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 刘萌媛 奕然
量子位智库 | 公众号 AI123All
如何将情感价值落地转化为市场价值,是AI陪伴赛道面临的共性问题。
纯APP类情感陪伴产品被底层大模型取代,AI算命、AI虚拟情感互动已不再是新鲜事儿;以AI玩具为核心产品的AI陪伴硬件产品,面临诸多困境,例如易被复制模仿、用户无法从产品体验中感知技术价值等。
△左为跃然创新BubblePal奶龙AI毛绒玩具,右为可豆AI眼镜+好奇熊AI玩具,两者均可通过AI大模型进行交互
但AI玩具市场却愈发火热,AI玩具品牌跃然创新(Haivivi)创始人兼CEO李勇说:
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全球AI玩具销量加起来不超过100万台,而手机一年销量达几亿部。
李勇这么说也有底气,跃然创新近期刚拿到2亿元A轮融资,第一款AI玩具BubblePal去年8月上线后就卖了将近30万台,销售额超过1亿元,稳居全球销量第一。
今年推出的第二款AI玩具CocoMate系列,走起了和儿童心目中的大IP——奥特曼合作的路子。
“我们要做AI时代的泡泡玛特。”李勇说。
AI+IP,听起来的确是AI玩具公司的商业显学。
BubblePal卖爆了就是用户觉得这个产品“能扮演角色会聊天”——这是大模型能力和硬件结合的技术呈现,比如大模型技术结合多音轨混音,能让角色讲故事的能力在被聊天打断后丝滑接入;IP角色世界观的训练让小猪佩奇表达的就是佩奇的思考。
但开头说的市场困境依然存在,市场认知也处于初期阶段。
我们做AI玩具的时候大模型还未开源,投资人很难理解这个赛道,质疑“不就是把一个盒子放到毛绒玩具里,为什么能成为赛道,为什么用户会喜欢”。
这是一种知识陷阱,投资人擅长理性逻辑分析,但情绪价值类产品很难用理性指标衡量。比如我们说公司的壁垒是品味,投资人无法理解这种感性的价值。
AI玩具公司应该如何破局?该如何定义一款好的AI玩具?大模型能力和硬件是如何结合、平衡和优化的?AI玩具到底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带着这些问题,量子位智库邀请了原天猫精灵合伙人、AI玩具品牌跃然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勇,深入拆解AI提供情感价值的门槛和核心、好的AI玩具产品定义,以及目标客户定位和适用场景等问题。
在这次访谈中,李勇还分享了AI玩具IP商业化路径、AI玩具未来形态以及竞争壁垒等问题的思考。
关于跃然创新(Haivivi)
作为聚焦儿童与年轻人的大模型情感陪伴AI玩具,跃然创新旗下产品已实现年销近30万台的成绩,位列全球AI玩具销量榜首,产品主要包含BubblePal系列和CocoMate系列,产品功能具体如下:
角色扮演与情感互动:基于大模型实时生成符合用户语境的对话、故事与互动游戏,结合音效、拟人化反馈等进行角色扮演,强化情感联结与陪伴体验。
个性化记忆系统:具备上下文记忆与用户习惯学习能力,可在长期互动中积累专属对话历史与偏好设定,实现连续性陪伴成长。
多模态交互设计:多音轨混音功能支持插话提问后继续播放,支持离线唤醒与云端内容更新,兼顾居家、出行等多场景使用需求。
Key Takeways
1、刻在人类DNA里的情感需求不会变,产品通过大模型技术给孩子和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情感陪伴与记忆保存,未来AI会成为孩子和成人的朋友。
2、完整的AI玩具需要硬件、软件、算法全链条结合,AI玩具开发硬件方案相对成熟,但软件和算法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大模型能力直接决定功能取舍、上市时间和成本。
3、AI玩具产品“大部分是没有用的”,产品工具属性会消减情绪价值,单一、独立的纯APP类情感陪伴软件容易被取代,而能看到、摸到的实物陪伴价值无法替代。
4、好奇心和奇思妙想能被及时回应是用户(家长)购买核心动机,AI玩具角色扮演、连续对话和长期记忆等功能解决用户痛点。未来希望推出无需联网、能跑7B小模型的AI玩具。
5、大模型训练要符合儿童对“朋友”的期待,内容输出优先选择共情表达,并将知名IP世界观全部训练到模型中。
6、IP是玩具行业核心差异点,“授权IP+自研IP”是主要布局路径。团队短期壁垒是拿到优质IP,长期壁垒是用户数据、情感联结与记忆。
7、AI不会成为未来玩具的标配,不是所有玩具都需要AI技术加持,有些玩具本身的IP和形态就能提供情感价值。
以下为跃然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勇和量子位智库的详细对谈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智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及简化。
访谈实录1、抓住大模型发展的时代红利
量子位智库:为何选择AI玩具赛道,市场空间多大?
