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脑“馋虫”遇上药物“消音器”

图片来源:AI生成
这是一场关于食物渴望的神经暗战。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刚吃完饭,却还是忍不住想吃点什么?或者路过一家面包店,哪怕不饿,也会被那股香气“勾”进去?对部分人来说,这种对食物的渴望只是一时冲动,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却是一场每天都在和自己大脑内“馋虫”进行的拉锯战。
最近,《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让我们第一次得以窥见这场斗争在大脑里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故事的一方是脑内的“馋虫”,另一方是一种叫替尔泊肽的药物,它原本是用来治疗糖尿病和帮助减重的,但科学家后来发现,其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入——它能直接和我们大脑里控制“想要”的区域对话,然后进行“消音”。
这个区域叫作伏隔核,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大脑的奖赏中心。当我们对美味的食物有所期待时,这里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就像有人在你脑子里不停怂恿你“快去吃!快去吃!”
科学家通过非常特殊的机会,直接记录到了3位正在与强烈食物渴望作斗争的患者的大脑活动。他们发现,当这种渴望出现时,伏隔核里的一种叫delta-theta的脑电波会变得特别强,仿佛是渴望发出的“心跳声”。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其中一位患者开始使用替尔泊肽后,这颗“渴望的心”跳动竟然慢了下来。她对食物的念想减少了,体重也跟着下降。这表明,药物可能正是通过调低伏隔核的这种异常活动,来减弱人们对食物的执念。
不过,故事并没有就此画上完美的句号。几个月后,尽管这位患者仍在使用药物,那种强烈的脑电波和对食物的渴望又悄悄地回来了。这说明,大脑的这套渴望系统非常复杂和顽强,一次“音量调节”并不足以一劳永逸。
这项研究是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察到药物如何影响人类大脑深处的活动。它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那些驱动我们不良饮食习惯的神经电路。理解这些,或许能帮助我们未来开发出更精准的疗法,去帮助那些真正被“食物渴望”所困住的人。毕竟,了解了“敌人”藏身何处,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之周旋。
(责编:邢郑、孙娜)作者:张梦然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当大脑“馋虫”遇上药物“消音器”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5839
相关内容
当小龙虾被当成害虫,肉丝一看可馋死了,这可是宝贝啊!狗狗吃了驱虫药后的不良反应 小狗驱虫会遇到哪些问题
星毛虫
太子建成派爱妃勾引秦王,勾出了弟弟肚中的馋虫
山东阳信推广智慧农业,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人工
《笑傲江湖》里最大的漏洞:三尸脑神丹的设定,会让日月神教消失
新鲜上市的梭子蟹里有寄生虫? 食药专家:跟水环境有关
昆虫大明星
3月20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减少农药使用,新方法激活作物抗虫"生物盾牌"
【中国生物制药“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