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精神的深度游历

发布时间:2025-11-16 11:12

《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

艾云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

■白 岚

在《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中,艾云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宽阔视域。她在书里关注的议题,其实相当复杂,可以理解为艾云近些年关于文学、历史、哲学、东西方文化差异乃至社会治理等议题的深度思考之集大成文本,可以说是她的精神游历记。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部充满人文批判精神和灵魂追问的哲思之作,在文本内容纵横捭阖的淋漓尽致中,艾云的才情、智识、坦诚如真气贯通整本书,她的思想气脉生动汹涌,构成了这部书的厚重力度。旅行虽然是我们认知世界广大和边界的方法之一,有时候我们去寻找的未必只是异质感的光风霁月,也可能是我们自我心灵或思想的镜像。

一如艾云去到异乡,她要追寻的可能就是她在不同阶段的文化本源思考,表层大约是去感受那些历史风云际会的本真性;而她的思绪同时穿越到诸多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中,去逼近历史真相。这种在“历史之境”去寻找“历史之镜”的视角,既有大历史维度的宏阔高远,但因为从历史人物的命运着眼,又洞见了个体命运的有限和无限。

历史镜像首先在于如何理解历史,之后才有可能映射现实,这样的理性思辨在书中比比皆是。在某些场域,她看到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个体生存困境,借用文化比较的学理模式,引申到我们自己面临的生育和人口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的思考。我们总是会希望从历史中得到种种启示,让未来的社会及自我建构更为理想化,但其实这种可能的先验性似乎是不存在的。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文化和种族历史的沿袭,是否具有可能超越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价值观,可能是一个相当难解的谜题。

艾云特别注意叙事里的在场感。在许多历史遗存面前,她敏锐地意识到,只有那些建筑构建的原始材料石头才是历史永恒的无法更改的记忆,这似乎是从历史到哲学的感悟。艾云对哲学的了解非常深入,她书中提到了很多西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许是这种哲学思维的力量所系,思想者艾云能够直视自我灵魂的幽微,也导致她在观察历史和现实时有更强的理性思考,她试图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寻找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命运真相。

海德堡与许多德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黑格尔、韦伯、雅思贝尔斯、迦达默尔、汉娜阿伦特等等。这些闪耀着人类精神之光的思想哲学家,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和人类命运有着诸多提示。艾云为这些哲人们写下了她的理解和叩问。在此,她借由对阿伦特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观点:“人不能将爱当成信仰,而是要凭借可靠的理性,灵魂才能一点点将自身引向具有美德的习惯和饱满的生活之中。”艾云在不同的篇章多次谈到灵魂问题。她在歌德故居想到了灵魂追省的问题,她认为,关心灵魂问题,是文学的也是世界的永恒话题,没有族群、性别之分,正如同生死。

在书中,艾云谈论了许多关于文学的议题,这些洞察和警醒或许也代表了她的部分文学观。她这样说,“我经常游走在此岸与彼岸,既想了解事物背后深刻的本质,又想咀嚼此世的丰富感受。我的妥协与中庸,注定我的写作只能是对有限的、匮乏的、卑琐的个人,进行重复复重复的灵魂追问。”这些清醒的自省也只有敢于直面自我的思想者才说得出,她知道唯有将灵魂安放妥帖才是终极答案。

在布拉格旅行,艾云从卡夫卡和现代派的表达中,赞同他们对于人性的丰富性的展现,她尤其注意到卡夫卡的病体对其创作的影响。她在反思文学圈的浮躁和喧嚣时,其实怀有深切的期待,那就是文学应该做到对人类深层命运的开掘。她也很尖锐地指出,“文学不是秀场,而是个人生命的需要,用不着因为文学之外的原因,为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而沾沾自喜。”冷静如艾云,也是智者。

由此种种,这种宏大的精神气象造就了这部作品厚重的思想底蕴和人文价值。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网址:情感和精神的深度游历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7101

相关内容

情感和精神的深度游历
情感的深度解析:理解情感的本质与力量
情感深刻剧情片电影精选感人至深
游戏王aibo和谁的关系最好?剧情深度揭秘!
提供多样“精神代餐”,深挖群体情感需求!恋综,看的不只是爱情
《长津湖之水门桥》:重温英雄历史与无畏精神的深情致敬
打造有精神深度的舞剧审美样式
打造有精神深度的舞剧审美样式
来天津旅游探访名人故居,寻历史名人精神,两条精品路线要知道!
探索剑灵中的情感纠葛,飞月与主角的深度解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