跃然创新:我们的判断是用持续发展的AI技术,去契合人性中不变的情感需求。虽然AI玩具的形态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基于成熟品类(如毛绒玩具)的AI产品,大概率会最先爆发,因为它符合用户认知,能快速满足情感陪伴需求。
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全球AI玩具销量加起来不超过100万台,而手机一年销量达几亿部。
随着多模态能力、端侧AI能力的发展,产品无需联网就能运行模型,反馈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我们第一款产品BubblePal去年8月上市,一年卖了近30万台。第二代产品CocoMate系列刚上线开售,因限量卖了大概几千台。目前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
量子位智库:除了早期接入DeepSeek的时间优势,产品销量领先还有哪些关键因素?
跃然创新:核心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准确。2023年5月项目启动时,大模型尚未开源,但我们坚信大模型会开源,国内大模型能力不会比海外差,且情商、智商的进展会非常快。
我们有做AI硬件的积累,我之前负责过天猫精灵,熟悉硬件、软件、算法团队的搭建,也认识相关领域的算法科学家,具备快速落地的能力。IP获取能力、软硬件算法的快速迭代能力,也是重要支撑,但最关键的还是踩中了大模型发展的时代红利,以及对AI玩具赛道的坚定看好。
量子位智库:过去一年,AI玩具市场和消费者有哪些变化?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如何,用户最好评的点是什么?
跃然创新: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产品销量二三十万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AI敏感的用户,大量用户还不了解AI玩具的体验。
用户满意度很高,最好评的点是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和用户聊天。
普通用户之前接触的儿童硬件只有儿童手表、智能音箱、故事机,从未体验过连续对话、角色扮演、长期记忆的功能,对产品充满新鲜感。
少数早期科技爱好者用户可能会更挑剔,对大模型能力有更高期待,但从普通用户视角,大模型的进展已经足够快。
去年8月购买产品的用户,今年能明显感受到AI变得更聪明了,我们也上线了更多功能,端侧模型的应用让反应速度、情绪识别度、回复准确度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2、AI玩具不是毛绒玩具+智能语音盒子
量子位智库:AI玩具领域,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是什么?
跃然创新:确定性有两个。第一,AI技术会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坚信的核心,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人性是不变的,人类看到毛茸茸、眼睛大大的东西会分泌催产素,这种刻在DNA里的情感需求不会改变。
未来,每个孩子和成年人都可能拥有AI朋友。如果大模型的情商和智商能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扮演IP角色与孩子互动的体验会大幅提升。
成年人的AI玩具可能涵盖动物、植物、二次元等系列,比如原神、初音未来的手办能说话、聊天,甚至识别情绪。
量子位智库:很多人认为AI玩具是毛绒玩具加智能语音盒子,你如何定义AI玩具?这种认知的最大误区在哪?
跃然创新:从硬件实体来看,CocoMate系列确实是毛绒部分加内置硬件,但这种描述的误区在于忽略了大模型和APP的技术能力。
完整的AI玩具核心是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除硬件外,软件和算法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
量子位智库:早期星野、猫箱等AI陪伴类软件发展不及预期,跃然创新如何从软硬结合角度理解情感陪伴?如何定义产品的情绪价值?
跃然创新:一些纯APP类情感陪伴发展不顺有两个原因。
第一,单一情感陪伴APP面临的竞争压力大,ChatGPT、豆包等大模型的进展可能取代独立、单一的情感陪伴APP,底层大模型能力提升带来的替代作用明显。
第二,实物陪伴的价值无法替代,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能看到、摸到的实物带来的体验,纯APP做不到。我们认为完整的AI玩具需要硬件、软件、算法全链条结合,才能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体验。
量子位智库:除了可触摸的实物属性,软硬一体的AI玩具在情感陪伴上还有哪些重点?
跃然创新:很多人会买Labubu、Molly、哪吒这类本身不会说话、没有AI功能的实物玩具,说明纯APP无法替代实物陪伴的价值,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赛道。
对AI玩具而言,核心是通过软硬件结合,让实物载体具备能回应用户的能力,这种基于实体的互动体验,就是情感陪伴的关键。
量子位智库:产品在软件或底层模型上有哪些优化?现阶段技术水平能否满足需求?
