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玟“串号”,这个漏洞该补上
本报评论员 徐昕
网友用新办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账号,结果登录了已故歌手李玟的账号,看到了粉丝发给李玟的大量私信。“串号”的原因是网友用的手机号是李玟曾经用过的,现在被通讯运营商重新投放市场,但是手机应用平台“认号不认人”,造成新用户登录了旧账号。虽然平台立即进行了处理,但还是引发了大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顾虑。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并不觉得惊讶,因为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一个朋友2018年办了个手机号,注册某社交平台账号后,发现该账号居然还有一位前任主人,其私信记录仍然留存在系统中。朋友发现后非常紧张,仿佛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一样;但想想又觉得无辜——明明是合法办理的手机号和注册的账号,为什么会“误闯”他人领地?不仅如此,这些年来朋友每个月都会收到某银行发来的扣费失败短信、社保局发来的社保卡升级提醒和“同事”在钉钉上的入群邀请。这些短信都是发给前任号主的,朋友不堪其扰,也曾致电运营商,答复是“无需理会”。但朋友还是担心,生怕因为用了这个手机号而造成解释不清的纠纷。令朋友不解的是,前任号主究竟发生了什么?整整七年了,留在银行和社保部门的信息为什么始终没有变更?
买个手机号都能买到明星用过的,可见手机号二次投放已经相当普遍了。既然这样,应用平台“认号不认人”的情况就不能漠视。这种显而易见的漏洞之所以能存在多年,想必一定有处理上的难处。第一个难处在于手机号二次投放的规范,有人建议延长回池手机号的空置期,但空置期设定为多久比较合理呢?延长空置期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第二个难处是如何进行个人身份比对,如何证明“你的手机号=你本人”?虽然应用平台都是实名注册,但很多平台只需通过手机短信验证即可,如果每次登录都需要身份核实、人脸识别,我们又会觉得麻烦,会认为平台过度收集我们的信息。所以便捷与安全,该如何博弈?第三个难处是个人信息的清除问题。尽管相关部门一再提醒注销手机号前要记得解绑应用程序,但我们在多少地方注册过账号,连自己都不记得了,现有的“一证通查”也无法涵盖所有平台,解绑难道只能依靠我们的记忆吗?第四个难处是数字遗产的处置问题,只要用户不解绑,应用平台上的信息就可能永远存在。自己换手机号尚且可以解绑账号,可如果遇到突然离世,留在各应用平台上的信息怎么办?谁来通知平台清理,平台有权利清理吗?
数字时代,我们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有大量无形资产。我们一生的工作成果可能都存放在某个云端,一生的人际关系都浓缩在一部手机里。这些资产的价值甚至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实物价值,因此它们的安全更需得到保障。我们不仅要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要关注数字遗产的处置。手机号的新主人有权申请社交媒体账号,旧主人也有权保留平台上的历史信息,双方的权益都应得到满足,所以“串号”的漏洞都必须补上。要解决数字时代出现的新问题,靠的无非是立法和技术。希望跟李玟“串号”这件事能够成为一个推动立法和技术进步的事件,因为它不仅仅会发生在明星身上,也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网址:跟李玟“串号”,这个漏洞该补上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7889
相关内容
李玟:想和郭富城同台当导师【漏洞通告】WordPress LiteSpeed Cache权限提升漏洞(CVE
网红李雨桐长文爆料薛之谦,五大证据深度分析其中漏洞
李玟获双料冠军 《爱之初体验》唱给女儿听
发现漏洞后用技术手段获取包括个别明星在内的大量社交账号实控权并出售 一大学生获刑
故事:知名通灵师透露李玟轮回秘密,一串珍珠项链牵出惊人隐情
安全漏洞周报(2024.03.18
李玟世界巡回演唱会佛山站落幕 国风少女陈依妙助阵
李玟老公称一直对李玟很好,李玟姐姐李思林:他靠李玟才上位
华晨宇、鞠婧祎不干了!多位明星起诉,“新氧”漏洞待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