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贴满卡通图案的新手父母培训课堂,王珂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讨论突然停滞。所有人盯着他,“他能指导?”随着新手爸妈来的中年月嫂们难掩质疑,“看上去才毕业的男生,教人照顾婴儿?”
每当此时,王珂总在心里默念,“你们一年最多和四五个婴儿打交道,我一晚照顾20个新生儿,实践出真知!”作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护士,95后王珂从业6年,正在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今年护士节,他荣获“静安区明星护士”称号。
获奖证书记录了王珂的努力
获奖证书记录了王珂的努力
下班后,王珂是上海京剧院“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课堂一员,换上戏服,忘记工作纷纷扰扰,“有一次上课急,我忘了带软底鞋,干脆赤脚,地板有点凉,突然找到了角色凄楚的感觉。”
“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诞生16年,学生近万人。去年迎来近千人报名,超过85%的人是初学者。深受欢迎的,还有上海昆剧团“Follow Me昆曲跟我学”,它与“Follow Me京剧跟我学”同年诞生,16年里从1个班发展到21个班。王珂正是这群爱戏曲年轻人中的一员。
第一妇婴保健院年会“首选”演员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清亮的《梨花颂》响起,台下的新同事们先是诧异,继而纷纷掏出手机拍摄。王珂拿着话筒四下环顾,再次确定学生时代的杀手锏在工作后依然奏效。
从中学到大学,王珂一直是班上文艺积极分子,“大学同学都知道,护理学院有个王珂会唱戏。”王珂接触戏曲的最初理由与考学有关。读高中时,他一度想报考播音主持专业,“艺考需要表演才艺,大家都练唱歌。学唱戏,与众不同,才能在考官面前拿高分。”
王珂反复聆听荀派名家刘长瑜录音,学会《卖水》选段用于艺考。“说实话,那时我不太懂戏,也不是那么喜欢。同学们怂恿我上台唱戏,热烈鼓掌叫好,我很开心。他们的反应促使我继续学戏,拿出新节目。”
2013年高考,王珂没有成为主播。他被自己一无所知的护理学专业录取了,“我妈不喜欢护理,我爸认为还可以,我家有亲戚在学校,他的话一锤定音:高护专业肯定不愁找工作。”这一年,王珂告别家乡河南三门峡市,入读上海杉达学院护理学专业,全班30名学生,男生4名。“我高中读文科,大一重新学医用生物、生物化学等,太难了。”
王珂每天琢磨如何转专业,这个念头在第二年戛然而止。“大二起,我们学习临床实践课程,两个同学结对练习,十人一组。我动手能力强,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发光点。”
护理学毕业后,王珂进入第一妇婴保健院,迅速成为“明星”——在全院新职工汇演中,他因为唱戏出名了。那一次,王珂选择来自新编京剧《大唐贵妃》的《梨花颂》,“《梨花颂》词曲优美,意境空灵,展示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王珂边说,边点进抖音,划拉屏幕给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梨花颂》有各种版本。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是最好的戏曲入门之一,和现在火的《声声慢》差不多。”
一走下新职工汇演舞台,会唱戏的王珂被医院工会干部一眼看中,迅速“收编”,成为几个月后的新年年会演员。
“年会上,我和检验科同事搭档唱《游龙戏凤》。她从小学青衣,唱念做打有板有眼,比我厉害。她反串正德帝,我反串李凤姐。工会为我们找上海京剧院老师,京胡伴奏从上海戏剧学院请人。”王珂认为,这或许就是医院做事的特质——认真。无论医护主业,还是业余爱好。