跃然创新:现在的大模型并非针对儿童对话场景调试,输出偏冷静、客观,不符合孩子对“朋友”的期待。
我们做了大量优化:在内容输出上,坚定选择“主观内容+情绪化表达”,优先共情而非罗列解决方案;在角色层面,将知名IP的世界观全部训练到模型中。
比如孩子玩过家家时,让小猪佩奇扮演餐厅厨师,模型会结合动画片中的场景和角色互动举例,和孩子沉浸式玩耍。
针对孩子的提问,AI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知识,用IP的世界观和场景举例,把牛顿定律、量子纠缠等概念讲明白,比大多数人类老师讲得还好。
此外,我们还优化了多音轨混音功能,孩子听故事时插话提问或调节音量,不会打断原有内容,回答完后能继续播放故事,这是主流大模型没有做到的。
我们还接入了多个主流模型,优化了用户记忆、通信协议等,提升整体体验。
3、Haivivi的产品大部分“没有用”
量子位智库:泡泡玛特创始人说“无用的东西才是永恒的,工具属性会降低产品的情绪价值”,这句话对AI玩具领域适用吗?跃然创新的产品更侧重教育还是全场景陪伴?
跃然创新:AI玩具是大赛道,有人用AI技术解决教育问题,我们则专注用AI技术解决情绪陪伴问题,两种方向没有对错,取决于公司禀赋。
我们非常认可泡泡玛特的理念,工具属性会消减情绪价值,所以我们的产品“大部分是没有用的”,宣传时也会明确告知用户这一点。
它唯一的“有用”,是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孩子认知世界时会有很多奇思妙想,AI能持续给出高质量回应;如果AI以孩子喜欢的IP形象出现,用IP的世界观和场景举例,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种情绪价值的传递,是工具属性产品无法实现的。
量子位智库:能否分享小朋友使用产品的惊喜场景,以及产品给小朋友和家长带来的改变?
跃然创新:小朋友的场景中,很多孩子看到喜欢的IP开口说话会非常兴奋。比如喜欢哪吒、孙悟空、小猪佩奇的孩子,当玩具以这些IP的声音、性格和世界观与他们对话时,会被深深打动。
对孩子来说,电视里的角色能在现实中互动,是之前没有过的体验,大模型的角色扮演能力让他们充满惊喜。
家长的场景中,有个真实案例。一位继母在直播间提问,孩子问“妈妈不爱我、不要我了怎么办”,产品回应“妈妈不是不要你了,妈妈是因为上班太累了,下班回去后你可以跟她多聊聊你的感受”。
接着她又问“妈妈是跟别的男人跑了,我该怎么办”,产品回答“如果妈妈和爸爸分开了,这不是你的错误,大人之间有大人的考量,即使妈妈不在你身边,她也一直爱你”。
这位继母被打动后立刻下单,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这类问题,而产品给出了恰当的答案。这样打动家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量子位智库:小朋友选AI玩具除了喜欢的IP,还会关注什么?家长的购买动机是什么?未来有多少家庭愿意为孩子购买这类产品?
跃然创新:小朋友的信息渠道有限,选购时第一优先级是IP,他们不懂AI和硬件参数,就像看到路边的奥特曼会走不动路,不关心品牌和功能。购买决策主要由家长做出。
家长购买的核心动机,是希望孩子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能被及时回应。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要么不知道怎么答,要么没有耐心回应,而我们的产品能做到角色扮演、连续对话和长期记忆,解决了家长的痛点。
我们的用户目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他们对AI有尝新精神,认可AGI时代出生的孩子对AI产品的天然接受度。
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目前行业刚起步,定价是针对早期有购买能力、愿意尝新的用户,几百元的价格和很多高端毛绒玩具相当,并不离谱。
如果AI技术持续进步,让毛绒玩具更活灵活现,甚至能有眼神、会移动,且成本控制得当,每个孩子都会认为毛绒玩具天生就该说话,市场潜力会非常可观。
4、IP是用户购买玩具决策的第一要素
量子位智库:AI玩具在使用体验或性能上,如何与华强北等非正规品牌拉开差距?
跃然创新:作为行业先行者,我们的产品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被大量抄袭,但用户使用后能明显感受到差异。
未使用前,最直观的差距是IP——正规授权的IP如奥特曼,山寨厂商不敢盗用,只能重新起名,外观也无法复刻。
使用后,差距体现在多个细节:
产品做工精细度,我们的硅胶绳上都印有公司LOGO;
环保材质,包装和产品本身无异味,硅胶采用可食用级材料,适合孩子啃咬;
硬件和算法的稳定性,语音识别准确率、对话连贯性、角色还原度等,山寨产品无法企及。
但这些差距在电商详情页上难以体现,主要靠用户实际体验感知。
量子位智库:目前公司最关注的指标是什么?
