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光环不再,失业潮下他们如何自救?有人焦虑,有人已另辟蹊径
提起明星,你脑子里是不是瞬间闪过“日入208万”和数不完的名牌包?好像只要一脚踏进那个圈子,下半辈子就稳了。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太天真了,如今的娱乐圈,寒气早就传给了每一个人。
你敢信吗?连在圈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刘涛,都在直播间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诉苦,说自己快没戏拍了。好多项目都是聊得好好的,一转眼就没了影儿。大家还以为她到了享受生活的年纪,准备半退休了,搞了半天,是被动“毕业”了。
当红炸子鸡也愁饭碗
刘涛的情况,或许还能甩锅给年龄和市场定位,说中年女演员的路子窄了。可那些正当年的年轻演员呢?这就有点玄乎了。胡一天,要颜值有颜值,要流量有流量,结果自己调侃“已经退休了”,六百多天没进过剧组,这数字听着都让人替他心慌。

粉丝们在屏幕外急得团团转,他本人也只能用自嘲来打个圆场,这背后的尴尬和无奈,谁又能懂呢?还有我们的“神仙姐姐”刘亦菲,这两年也像是被卡住了一样。她看得上的剧本不找她,找上门来的她又觉得差点意思,高不成低不就,只能靠着商业活动刷刷脸,维持着最后的体面。
更别提童星出道的徐璐了,小时候演戏那叫一个灵气逼人,长大了反而被吐槽演技模式化,泯然众人。如今,你很少能在热播剧里看到她的身影,反倒是在各种商场的开业剪彩上,能捕捉到她努力营业的样子。
老戏骨的江湖新路
年轻一辈还在焦虑和等待中挣扎,有些见惯了风浪的老戏骨们,反倒活得更通透。他们没在原地干等,而是主动开辟了新的“片场”,尽管这片场,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五味杂陈。
国庆假期,有网友在广东某个景区,撞见了当年的绝代男神林俊贤。想当年,他可是能跟华仔掰手腕的人物。可如今,六十多岁的他穿着一身皇帝龙袍,在人来人往的景区里当起了“人肉背景板”,跟游客合影互动。那藏不住的黑眼圈和脸上的沧桑,让不少看着他戏长大的网友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能就是刻在香港艺人骨子里的务实精神吧——明星,不过是一份工。这种“景区再就业”模式,还真不是个例。曾经的“猫妖”翁虹,现在也时常打扮得风情万种,在景区里重现经典,风韵不减当年。

而《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陆振华”寇振海老师,更是把一个角色吃到了极致。71岁高龄,依然穿着戏服在景区里当“活招牌”,用一声声熟悉的“依萍”“如萍”唤醒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好剧本都喂了算法
问题来了,怎么连这些国民度极高的演员,都落到了这步田地?难道真是市场不需要好演员了吗?背后的水,可深着呢。最直接的冲击,就是短剧的野蛮生长。
三分钟一反转,五分钟一打脸,拍摄周期短到离谱,投资小回报快。这种“电子榨菜”完美迎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忙着刷手机,哪还有耐心坐下来追几十集的长篇大论?除非你拍得跟《甄嬛传》似的,否则观众和资本早就跑光了。
另一个原因,就更扎心了,因为它和我们每个打工人都息息相关——内卷。如今的演艺圈早就人满为患,好资源、好机会都死死攥在少数顶流和那些自带背景的“资源咖”手里。那些性格佛系、不懂钻营、只等着好本子上门的演员,路自然是越走越窄,没有作品就没有曝光,很快就被忘得一干二净。
结语

说白了,“明星”这个词被我们赋予了太多光环,剥开来看,它终究也只是一份职业,跟三百六十行的任何一行没什么本质区别。每个行当都有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也必然有更多在塔底苦苦挣扎的人。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就得有准备好面对失业风险的觉悟。
无论是刘涛们略显被动的焦虑等待,还是林俊贤们主动转身的接地气,都撕开了一个真相:那个所谓的“铁饭碗”,早就被时代敲得粉碎。最重要的,或许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想清楚自己究竟能不能、愿不愿脱下那件“孔乙己的长衫”,在聚光灯之外,找到一片同样能发光发热的新天地。
举报/反馈
网址:明星光环不再,失业潮下他们如何自救?有人焦虑,有人已另辟蹊径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0313
相关内容
《跨界歌王》另辟蹊径 王凯渴望展示不同的面另辟蹊径赋能企业品牌价值,聚焦影视IP经济广邀合作伙伴
“另辟蹊径”赋能企业品牌价值,聚焦影视IP经济广邀合作伙伴
明星代言屡次翻车,家居品牌营销如何另辟蹊径?
叶璇另辟蹊径:直播卖货,还兼娱乐八卦爆料
北京娱乐信报创刊六周年特刊——另辟蹊径 解读明星
大梦归离另辟蹊径,笑点密集哈哈哈
明星学院另辟蹊径 打破选秀行业尴尬僵局
李宇春戳爷同框,另辟蹊径的时尚道路为李宇春的事业带来多大助力?
黄子韬“另辟蹊径”,从艺人转商人走位绝妙,自带商业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