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殿霞、梅艳芳,给至亲穿上信托“金钟罩”

发布时间:2025-11-17 05:49

韩红女士曾作词谱曲并演唱的一首歌——《天亮了》,源起于一次惨痛的事故:1999年10月3日贵州马岭河风景区,一辆高空缆车在运行中突然坠落,造成多人伤亡。在缆车撞地坠毁的生死关头,车厢内南宁夫妇潘天麒、贺艳文共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潘子灏高高举起,使之得以幸存,而他们自己却不幸遇难。

灾难中这一感人至深的瞬间、极富意义的具象深深触动了韩红,促使她创作了这首歌(韩红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孤儿,改名韩厚厚,争取为他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成长的环境)。

如果说,在意外灾祸突然袭来的刹那,托举、保护孩子使之逃出生天,或乃为人父母者舐犊情深、天性人伦的本能反应,那么芸芸众生中绝大多数的常态,是在平凡漫长、庸碌熙攘的细琐生活中,如何为子女的未来、发展而殚精竭虑、思谋筹划,为之“计深远”,最好能给TA穿上“铁布衫” 、筑起“金钟罩”。

若能像黄蓉那样,15岁第一次走出家庭避风港安全岛、探奇江湖世界时就有一件传家宝“软猬甲”护体,那当然更真真是极好的——如此讲来,那么“信托”——集合了法理校正兼衡平救济思想、以及金融工具+财富管理手段两者之优长,是基于人类社会文明芯片的驱动、智慧结晶之闪耀——就是这样理想中的守护家庭财产、庇佑至爱生活的“宝物”、利器。

站在子女的角度,正如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母亲抱着哪吒诀别时刻那赚人泪目的感动——妈妈说,“娘不能陪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You are on your own ,Kid : Taylor Swift 演唱歌曲名。还有之前“爹娘不在身边,要学会照顾自己”的嘱咐)。生命是一趟永不回头的单程列车,父母的呵护与陪伴,只能是其中一段。他们到站下车后,后面的行旅,只能自己走完。

而遗嘱信托(Testamentary Trust)+家族信托 (Family Trust,还有“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Life Insurance Trust or Insurance Benefit Trust,有四两拨千金之效用,可以降低开启门槛、撬动财富杠杆、弥补现有存量资财之不足,实现委托人的信托理想与设计,此处不赘)+特殊需要信托等,就是离开的父母从坟墓中伸出的托举孩子继续前行的双手(所谓“死亡之手、意志实现”)——他们走了,但他们“狡黠地”挣脱了时空的羁绊,永远和你在一起!

举两个例子:

一是沈殿霞为爱女设遗产信托

作为香港已故艺人沈殿霞与知名演员郑少秋之女,“星二代”歌手郑欣宜(Joyce Cheng)的人生始终笼罩在明星光环与公众审视之下。不过在家族传承领域,她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沈殿霞留给她的遗嘱信托(财产传承)。2008年沈殿霞在香港病逝,时年62岁,给女儿留下了6000万港元的资产和一套豪宅。

那时郑欣宜刚刚20岁,正是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年龄,沈殿霞在去世前一年设立了遗嘱信托,将她在香港、加拿大等地价值6000万的港币资产都装入信托,规定郑欣宜35岁后才可分配到所有遗产,在此之前她每月只能从中领取两万港元的生活费。这笔固定的“月钱”可以保证郑欣宜衣食无忧,也可以防止她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

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的,沈殿霞去世不久,郑欣宜的男友便开始花她的钱,而郑欣宜也有挥霍的倾向,她卖掉了沈殿霞留给她的豪宅,只套现1500万港元,但很快到其最穷的时候个人银行户头上仅剩下26港元!然而因为有遗嘱信托的安排,郑欣宜一直不能动用全封闭装入信托之6000万港元资金遗产的本金,才没落得财产被花光或者骗光的境地。2022年5月30日是郑欣宜35岁生日,这笔交付信托的遗产经过多年的打理有媒体猜测已经升值至上亿港元,郑欣宜也可以顺利继承了。

35岁的她显然已经足够成熟稳重,在乐坛上也勤奋努力做出了亮眼的成绩,有了自己的事业。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暂时不会动这些钱,感谢当初妈妈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媒体报道2023-2025年郑欣宜因抑郁症停工近两年,但有这笔信托财产的守护,她大可以安心“躺平”,积蓄能量以东山再起。知女莫若母,沈殿霞生前或许预见到了女儿可能随时面临危难、艰苦、脆弱的时刻,因此所做信托之安排,不是冷冰冰的金融工具,而是包含了母爱恒久流传守护的温度。

例如,设计思虑缜密的信托计划安排前夫(欣宜的父亲)郑少秋等亲友作为信托监察人,可以柔性介入郑欣宜的生活决策(也避免了“爸爸去哪儿了”的尴尬难堪场景);女儿35岁后继承全部资产的安排,赋予她足够的“人生掌控感”。正如香港信托法所强调的,“受托人的责任是守护而非控制”。这份遗嘱信托的真正意义,或许就是在女儿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仍能让她感受到母亲跨越时空的守护。