跃然创新:现在行业还比较早期,我们没有过度关注token消耗、用户留存活跃等互联网指标,更关心用户满意度、差评、退货率等消费电子硬件的核心指标,把产品当成消费品和玩具来打磨。
量子位智库:AI玩具领域,IP是否是核心竞争差异化点?跃然创新的IP布局是怎样的?
跃然创新:玩具行业用户购买决策的第一要素就是IP,这是核心差异化点。不管是传统玩具还是AI玩具,IP布局都是“授权IP+自研IP”两条腿走路,没有优劣之分,取决于团队禀赋。
授权IP合作难度大,新创业公司很难拿到奥特曼这样的顶级IP;自研IP需要时间沉淀,泡泡玛特也是通过签约大量艺术家来对抗IP爆火的不确定性。
跃然创新一直是两条腿并行,既有幸与奥特曼等顶级IP合作,也签约了十几个曾服务过泡泡玛特的艺术家,设计原创AI玩具,比如我们自己的角色“泡泡”已经发布。
量子位智库:跃然创新在全年龄段玩具的布局思路是什么?成人线产品何时上市?
跃然创新:儿童产品线的玩具形态和IP布局已相对完善,成人线产品会更克制。
成人线产品可能包括可挂在包上的便携款、放在办公桌或床头的摆件,有的可能不会说话,但都有知名IP或自研IP加持,具备特殊性格或人设。
成人线可联网系列技术已基本成熟,正在进行大模型调试打磨,预计明年Q1-Q2上市;端侧AI玩具目前在和芯片公司、大模型公司合作开发,期望明年Q2上市,若成本优化不及预期可能推迟到Q3,目标零售价控制在1000元以内。
量子位智库:儿童线和成人线的理想产品形态是什么样的?
跃然创新:两者的产品尺寸、IP定义、造型完全不同,不存在统一的终极形态,因为AI玩具是情绪价值载体,就像毛绒玩具没有终极形态一样,糖胶毛绒也是近年才爆火。
成人线的AI玩具形态会更加多元:可以是不会说话的小宠物、包挂;可以是会说话、还原经典IP形象的产品;也可以是带运动控制、能走路的产品,还原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比如三体中的质子、水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二次元、明星偶像、经典影视等不同IP的产品。
儿童线则继续聚焦毛绒玩具等成熟品类,因为这类产品本身就有群众基础,在用户心目中天然具备“灵魂”属性,只是传统产业做不到互动,AI技术能让这种潜在需求落地。
5、与迪士尼和泡泡玛特不会是竞争关系
量子位智库:作为被抄袭的先导厂商,跃然创新的护城河和长期壁垒是什么?
跃然创新:我们不担心竞争。现在没有流量红利,靠卷价格、降质量的路走不长,我们坚持做品牌,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细节,保证健康毛利率,投入研发和品牌投放。
模仿者的零售价可能是我们的1/3,但销量不足我们的1/10,缺乏持续研发的资金支持。
短期壁垒是我们拿到的优质IP,长期壁垒是用户数据和记忆。
孩子的童年、年轻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他们的喜怒哀乐、奇思妙想都沉淀在我们的产品账户中,这种情感联结和记忆沉淀很难被替代。
就像用户习惯ChatGPT后,很难迁移到其他平台,因为知识库和使用习惯都已绑定。
量子位智库:若迪士尼、泡泡玛特等知名IP公司推出AI玩具,和你们会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
跃然创新:更可能是合作关系。
泡泡玛特本质是IP孵化公司,就像华为、小米不会投入毛绒玩具团队复制LABUBU一样,泡泡玛特这类公司的战略定位是聚焦IP,会选择最优秀的AI玩具合作伙伴进行联名或商业合作,而不是自己组建AI算法团队。
情绪价值赛道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用户可以同时喜欢多个IP的玩具,就像有人既喜欢LABUBU,也喜欢Jellycat、玲娜贝儿,它们之间不冲突,因为核心是提供情绪价值,而非工具属性的替代关系。
6、AI玩具开发的核心节奏从硬件变为大模型
量子位智库:从天猫精灵到现在的AI玩具,你对智能硬件的理解和方法论发生了哪些变化?