王珂与同事反串《游龙戏凤》
王珂反串李凤姐
游走在现实与戏曲世界
初入第一妇婴保健院,王珂作为新生儿科的新人护士压力山大。资深护士为刚出生的小婴儿打针“一针见血”。他瞪大了眼,“小孩就50厘米长,我根本看不见血管。”
王珂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实习时建立的信心一扫而空,“给心脏病老患者打针和给婴儿打针,完全不一样。”他用两年练习手感,“每个护士都有自己的打针‘舒适区’,我的专长是足月新生儿,进针角度稍大一点,一扎就进,有些同事擅长早产儿。”
王珂给刚出生的孩子进行静脉输液
走进一妇婴新生儿科,没有想象中孩子们咿咿呀呀的哭声。6间病室中,第2间、第3间是重症患儿间,像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一样响着滴答滴答的仪器声,间或被一两声哭声打破宁静。这里的灯光亮度被精心调试,“光线不能足,要稍微昏暗,模拟子宫环境,帮助孩子成长,尽快和父母团聚。”走出科室,王珂悄声告诉记者。
在新生儿科,王珂每天工作12个小时,照顾20多个婴儿,最少时也有14个。每个新生儿戴有身份手环,但一妇婴规定,医护人员一次只能抱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在操作台,必须同时有两个护士。“每天交班,我对当班照护的每个孩子状况一清二楚,代价是忙到腰椎间盘突出,要去针灸。”
他戴上了腰托,“扎紧腰部,感觉像插上唱戏的靠旗,这么想着,酸痛感也少了。”
王珂向高年资护士学习静脉穿刺要点
工作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王珂学戏愿望越发强烈——因为,“仿佛漂浮在一个洋溢浓烈爱恨情仇的世界,屏蔽了琐碎的现实。”
他抢到“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贵妃醉酒》课程,与同事换班,周日白天学戏,晚上上班。《贵妃醉酒》班上有六七岁的孩子,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数人与王珂同龄,“我最好的‘同桌’分别在海关与电视台工作。”
王珂在上海京剧院“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课堂学习《贵妃醉酒》
老师夸他是天赋型选手,音色好。王珂掩不住骄傲,“为了艺考,我好好准备过演唱。”他学《贵妃醉酒》目标明确——矫正身段。“贵妃”出场,先右手扇交左手,接着折袖、打袖花、抖袖,然后左手扇交右手,重复折袖等一系列动作,最后整冠亮相。“几秒钟动作,老师示范行云流水,初学者做起来各有各的奇怪,更别说卧鱼、衔杯的技巧。”
王珂和同学们最爱干的事就是一边练习,一边拍照,录下“千姿百态”视频发到微信群,“大家互相指错,像高考讲题。有一个同学做卧鱼,腰弯不下去,成了‘卧佛醉酒’。”
“没想到你一直做到现在”
医院犹如舞台,跌宕起伏。有时,工作是开心的。所有孩子出生后,先到新生儿科观察1到2小时,确认无虞后,王珂推着小车把新生儿一个个送回产科,“大家叫我‘送子观音’。”
晚上医院走廊空荡荡,他推着空车从产科回新生儿科,开始练习小碎步,“梅派入门容易,学好、学精很难。比如小碎步,既要轻又要快。”
王珂第一次练碎步,平时10分钟走完的科室走廊突然变长了,“像在健身,没想到挺累,真看不出京剧演员双腿如此有劲。我走得多了,才找到感觉。其实学戏和学技术异曲同工,像打针一样,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有时,工作比剧本更惊心动魄。2020年8月,亚洲宠物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离博览中心最近的一妇婴收到一位怀孕32周的参展人员,“她感觉不到胎动。我们一查是胎盘早剥,等不到麻醉生效,立刻在急诊手术室剖腹产。”孩子出生只有1500克,透明嘴唇犹如道具娃娃,血红蛋白浓度甚至不到一般早产儿的十分之一。王珂飞速调试仪器、配药、进行静脉扩充血容量,“整个手术间像打仗一样。”