二是梅艳芳防挥霍立家族信托

“百变天后”、影视歌三栖明星梅艳芳于2003年12月30日因癌症去世,时年40岁,身后哀荣被誉为“香港的女儿”。她在住院治疗的最后两个月, 做出了遗产分配方案: 成立家族信托“Karen Trust”, 以170万港元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姐姐梅爱芳(亦因宫颈癌病逝)的两个儿子和二哥梅德明的两个女儿的学习培养,直到TA们大学毕业完成高等教育;将香港和伦敦的两套房产赠予好友刘培基 (其服装设计师);支付其母亲每月7万港元(后来考虑通胀因素,法院曾判令上调标准,或为每年增加3.5%,目前是25万港元)的生活费, 让她保持一个专职司机、两名佣人的生活水准, 直到过世;其母去世后,所有剩余资产扣除信托管理费等开支后捐给妙境佛学会;其信托财产不得分配给除上述受益人之外的其他梅氏家族成员;信托条款对所有受益人保密,防止因信息泄露引发家族纷争。

梅艳芳去世时留下价值约3000万至3500万港元的资产(随着香港房价上涨,其遗产2011年被认定升值到近1.7亿港元), 但她的母亲覃美金当时年已八十、不善理财且有赌博恶习、喜挥霍, 如果把财产一下子全给母亲, 梅艳芳担忧她会一次性把遗产花尽, 或被别有居心的人骗走,而其他家族成员又没有充分可靠的理财能力。

因此她选择以“生前信托+遗嘱”、全权委托的方式, 将财产委托给专业机构打理。但梅妈对女儿遗嘱不满, 认为自己应该一次性独得遗产, 一度质疑梅艳芳生前成立的信托基金是否有效——自从梅艳芳去世后, 她的母亲和大哥梅启明以梅艳芳是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被人恶意串通欺骗而订立遗嘱故而信托无效为由,针对她的遗产, 在始于2004年初的十余年间,多次提起诉讼——这种对“遗愿、遗嘱”及法司对其的尊重与保护(逝者为大的原则普遍适用)之挑战是愚蠢的、盲目的——诉讼并没有“击穿”信托,最后法院的终审判决是梅妈败诉,信托依然有效,利益受损的只有原告——最终,由于覃美金本人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支付高昂的律师费,故而其所有的诉讼费用几乎都来自于其从信托收益中的“透支”,直至多次被申请宣告个人破产。

加之原本拥有很大自由裁量权、对信托财产管理与保值增值负责的受托人 (trustee)、遗嘱执行人香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因其所有屡次应诉费用从信托财产中扣除,所管理的资产亦大幅缩水。

尽管如此,然而覃美金这位人生经历坎坷、早年生活困窘、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四个子女中的三个均因癌症离世,仅存的长子又因争产、欠债及出轨等问题,与母亲关系破裂。覃美金于2022年登报宣布与其断绝母子关系)、性格独特偏执的老者,却康健长寿——2025年她已102岁高龄,有专人照顾,身体稍有不适便前往医院疗养,生活仍然显得富足而安逸——这主要是因为她在长年不懈地攻击挑战梅艳芳信托架构的同时,却一直得益于小女儿遗嘱信托的安排与照顾,目前每月仍从其信托财产中获得25万港元的生活费(遗憾的是她嗜赌成性,欠下了大量外债,每月生活费被债主划走大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梅艳芳临终之际苦心孤诣设立的信托,只能算是部分实现了其信托目的——因诉讼费用等各种缘由,梅艳芳的遗产已从峰值的1.7亿港元缩水至目前的800万港元,预测几年之内告罄。梅艳芳遗产可用于宗教慈善的额度恐怕所剩无几了。

可见,家族信托不只是向下,对子女可以做出很好的安排;向上,对父母长辈、其他至亲同样可以。(作者单位:山西信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发表平台和供职单位无关)

责编:刘艺文

校对:许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沈殿霞、梅艳芳,给至亲穿上信托“金钟罩”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1045

相关内容

已经离开的十位香港明星的巨额遗产分配,梅艳芳和沈殿霞最用心
陈淑芬:保全张国荣的尊严,捧红梅艳芳、张学友,照顾沈殿霞女儿
35岁郑欣宜正式继承家产,复盘肥姐沈殿霞的信托规划
梅艳芳的家族信托出了什么问题?
郑欣宜35岁终获巨额遗产 肥姐家族信托让母爱保鲜!
梅艳芳家族信托之殇:如何保护受益人的权益?
沈殿霞和郑少秋的故事 沈殿霞郑少秋什么关系
郑欣宜35岁正式继承遗产 家族信托是母爱最好的保鲜剂
“张国荣经纪人”陈淑芬:曾经答应帮沈殿霞照顾孩子,她做到了吗
亲朋好友追思沈殿霞 郑欣宜与郑少秋手挽手出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