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百何参演的电影春树入围东京电影节,本应是她演艺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也是向观众证明自己实力的绝佳机会。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场电影节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娱乐圈的冷漠与残酷。
在东京电影节期间,白百何经历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她感到自己被导演和制片人刻意排斥和孤立。这种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5年,春树的前作罗目的黄昏参加釜山电影节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白百何自费前往韩国支持影片宣传,却险些无法进入活动现场。当她被阻在门外时,制片人却在休息室悠闲地聊天,仿佛对她的处境毫不关心。更让她心寒的是,活动新闻的照片里只有导演和制片人,女主角的身影完全缺席。她向导演张律质问,得到的却是敷衍的回应,这让她心中种下了不满的种子。
到了东京电影节,这种被孤立的感受愈发强烈。11月3日,制片人单方面通知她“可以回国了,没有得奖,无需参加5号闭幕”,这让她措手不及。作为影片女主角,她完全没有想到会被轻易排除在电影节的核心环节之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通知,她心中充满愤怒和委屈,她认为无论影片是否获奖,她都有权利参与全部活动,与剧组一起分享荣誉或失落。更让她失望的是,导演张律在整个过程中“隐身”,没有与她沟通或解释,这让她感觉自己像是被整个团队遗弃。
事实很快揭晓:电影最终在东京电影节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剧组其他成员都留在现场领奖,唯独她被提前送回国。被欺骗、被排挤的感觉让她愤怒至极,她觉得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工具人”——影片需要她时各种理由拉她参演,而影片取得成绩时,却毫不顾及她的感受,将她彻底排除在外。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有多重因素。利益分配方面,电影奖项对于演员、导演和制片人都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声誉影响。在有限资源下,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可能存在一些幕后博弈,她的利益被牺牲以换取导演和男主角的奖项。从团队矛盾来看,她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与导演、制片人存在创作理念和拍摄方式的分歧,这些矛盾在电影节期间被放大,导致她被孤立。再加上她曾自降片酬并拉来投资,增加了话语权,也许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从而在电影节上遭受打压。
这次事件对她的事业和心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业上,她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虽然有网友支持她,但也有人质疑她炒作,认为她输不起才会公开指责。她的公众形象因此受到冲击,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心理上,被信任的人孤立和背叛,使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长文中,她坦言“回头看,有些事有些人,确实不值得被选择”,可以看出这件事给她带来的伤害之深。
更广泛的背景是,年龄成为她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娱乐圈,青春和颜值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市场价值逐渐下降。曾经为她量身打造的青春、独立女性角色,正逐渐远离她的戏路。即便保养得当、演技出色,也难以抵挡年龄带来的偏见。在颁奖礼和社交场合,她常常成为透明人,站位被安排在边缘,与其他明星几乎没有交流,昔日的人脉关系也逐渐疏远。
此外,片酬降低和角色受限也是她面临的困境。巅峰时期,她的片酬高达千万级别,而现在不仅片酬大幅缩水,还需承担投资,能拿到的优质剧本寥寥无几。她不再是导演和制片人的首选,很多角色被更年轻、更有话题性的演员替代。为了争取角色,她不得不降低身段,接受本不考虑的小角色,并与年轻演员竞争。即使主动降低片酬,也不一定能获得出演机会,因为在资本眼中,她的商业价值已大打折扣。
娱乐圈的现实格外残酷,一旦失去商业价值和话题度,过气女星很容易被抛弃。白百何的遭遇揭示了行业的冷漠,但她仍在努力奋斗,试图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份坚持与勇气,令人不停为之动容,也让她的故事更加触动人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