语。
可他英语考了 0 分,还是被中央美院破格录取了。陈丹青能被录取,估计有那么几秒是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心怀感恩的,毕竟中国教育为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当然啦,能得到这张特殊的入场券,最关键的还是得归功于他当知青时坚持画画的那 1000 多个日夜。
陈丹青进了中央美院后,没多久就靠着《西藏组画》把所有人都给征服了。这组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叛逆”的展现。他把油画主体换成了最平常的老百姓,而不再是那种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
这样的做法,在那个时候完全就是惊掉众人下巴。要知道,画最平常老百姓的欢喜悲愁甚至他们“找对象”,这显得不那么“规矩”,甚至不那么“对路”。当时文艺界的人都傻眼了,纷纷感叹:“这年轻人,咋能画这些啊?”
艺术向来都不该和政治沾边,而是和人性之类的有关,毕竟永远相通的只有人性。陈丹青后来讲道:
我画那些,就是想躲开“正确”。既没有歌颂,也没有赞美,这次大胆搞创新,不只是创作主题变了,思想上也是大突破。
字词当中,全是叛逆的味道。
您可以问我一些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您。
陈丹青可算彻底出名啦,他身上那股浓浓的人文气息,传遍了整个文艺圈。
陈丹青火了之后,竟然突然就辞去了在中央美院的教职,移民去美国啦。离开之前,他还跟同事讲:“听说美国是艺术家的乐园,我得去瞧瞧。”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陈丹青,在靠着“叛逆”发现自己个性那一块后,就有点膨胀了,他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就是天才。他没把时代因素当回事,没在意中国所处特殊时期的影响,也没重视脚下的土壤。
陈丹青死心眼觉得:凭自己的天才,肯定能在美国干出点名堂来。他的“美国梦”,就跟一轮大大的月亮似的升起来了。
跟那时绝大多数怀揣“美国梦”的人相同,陈丹青也一直觉得:美国啥都好,中国啥都不好。在那样的大环境里,有这种想法挺常见的,说实在的,那时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陈丹青以及那些移民美国的人,心里光想着梦了,根本没考虑过贫穷落后的中国要怎么站起来。这可不是陈丹青自己的悲哀,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1982 年,陈丹青移民去了美国,那时候,他 30 岁。
到了美国,陈丹青首先碰到的就是怎么过日子的难题。在美国的 18 年,陈丹青主要靠老婆养着。不过在美国,陈丹青也不是啥都没得到,在去美国的第七年,他组织了一群中国留学生一块儿拜木心当老师。他总是和同学们盘着腿坐着,听木心老师讲国学、讲美术,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
陈丹青当知青的那些年落下的文化知识,靠着木心帮忙给补上了。让人感慨的是,陈丹青受到中国文化的滋养,居然是在美国。
木心让陈丹青视野变开阔了,常领着他去到处游玩,像巴黎、罗马、圣彼得堡这些地方,他俩都去过。每到一处博物馆,木心都会带着陈丹青去看画展、欣赏名画,陈丹青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受木心的影响,慢慢静下心来的陈丹青着手搞起了文学创作,先后弄出了《退步集》《荒废集》《多余的素材》等作品。因为有木心的助力,这些作品一推出来,很快就被抢光了。
陈丹青的作品能走红,不光有木心的助力,他自己也起了作用。他眼光特别,老是能从平常生活的那些小细节里去展现,而且把自己骨子里的叛逆、勇敢啥的,都放进了文字里。
木心帮陈丹青在美国办了一场画展,这画展让陈丹青有了一张特牛的名片,因为这场画展,陈丹青成了中国当代画家里头,头一个在美国办个展的人。
这张名片,给他日后回中国筑牢了根基。
2000 年,在移民美国满 18 年啥也没弄出啥名堂的时候,陈丹青回国了。这当口正赶上中美关系向好发展的时候,这时候的中国可重视美籍华人了。所以,陈丹青一回到国内,就被清华美术学院聘作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常常不被珍惜,这话确实没错。

