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老俞参加嘉宾访谈,网上都会涌现出一片对他的负面声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流量,直播观看人数寥寥无几;二是送书多于卖书,几乎没什么销量;三是总是夸赞前明星主播的流量大、卖书多。好吧,让他们得意吧。
毕竟,无论是老俞还是其他人,在图书领域,没人能比得过前明星主播,尤其是前明星主播还被视为图书行业的标杆。而,正是老俞将前明星主播塑造成了图书行业的标杆。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问,老俞是否后悔当初创办了嘉宾访谈这个栏目?实际上,前明星主播不仅是图书领域的标杆,还是文旅直播的代表人物,而这一切的背后,依然是老俞的精心打造。
如果老俞当初不做嘉宾访谈、不涉足文旅直播,前明星主播又怎会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他,就不可能有前明星主播成为图书标杆、文旅直播的先锋。
当然,老俞打造前明星主播作为图书和文旅直播的标杆,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打算。借助前明星主播的流量,他不仅扩大了个人访谈栏目“老俞闲话”的影响力,推动了东方甄选的图书业务发展,还帮助他邀请的作家获得了收益,同时也促进了新东方文旅的发展。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老俞与前明星主播实际上是互相成就的,但由于老俞的外部扩展与平台的矛盾,平台开始扶持前明星主播独立,才导致了一系列风波,出现了小作文、分家独立等事件。事实上,前明星主播的爆红也建立在东方甄选优质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加上不收坑位费、明码实价、不玩套路的策略。若没有这些,单靠一个带货主播,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平台又怎会力捧他成为头部网红?哪怕他能唱歌、打PK,也未必能被推到最前端。
当然,运气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老罗的退出。否则,即便东方甄选具备了这些优质的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平台的力捧。每个风口只有一个头部网红,老的不退,新的就无法上位。老罗的退出,无疑成就了前明星主播和东方甄选,也导致了“交个朋友”逐渐走向没落。
2024年,前明星主播独立后,不仅取代了东方甄选的位置,还打垮了高途佳品与学而思优品。然而,尽管东方甄选被前明星主播取代,尽管可能面临亏损,但它并不会轻易倒下。毕竟,支撑东方甄选继续发展的,是前明星主播所没有的优势——优质的代销品、自营品以及从田头到工厂的溯源体系——这一切都构成了它的独特竞争力。
别笑老俞书卖得少,尽管他的访谈中卖书的数量不多,但他并不把卖书作为唯一目标。即使亏钱,老俞依旧坚持办嘉宾访谈,因为他知道,访谈本身是为了给粉丝带来一场场有深度、有价值的对话。
事实上,嘉宾们并非不知道老俞的书卖得少,东方甄选的书也并不畅销,但他们仍愿意参与老俞的访谈。比如,毕淑敏的新书《昆仑约定》发布会,李思思主持,梁晓声、施战军和俞敏洪参与,俞敏洪还共同参与了直播。而梁晓声、施战军这些大咖,不止一次参与过前明星主播的访谈。那么,为什么毕淑敏选择了老俞,而不是与前明星主播合作呢?
毕淑敏作为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她与梁晓声、施战军合作,前明星主播一定不会拒绝她。那么,为什么毕淑敏没有选择前明星主播?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她没有主动去寻求合作罢了。
书卖得少又如何?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书畅销,但不一定非得与前明星主播合作。那些频繁嘲笑老俞和东方甄选嘉宾访谈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的酸涩而进行攻击。
声明:配图来自网络,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图文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