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讲孝顺,既要孝敬父母,又要顺着父母。但常常就因孝顺二字,让许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陷入剑拔弩张的状态。先不说老年的父母和成年的女儿,在不少家庭里,就连中年父母和未成年女儿之间的相处,都有许多难处。做父母,最需要的是真实。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就对难相处的父母进行分门别类,并按分类详细阐述了该类型父母特质及如何与父母相处。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用了大量对话场景进行阐述,而且有对部分对话的复盘和重新审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难相处一般不是老年后难相处,难相处的父母,是从年轻开始就难相处,只是步入中老年后,相处难度更大了。而另一些父母,是在人到中年或老年后,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或打击,心理受挫,导致性格行为有些失常,所以才难相处的。
难相处的人,不会只是在家庭生活中难相处,很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不太好相处。当然也有些情况是在社会生活中好相处,到家庭生活中却又不得家人喜欢。大多数情况下,难相处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人格方面的问题。当然了,另有一个观念是,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绝大多数人有点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身心症状。
今天从《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书中,抽取泼冷水型父母的相关章节为例,看看该如何与这类父母相处。
说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古今中外,无论是哪里,亘古不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首先释放友好的善意,其次是给人以基本的礼貌和尊重等。那么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则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多了一层,那就是给到对方足够多的爱。
泼冷水型父母的基本特征:
泼冷水型父母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点:
看人不是极好,就是极坏。同一个人可以今天什么都好,明天却什么都不对。
极端负面,满腔怨言。
对别人极度挑剔,自己却无法承受别人的责难。
不讲理。
总要别人让步。
自己老爱发脾气,看什么事不顺眼,却对与自己同样性格的人毫不留情地批评。
容易暴怒,像是乱摔东西、辱骂别人。
疑神疑鬼,充满戒心,有时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
不让人接近,甚至切断往来。
从以上特征不难得知,这类父母思维比较偏激,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看事情想问题会十分绝对,要么认为是绝对正确,要么认为是绝对错误,而且常常难有转圜的余地。
一般情况下,如何与泼冷水型父母相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该拿我妈怎么办?无论我怎么讲、怎么做都没用。”是这类型父母的子女常见反应,这种无奈很典型。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就有优缺点。正是俗话说的人无完人。但是有些人眼里,却只有非黑即白,没用灰色地带,人不是好就是坏。所以在这样的父母眼中,可能孩子都很不好,或者儿子好,女儿不好,或者女儿好,儿子不好。对于这种非黑即白的哲学,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而这种“分裂”,和过度依赖一样,根源是一种被抛弃感。说到此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对原生家庭以及婴幼童时期的一些追溯或探寻,可能这块争议性会比较大,所以在此不做展开。
要知道的是,和这类型父母讨论什么话题,极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遇到父母的自我防御:
否认。“我根本没说过这种话。”或是说:“我没发火!”
投射。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生气的是你,不是我!”
选择性聆听。只听自己想听的,对自己不想听的完全给排除在外,完全不听。
泼冷水型父母的分裂行为确实很难对付,所以很多子女会受不了。其中,对于这类父母,绝对不能使用指责,也不能试图说理。
虽说天底下总逃不过一个理字,但这类型的父母,听不进儿女讲的道理,尤其是他们火大时。有时候,越讲理,反而越让父母火大,发展到最后,极有可能让父母觉得这是在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可想而知,有时在子女看来是正确的方法,比如试图说理,但往往会引发较为恶劣的后果,而且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子女的一切让父母形成“这是我的问题”或“这是我的责任”观念的言语或行为,都会被父母认为这是子女在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哪怕是一些让父母形成疑似这里观点的,父母也会直接认为这就是人身攻击,但并不会去思忖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也不会去验证。而不少父母一旦有了被子女人身攻击的感觉,防御机制会被立刻触发,同时情绪上来,于是一场不愉快的交谈就此拉开序幕……
最后就是不欢而散。
所以,这本书建议:不要跟泼冷水型父母讲理,也别在和他们的沟通中站在他们立场的对立面,为他们立场对立面的人说话。这样一来,父母只会认为子女在试图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
同时,书中也给出了对应的对策:较好的对策不是说服,而是让父母知道,子女是站在他们这边的。换言之,认可父母的感受。
当然,客观来看。这个策略不永远有效,有时甚至根本就是派上用场的。
但这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一点:矛盾总是无处不在的。
原因很简单,有时子女和父母沟通就是为了站在父母意见或立场的对立面来说服父母的,而泼冷水型父母恰恰是无法讲理也无法被说服的。这样一来,一旦这类型的父母在某件事上的立场站错了,子女必须拿出相应的态度来阻止或劝说父母时,一定会有一场战争。所以,这是子女是没法真正站在父母这边的,或者只能说,可以试着暂时哄哄父母,骗骗父母,当然这种应该是“善意的谎言”。只是,这样一来,一旦谎言被拆穿,极有可能要面对父母翻了倍的“怒气值”的暴击。
遇到矛盾时,如何破解与泼冷水型父母相处的难题?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书中说,有这样的父母,有时确实需要各种支援以及对生活情景进行观察与分析的洞察力,也有必要通过咨询或互助团体获得力量。只是,有时无论做什么都没用,不能责怪任何人。书里解释,父母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内心有某种不可解的东西在扰乱,而那不是子女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这个时候,其实做子女的可能更需要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与事实和平共处。
“别试着与父母争论。表达认可即可,让父母知道你的关心和支持。避免危机发生。寻求咨询或加入互助团体。”
前面说过,把人放在好或坏的两端,是令人感到沮丧和挫败的分裂行为,也是众多泼人冷水父母的模式之一。有这样行为的人,总令人不得不对他们敬而远之,而这样的当事人本身也很不快乐。同时,正因为他们本身也不快乐,所以才会把类似感受传递给旁人。他们负面的人生观,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对泼冷水型父母讲道理是完全无效的,要试着展示同理心,让父母知道子女了解他们的感受,但却不用同意他们的意见,这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该书认为:与其跟负面性格的父母争执或理论,不如试着对他们展示同理心。
有同理心支持对方,他们就能比较收敛,而与此同时,成年子女也最好尽自己可能地管好自己的嘴巴。如果从语言方式上来说,可以在父母抱怨的时候,对他们讲这类话:
“很遗憾让你失望了!”
“我知道你有这种感觉,很失望,我也很抱歉。”
“我可以理解你这么做的原因,不过只要你原因,我也可以尽可能地帮你。”
“是的,你有这样的决定,我能理解。我和你的感受一样,也会失落……”
“我们先别谈这个……要不我去给您倒杯水……”
……
类似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都能有效缓和父母的负面行为。在和父母沟通或一起处理其他问题时,牢记简明扼要、同理回应两方面的技巧也极为重要,同时要低调以对,学会化险为夷,尽量不与父母起争执,或将争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