才进清华美院三年,陈丹青竟然就辞职啦。陈丹青辞职,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在清华待了三年,一个硕士生都没招到。为啥会这样呢?原来那些在他眼里有绘画天赋的年轻人,全被外语这道“坎儿”给拦住了。
2002 年那会,画画成绩排第一的学生,由于外语不达标,没能成为他的学生。
陈丹青自身外语不行,当年却能被破例录取,所以他希望学校能再开这种破例的口子。为此,他到处去说情,想让这个学生能被招进来。但院方怎么瞧,都感觉陈丹青像是要搞走后门那一套,把他看上的人弄进来,自然是不同意的。
那个学生只能重新考,然而第二年还是栽在外语成绩这儿了,没办法,他只好去了英国。
陈丹青气得不行,大声嚷道:“对一个想当艺术家的青年来讲,这种考试纯粹就是荒唐和侮辱。”他觉得,英语不好就进不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只能去英语是母语的英国,这不是很“可笑”吗?
陈丹青显然不清楚,当下的中国跟过去可不一样啦,咱中国顶级高校的录取标准可比国外高多了。结果呢,出国留学的好多人,在国内都考不上顶级名校,可他偏还坚称:国外的大学更厉害、更牛气,去那儿上学的,肯定比在国内名校读书的要出色。
2004 年,气呼呼的陈丹青给清华大学递了辞呈,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挑起了和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对着干的担子。但凡有机会,他都会公开指责中国的教育体制,他骂中国教育体制的话那叫一个多,下面是一部分摘抄:
“对于中国当下的教育制度咋看呢,也就这么四句话:把小孩子当成大人去管,把大人当成小孩子看待,把复杂的事给弄简单了,把简单的事又弄复杂了。”“中国教育培养不出人才的,除非你在学校里啥都反着干,反着干才行。”“我最害怕看到年轻人自卑,可咱们的教育就是会让你越来越自卑。”
陈丹青特别瞧不上中国教育过分看重外语这回事,他有资格这么说,毕竟他外语考 0 分,照样能有出息,而且还成了美国人。
他在斥责中国教育过分看重外语的时候讲:“根本没瞧见大家英语好到哪儿去,反倒是中文糟糕得一塌糊涂。”
他还痛斥中国教育界的那些大小官员:“如今大大小小的教育官员,就知道一层层地向上负责,可对于青年、学问、教育、社会,谁能有大的担当?”
好多人都把陈丹青的这番话当成经典,觉得他骂得可爽了。不过也有一些人觉得:虽说陈丹青回到中国了,可心还是美国心,他瞅中国哪儿都有毛病,这就足以证明他一直是美国心。
还有人觉得:陈丹青的美国梦一直都没醒呢,他在美国啥名堂都没混出来,可骨子里还是觉着“美国是老大”,美国啥都好,中国啥都不好。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把陈丹青当年跟窦文涛一块参加节目的视频拿出来当作论证依据。在这个视频中,主持人向那些都在 80 年代移民美国的名人发问:“你们的美国梦是不是破碎了?”
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有人挺尴尬地回应:“去了美国,才晓得不是那回事,好多在中国挺漂亮的国际连锁酒店,到了美国就特别破,连美国的地铁、道路、建筑啥的,也都破得不行。”他接着讲:“美国好多地方都破破烂烂的,开车在美国穿行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穿越荒野,到处都是些铁皮玩意……”
答者表达得挺清楚:他没直说自己的美国梦破碎了,可却跟所有人讲,美国跟他原先想的压根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还比不上中国。
轮到陈丹青了,可他好像没明白答者的意思,竟然替答者提出的问题,站在美国那边去解释。他讲:“美国是老牌工业国家,肯定又旧又破又老,像美国的地铁还有建筑,都充满历史感。”

这段不长的视频把陈丹青对美国的态度表露得很清楚,他觉得:美国的不好之处也是好的地方,反过来,中国的好的地方也是不好的地方。
明白陈丹青“美国心”实质的人都觉得:要不是中国这十多年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就算陈丹青在美国混得很差劲,他也不会回中国。说白了,他回国并非真心爱国,而是从利益出发做的决定。
陈丹青对中国的批评,可不单单只是在教育方面,而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
陈丹青这种“非得说出惊人之语”的批评,使他在国内收获了好多粉丝,这些粉丝对中国当下的情况很不满,满心抱怨,特别渴望有个有地位又出名的人,帮他们把心里的抱怨给说出来。
他那些惊人的言论,使他越来越出名,他的作品居然一度拍出了 1.6 亿的高价。

