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maysun:杨宪益与梁实秋的交往始于抗战时期。1943年,杨宪益与妻子戴乃迭经友人推荐,加入梁实秋主持的国立编译馆,负责将中国古典文学译成英文,开启了两人短暂的合作关系。梁实秋当时正致力于推动中文外译事业,对杨宪益的国学功底和语言能力颇为倚重,曾委托其翻译《资治通鉴》等重要典籍。然而,这段合作并未深化两人的私人情谊,杨宪益对梁实秋始终缺乏好感,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1. 翻译理念...

发布时间:2025-11-17 03:56

杨宪益与梁实秋的交往始于抗战时期。1943年,杨宪益与妻子戴乃迭经友人推荐,加入梁实秋主持的国立编译馆,负责将中国古典文学译成英文,开启了两人短暂的合作关系。梁实秋当时正致力于推动中文外译事业,对杨宪益的国学功底和语言能力颇为倚重,曾委托其翻译《资治通鉴》等重要典籍。然而,这段合作并未深化两人的私人情谊,杨宪益对梁实秋始终缺乏好感,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1. 翻译理念的分歧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时强调“信”与学术严谨性,主张逐字直译,甚至不惜牺牲文学性,其译作被评价为“朴拙”而缺乏灵动。相比之下,杨宪益追求“信达雅”的平衡,注重文化意蕴的传递,认为翻译应兼顾可读性与艺术性。例如,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时,既忠实原著又融入英文诗体韵律,而梁实秋的莎译则因过于刻板被诟病为“屈信舍雅”。

2. 政治立场的冲突
梁实秋曾因与鲁迅的论战被贴上“资产阶级文人”标签,而杨宪益深受左翼思想影响,对梁实秋在国难时期专注于翻译而非社会变革的立场难以认同。尤其是杨宪益自幼聪颖,国学功底深厚,看不上当时流行的白话文,但唯独欣赏周氏兄弟的文章。鲁迅和梁实秋论战,杨宪益很认同鲁迅,鲁迅讽刺梁实秋“钻进莎士比亚故纸堆”的言论,加剧了杨宪益对梁实秋的疏离感。

3. 文化态度的差异
梁实秋在翻译《呼啸山庄》时将书名直译为《咆哮山庄》,被杨宪益胞妹杨苡批评为“大男子主义”和“对原著不敬”,杨宪益直接鼓励她自己翻译《呼啸山庄》,成就一部经典,这一事件折射出梁实秋对中国文化传播稍显粗放的态度,与杨宪益夫妇注重文化尊重的理念形成对比。
杨宪益与梁实秋并不投缘,自传与亲友回忆中鲜少提及梁实秋,关系仅限于工作交集,理念差异终使这段交往止于表面。
后杨宪益夫妇在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大量中国文学作品成英文,但始终没有再次涉及莎士比亚的作品,而梁实秋在彼岸,翻译了全套莎翁作品,也是做了一件大事。

网址:Springmaysun:杨宪益与梁实秋的交往始于抗战时期。1943年,杨宪益与妻子戴乃迭经友人推荐,加入梁实秋主持的国立编译馆,负责将中国古典文学译成英文,开启了两人短暂的合作关系。梁实秋当时正致力于推动中文外译事业,对杨宪益的国学功底和语言能力颇为倚重,曾委托其翻译《资治通鉴》等重要典籍。然而,这段合作并未深化两人的私人情谊,杨宪益对梁实秋始终缺乏好感,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1. 翻译理念...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0683

相关内容

梁实秋文艺观及翻译活动
梁实秋与他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
山东大学——梁实秋
史话|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
梁实秋与沈从文
梁实秋:日伪黑名单上的人
沈从文与梁实秋
翻译家杨苡和文艺学泰斗童庆炳的口述自传,你读了吗?
《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本)将在大陆首度出版
从“雅舍现象”说起,谈梁实秋的“三个坚持”,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