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一明星,唱做多才能。塑造人物好,载誉北京城
【“老贾喷空儿”第228喷·老乡汤玉英(下)】
豫剧一明星,唱做多才能。塑造人物好,载誉北京城
文‖贾凤翔 图‖网络
【欲欣赏“老乡汤玉英(中)”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许昌老乡汤玉英:尝遍秋霜冬雪味,终有一日展奇萼 】
玉英还借助音乐塑造魏淑兰的形象。她尽量避免激越亢奋,力求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如第四场,当表哥说魏淑兰和常有福月下相会是“胡作非为”时,她感到委屈、冤枉,胸中充满痛苦、激愤之情。玉英采用了歌剧外抑内扬的唱法,唱出“咱本是姑表亲戚如亲兄妹,你不该进门来就响炸雷。……”
当唱到“当哥的这些年你问过几回”时才放大音量,但仍然谨慎地予以控制,使观众感到魏淑兰虽是个柔弱善良的农妇,但她心中的愤恨怨艾此时非要宣泄出来不可。
展开剩余 86 %
对这段唱的处理方法曾有过争论,玉英与音乐设计观点一致,坚持如此。实践证明,这样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再如第六场“难中定亲”。(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1. 乖乖,许昌的奇葩村名,来历不小哇! ;2. 许昌最早地名“许”的由来,可能跟高士许由没有任何关系! )
魏淑兰在幕后唱了一句起撩子之后上场,木然地对着常有福,用改良的“飞板”唱:“看见他难止热泪流,几时不见人消瘦,难诉我心中苦与愁。”按传统唱法,最后一句要一泄到底。但玉英想到魏淑兰是来安慰常有福的,而常有福又是被审查对象,此时此地不允许她放声痛哭,所以她就把最后一个乐句省略,让弦乐加大音量,同时用手把嘴使劲捂上,免得哭出声来。这个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省首届戏剧大赛内部观摩演出时,得了一个满堂彩。
该剧演了几百场,玉英对每场演出都像第一次演出一样,保持着新鲜感和创作欲望。几百次探望常倒霉,每一次都热泪盈眶。每晚演出结束她都要过电影:哪些地方好,要保留;哪些地方不到位,下次再演如何改动。
1985年,该剧参加省首届戏剧大赛,玉英获表演一等奖。省戏校邀请几个主创人员去谈体会,这不禁使她想起1960年代来考戏校没被录取的情景,顿发感慨: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啊。
1986年进京演出,别人白天都到处跑着玩,玉英什么地方也不去。女儿、外甥女、侄女都到北京了,可玉英一次也没带她们出去过,为的是养精蓄锐,保证晚上的演出。
转到工人俱乐部演出时,李准先生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李先生上台看望演员,一个劲儿地夸奖玉英:“你的表演太好了。一举手,一投足,一点儿也不多,一点儿也不少,分寸得当,恰到好处。我几十年没看过这么好的戏了。”
8月14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李准先生撰写的《戏曲春天的信息——看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文中指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汤玉英创造的寡妇魏淑兰这个人物,这是豫剧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分寸感是非常准确的,同时性格发展的鲜明层次,也历历在目,一丝不苟。……魏淑兰这个形象,很值得总结一下。特别是在控制、吐纳、分寸感上,传神而准确地表达出新时期的中国农村中年寡妇的独特性格。”
李先生还特意把他存放十多年的剧本《石头梦》放在许昌市豫剧团排演。由于多种原因,玉英演王跑妻B角,排练时间只有一天半。多亏她有戏补丁的硬功夫,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时,李先生看后握住她的手连声说:“不错,不错,是咱的味儿,是咱的味儿。”李先生题了一幅字:“芝兰人品”,还书写了李白的《峨嵋山月歌》送给玉英。(我参与了《石头梦》的修改,这也是缘分。)
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就玉英在《倒霉大叔的婚事》剧中的表演发表评论文章。
1986年8月10日《戏剧电影报》载晓琦文章《妙趣横生——喜看<倒霉大叔的婚事>》中说:“汤玉英是近几年才崭露头角的很有才华的演员……她在《倒》剧中饰演的农村寡妇魏淑兰,既有胆怯羞涩的一面,又有对爱情热烈追求的一面。你看,那忍俊不禁的笑,那颔首短暂的静默,那轻微缓慢的移步,那两手狠劲撕扯物什的动作,那时而奔放、时而哀婉的优美唱腔……无不生动、深刻地揭示了角色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1986年8月18日《北京晚报》载晓玮文章《波涛在内心深处——记豫剧演员汤玉英》中说:“她不过分追求外部动作而是着力于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挖掘。她在多年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这一艺术风格,许多话剧演员也为之折服。”
著名漫画家李宾声先生在玉英的签名簿上写了四句诗:“豫剧一明星,唱做多才能。塑造人物好,载誉北京城。”并画了一幅魏淑兰拿着鞋的漫画。
了解玉英的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魏淑兰的成功塑造,是玉英所演的几十个角色的经验积累和升华,是她勤奋学习、厚积薄发的结果。
玉英不喜欢有些人说的豫剧唱腔特点是高亢激昂、粗犷奔放、大腔大口、野中带刚,她认为,现代观众文化水平提高了,审美情趣改变了,抒情、优美、轻松的唱法更受他们青睐。她博采众长,学习京剧的行腔韵味,评剧、吕剧的吐字清晰,越剧、黄梅戏的悠扬婉转,以及歌剧的各种风格。她还注意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她博览群书、剪贴报纸,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她和女儿一块儿上了书法函授大专,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函授大专。此外,她还练过绘画、摄影、吉他弹奏、穴位按摩等,坚持写日记,以提高写作水平。粒粒种子,在《倒》剧这块田地中结蕾绽葩。
但很少有人了解到,玉英作出了多少牺牲。她从未问过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学校老师问她怎样辅导孩子时(女儿是班里第二名),她多窘啊。当两个孩子先后患病休学治疗时,她多愧啊。每次演出回来,当孩子问她:“妈呀,这次在家呆几天哪?”她的心多疼啊。她认为自己不是合格的母亲,一上台演戏,就把一切抛到脑后了。
玉英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河南戏剧界第一朵梅花,也是全国豫剧剧种的第一朵梅花。评委的评价是:“质朴,鲜明,生动,恰到好处。这是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的优秀演员汤玉英在《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表演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侯圈提亲’‘月下相会’‘难中定亲’等场的表演,汤玉英深刻地把握住魏淑兰内心的感情起伏变化,举手投足,唱念做表,都有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感,细腻传情地表现了这个受压抑妇女奔向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她的表演得到了许多戏剧专家及广大观众的称誉。”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玉英不仅喜欢梅花的馨香醉人,更喜欢它的傲雪凌霜。她还喜欢竹子的高风亮节,喜欢小草的默默无闻……
(全文完)
【作者简介】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