不过呢,有一些国人发现了陈丹青这类言论的不好之处,他们感慨:陈丹青的那些所谓批评,讲白了就是光会嘴上说说,他们跟真正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人,完全是两个极端。前者就光提问题,甚至还制造问题,可后者一直在默默地把问题解决掉。
觉得把陈丹青看透了的人,就因为他讲话老是带脏字,称呼他为“流氓画家”。
甚至有人直接把陈丹青说成是国民党的余孽,就因为他那一套说到底是国民党的说法。陈丹青确实多次在讲话的时候,表示怀念民国,他觉得: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在民国时期有一部分实现了,可后来被中国弄乱套了。
像陈丹青这样,也就不奇怪他在辞去清华美院教职的时候,跟弟子告诫:“在中国,不随大流,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是很难的。”
反过来,支持陈丹青的那些人,把他说过的每句话都极为推崇,他们甚至觉得只有像陈丹青这么敢讲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真正的“大师”。

近些年来,陈丹青在媒体上出现的次数显著变少了。有人讲,他正专心搞创作呢,也有人说:他原本就是回中国来养老的,现在进入养老状态了,当然不乐意抛头露面啦。
还有人讲,陈丹青慢慢没了声响,是由于他早就察觉到:当下的年轻一代,跟他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有根本的不同,这不同就是“这帮人没有美国梦”。于是,他那一套,渐渐就不管用了。
确实,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比起来,年轻一代,特别是零零后,打从出生起,就一直能亲眼看到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变化甚至能明明白白地瞧出来。
这群零零后,看到去海外留学的人,大多是在国内读不了好大学的“非优生”,所以,他们也就更不会有“美国梦”了。
陈丹青露面次数越来越少到底为啥,只有他心里清楚。反正不管咋的,他肯定没法再像以前那么“火”,这肯定是跑不了的事儿。

时代不断往前推进,啥都在向前走,说不定哪天,陈丹青就会变成另外一个“陈丹青”!啥都有可能!啥都有可能!历史早就证明过啦!
举报/反馈
网址:陈丹青为美国梦移民,18年后梦碎回国一幅画卖16亿,如今怎样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9071
相关内容
陈丹青为美国梦移民,18年后梦碎回国一幅画卖1.6亿,如今怎样了一幅画卖1.6亿,却被叫“流氓画家”?陈丹青究竟是怎样的人?
丁绍光:陈丹青在美国吃软饭!混十几年,还是底层画家
窦文涛问陈丹青:“不是一直都说美国好,怎么现在又都回来了?”
丁绍光:陈丹青在美国吃软饭,混的很惨
崔如琢:曾带5千块钱出国学画,生活贫苦无人问,今一幅画卖1.4亿
趣味新视野:2003年,陈丹青在飞机上偶遇范冰冰,陈丹青看见范冰冰的一瞬间,就被其外貌深深吸引。就这样,陈丹青静静地看着范冰冰在座位上睡觉,随后,他拿出纸笔在一个信封的背面把睡梦中的美人画了下来。后来,陈丹青把这次难忘的艳遇写进了他的新书荒废集中。然而,如此浪漫且优雅的陈丹青在中国教育面前却是毫不留情。 因为学生屡屡因为英语考试不合格。而不能录取,陈丹青反而辞去清华教授一职。众所周知,陈丹青当年就...
中国穷小伙和77岁好莱坞女星结婚,继承70亿财产,如今怎样了?做美国老太13年的佣人得268亿遗产回国做慈善的李春平,如今怎样
民国画家用价值20个四合院的钱赎一幅画,后捐给国家,今画值50亿
敢说敢做陈丹青:小学毕业一幅画3200万,怒辞清华,与木心是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