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伴读】艺术天才纪伯伦|花之歌

发布时间:2025-11-15 10:10

总第340期

Song of flowers

艺术天才纪伯伦

花之歌

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朗读:云华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逝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霞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纪伯伦与《花之歌》: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Gibran Kah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和印度的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诗人看到这两点的同时,特别赞赏前者,末尾两节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是诗人真正的意图。“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些句子体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情操,同时也希望人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此文被收入2018、2019年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教材。

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摄影/云华

编辑/小晶工作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云华伴读】艺术天才纪伯伦|花之歌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2171

相关内容

纪伯伦:艺术是从自然走向无穷的一步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纪伯伦《泪与笑》
纪伯伦和他心中的玛丽
王三义:木心和纪伯伦:两个散步散远了的人
揭秘诗人纪伯伦哪国人 诗人纪伯伦的生平简介
纪伯伦向她求婚,她因年龄差距拒绝数十年
纪伯伦
唐伯虎:明代才子的传奇人生与艺术之旅
纪伯伦和玛丽:一场不谈婚论嫁的爱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