跃然创新:最大的变化是产品定义的节奏依据不同。
过去做智能硬件,以硬件为核心节奏,取决于供应链、芯片、模具等硬件的成熟度,按EVT(工程验证测试)、DVT(设计验证测试)、PVT(生产验证测试)的流程推进。
现在做AI玩具,要根据大模型的进展来排期,硬件方案相对成熟,与八年前天猫精灵的硬件区别不大,但大模型能力直接决定功能取舍、上市时间和成本。
比如是否带屏幕、摄像头,取决于多模态能力能否匹配情绪价值场景。现在的多模态能力还不足以让带屏幕、摄像头的产品给用户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完美状态是产品能通过这些硬件识别用户喜怒哀乐并精准回应,目前还未达到这个水平。
上一代AI硬件是工具属性,衡量标准明确,比如定闹钟、查天气、听音乐,容易与大模型能力匹配。
现在的AI玩具是情绪价值属性,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需要自己探索,比如深度思考模型的应用,让AI玩具在不与用户互动时也能复盘、成长,更像真实的朋友,而不是被动回应的仆人。
量子位智库:下一个能带来明显功能进展的技术进步是什么?
跃然创新:软件层面,去年用户最关注长期记忆,今年我们重点探索“遗忘”功能。
真正的朋友不会记住所有事情,人类有主动遗忘和被动遗忘,AI玩具也应该如此。
通过深度思考模型结合最新心理学研究,让产品选择性遗忘用户不愿提及的事情,避免过度“全知全能”,更贴近真实朋友的状态,这是目前行业内的无人区,我们处于领先探索阶段。
硬件层面,我们在探索端侧AI模型。目前的产品都需要联网,未来希望推出无需联网、能跑7B小模型的AI玩具,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端侧模型有明显优势:保护隐私,适合成年人作为“树洞”倾诉;降低长期使用成本;提升回复速度。
我们预计会成为全球第一个量产端侧AI玩具的公司,目前正在和芯片公司、大模型公司合作开发。
7、AI不会成为玩具的标配
量子位智库:AI会成为未来玩具的标配吗?
跃然创新:不会。有些玩具本身不需要AI,比如LABUBU,它的价值在于本身的IP和形态,AI对其体验提升没有必要。
玩具的核心是满足人性的情感需求,AI只是其中一种技术手段,不是所有玩具都需要,简单的形态也能传递情绪价值。
量子位智库:产品发展过程中,被质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有答案了吗?
跃然创新:被质疑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必须连Wifi”,二是“为什么需要摁住说话”。
这是第一代产品的核心差评,我们上市前就已预判,主要是受产品体积、电池功耗的限制。如果内置SIM卡,产品体积会变大;如果支持免按压说话,续航会受影响,这是当时的取舍。
现在第二代产品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CocoMate系列升级了3000多毫安的电池,续航可达一个月左右;内置4G蜂窝卡,孩子可以随意带出去,不再依赖Wifi;还为首发用户提供终身免流量的流量卡,支持连续对话,无需摁住,可随时打断,彻底解决了第一代产品的痛点。
量子位智库:创业过程中,最痛苦的问题是什么?
跃然创新:最痛苦的是融资。
我们是全球最早做AI玩具的公司,项目启动时大模型还未开源,投资人很难理解这个赛道,质疑“不就是把一个盒子放到毛绒玩具里,为什么能成为赛道?为什么用户会喜欢?”
这是一种知识陷阱,投资人擅长理性逻辑分析,但情绪价值类产品很难用理性指标衡量。比如我们说公司的壁垒是“品味(Taste)”,投资人无法理解这种感性的价值。
但站在用户角度,答案很简单:低龄儿童没有手机,小学前无法使用儿童手表,智能音箱、故事机不能角色扮演、连续对话和长期记忆,孩子的奇思妙想没有渠道得到回应。
人类互联网历史上,孩子幼时与朋友聊天互动的数据是空白的,而我们的产品填补了这个空白,这种情感价值无法用硬件参数或模型能力来量化。
量子位智库:跃然创新的产品逻辑,是否无法类比上一代互联网产品或成熟业态?
跃然创新:商业要素上有共性,比如团队实力、软硬件供应链能力、融资能力等,可以用理性模型判断。
但核心逻辑确实独特,取决于两个信仰:
一是是否相信AGI会来、AI技术会持续进展;
二是是否相信迪士尼动画片中描绘的玩具互动场景,在现实中是真实需求而非伪需求。
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就会认可AI玩具赛道的未来,进而判断哪个团队能最先落地。
我们的产品不是工具属性的替代,而是情感价值的补充,这种逻辑无法用传统互联网产品的标准来类比。
— 欢迎优秀AI产品前来建联 —
「AI 100」是量子位智库推出的AI产品风向标系列内容,致力于挖掘推广国内的高潜力AI产品,包含「旗舰100」和「创新100」季度双榜单,及1v1访谈栏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