这样的惊险场面,常常发生。去年“五一”后的首个工作日,新生儿科一下接产5例早产儿,还有1例先天性复杂型心脏病……气管插管和危重患儿抢救平均每天3次。遇到新生儿重度窒息,医护协同完成亚低温治疗、视频脑电图评估、高频呼吸机等救治。
王珂向学生们普及医疗急救知识
有时,工作令人骄傲。新手父母和月嫂们的不信任,在王珂“出手”一刹那烟消云散。示范沐浴、触抚等护理手法,每个人流程都一样,但王珂的手法标准、快捷、轻柔,让月嫂们甘拜下风。
新手父母培训在临时板房办过,也在门诊旁开课过。条件如何都难不倒王珂,“下课了,就想哼《穆桂英挂帅》:我一剑能挡百万兵,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大四找工作那一年,王珂是第一妇婴保健院面试的最后一位应聘者。“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一妇婴男护士量够了,不需要再招男生。面试官觉得我条件不错,谈吐大方,专业扎实,给了我机会。”
多年后,王珂在电梯偶遇面试官。对方感叹,“真没想到,你一个男生,一直做到现在。”
当戏曲再一次成为背景声
少年时代咿咿呀呀的戏曲乡音,在王珂工作后变得分外亲切。“我小时候,全家每周日晚8点围坐,看河南卫视《梨园春》。我写作业,戏曲是背景声。以前,我觉得土气,现在听豫剧,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夏天看电视的画面——没有空调,电风扇吹着凉席,外公外婆摇着蒲扇,看得津津有味。”
长年累月听《梨园春》的王珂,后来结识了在悉尼歌剧院表演豫剧《花打朝》的童星孔莹,认识了豫剧“马派”创始人马金凤。“孔莹是我外公外婆的梦中情娃,能唱能演,简直开挂了。马金凤是外公外婆的偶像,反复听她唱,永不厌倦,就像上海越剧观众喜欢徐玉兰、王文娟。”
10年学戏路上,王珂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有人从福建专程来上海看戏、学戏。“周五晚上到,周日下午走,和上班一样准时。”
不少人在“Follow Me昆剧跟我学”学了好几年。虞玲先学闺门旦,后学小生,今年又参加首次开课的老生班。工闺门旦的姚佳颖带3岁小孩来课堂,她没想到孩子也爱上了戏曲,“我每次上课,囡囡都要来旁听,站在最后跟着我们一起甩袖,抖袖,转身。”
从豫剧《穆桂英挂帅》到京剧《穆桂英挂帅》,艺考唱小花旦的王珂,喜欢上青衣见长的梅派,自学《梨花颂》,拿下《贵妃醉酒》。程派《锁麟囊》等名段,他也有模有样。
医院同事看到王珂“学戏有成”,跃跃欲试,计划组团参加“Follow Me京剧跟我学”。
“听戏、唱戏、练嗓、整理行头,自己有一个小天地。”王珂从新生儿科转到辅助生殖医学科后,又考上同济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
考研时,王珂没有请过一天假,“我在地铁上看书,回到家把手机打开,抖音有很多教戏视频,还有演员直播,我最喜欢看史依弘。”夜深人静值班时,他轻轻哼《卖水》,“它让人放松、开心。”
中午记者来到辅助生殖医学科,依旧挤满人。手术室的门打开又关上,一直延续到暮色降临。走在医院路上的王珂不止一次被患者认出,“做试管婴儿的准妈妈孕35周了,产检时感谢我帮她做手术时忙前忙后。还有一位二孩妈妈,她家大宝得黄疸,是我在新生儿科负责照顾。现在她生二孩了,还记得我。”
工作、读研、带实习生,王珂更忙了。下班回家,他的节奏与在医院时一样快,啃面包,看文献、写论文、做PPT。学到脑子“打结”,王珂打开手机,点了一排梅派唱段合辑,开始拖地。半小时后,他转回到书桌前继续打磨PPT,手机里的戏转为纯京胡音乐。
戏曲又一次成为背景声,声声入耳,必有回响。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