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忘年交

发布时间:2025-11-15 09:55

  齐白石与徐悲鸿,一位是传统中国画大师,一位是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绘画的推动者,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两位艺术大家,他们虽然年龄相差32岁,但一见如故。两人交往数十年,直至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出血辞世,他们用真挚的感情谱写了一段艺坛佳话。

  他们因共同的艺术旨趣、创新精神和风骨节操成为一生的挚友、忘年交和艺术上的知己。

两位大师合影:齐白石与徐悲鸿“三顾草庐”

  伯乐之举

  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作为一名“北漂”,初识伯乐陈师曾,不仅让他声名鹊起,更成为他衰年变法的动力,自成“红花墨叶”一派;后遇徐悲鸿,又一位伯乐,“三顾草庐”,成就了一段佳话。彼时的徐悲鸿风华正茂,留法归来的他受聘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出革新中国画的主张。他们不期而遇,革新的观点又不谋而合,徐悲鸿被齐白石的作品所折服,并有了“三顾草庐”之举。

  1929年9月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老人的寓所,亲自邀请齐白石到艺术学院任教。徐悲鸿开门见山:“先生是闻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我想请您到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老人却以“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婉言辞谢。但徐悲鸿并未放弃。

  两天后,徐悲鸿再次登门盛邀。然而,齐白石仍然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但徐悲鸿并未气馁,他坚信齐白石的才华和能力,决定再次尝试。

  第三次徐悲鸿冒雨来到齐白石的寓所,齐白石道出“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他说,“老朽木工出身,从未进过学堂,登台授课,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徐悲鸿道,“教授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齐白石闻言,摇手不迭,“不敢,不敢,徐院长您太谦逊了。”为彻底打消老人的顾虑,徐悲鸿又说,“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理论阐发,只需作画示范,稍加提点即可。开学之初,我陪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徐悲鸿说得情真意切,齐白石再难推辞,他点头应允:“那我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齐白石身着宽大的长袍、拄着一根手杖与徐悲鸿一起登上了马车。当马车停在艺术学院门前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学生鼓掌欢迎。这样,农民出身、只读过半年私塾的齐白石当上了大学教授。

  徐悲鸿言出必行,亲自为齐白石授课“护驾”,无微不至。考虑到白石先生年事已高,入冬后天寒,徐悲鸿给他在讲台边生了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电扇;刮风下雨时,也会派车接送。

  齐白石很感动,为报答知遇之情,赠徐悲鸿一幅《月下寻归图》,题诗云,“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出任大学教授,对齐白石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需要在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学生和同事,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教学能力。而对于徐悲鸿来说,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用人不拘一格的魄力和对中国画革新的坚定信念。与子同俦惺惺相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友谊越发深厚,他们一起探讨艺术、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徐悲鸿从齐白石那里学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笔墨技法,而齐白石也从徐悲鸿那里了解到了现代绘画的理念和技巧。两人在艺术上的互补和融合,使得各自的作品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徐悲鸿对齐白石的推崇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他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齐白石的画妙在自然,致广大,尽精微。”为了推广齐白石的艺术,徐悲鸿还亲自为齐白石策划展览、撰写文章,甚至在自己的画作上题写“白石老人”的款识,以示对这位艺术前辈的敬仰和尊重。

  而齐白石对徐悲鸿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在徐悲鸿的鼓励和支持下,齐白石的艺术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

  1930年到1932年,徐悲鸿向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吴廉明推荐出版《齐白石画集》,并亲自为画集写序。在序中他极力推崇齐白石的大胆变革与画中真趣,能够对物象大胆加工,做到了“妙法自然”,和粗陋的笔墨游戏根本不同,将齐白石与石涛相提并论,对其评价甚高。

  齐白石90岁大寿时,徐悲鸿为其书写贺寿对联“康强逢吉真人瑞,老返童还无尽年”,对联背景画的是硕果累累的仙桃。据廖静文回忆,白石老人最爱吃水蜜桃,为了给白石老人增添一些喜悦,悲鸿特地派车将白石老人接来采摘桃子,白石老人看到桃子像看到什么宝贝似的……90岁高龄的白石老人像个孩子一样,热爱着一切美丽的事物。

《白石翁九旬寿联》徐悲鸿(1950年,北京画院收藏)

《春水绿弥漫》:徐悲鸿、齐白石(20世纪40年代,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齐白石与北平艺专和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的同仁合影(拍摄于1946年)

  相差32岁的友谊

  两位大师交往数十年,他们之间的情谊真挚深厚,令人感怀。

  1928年,两位艺术大师相遇,相差32岁的两人却一见如故。在交谈中,徐悲鸿被齐白石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而齐白石也对徐悲鸿的才华和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后,徐悲鸿与齐白石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共同探讨艺术,互相学习,彼此尊重。除了在艺术上的交流,徐悲鸿在北平的活动,如朋友宴请、画展等,齐白石老人也大多到场,这对于深居简出,在画坛不常走动的齐白石来说,是很难得的。

  相识之初,徐悲鸿便开始收藏齐白石的作品。廖静文曾回忆说,“悲鸿南归后,与齐白石书信往返不绝。白石先生每有佳作,必寄悲鸿,悲鸿便按白石先生的笔单,将稿酬寄去。那时正是白石先生精力旺盛,创作最成熟的时期,悲鸿购藏他的佳作极多”。

  徐悲鸿常用印“吞吐大荒”“江南布衣”,与一枚“徐悲鸿”名章均出自齐白石之手。徐悲鸿一生所藏齐白石的作品86件套,在其过世后,同他的作品一起捐给了国家。现都收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春水绿弥漫》是徐悲鸿和齐白石合作完成的一幅山水作品,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是他们相知相惜的稀有佳作,也是两人惺惺相惜的见证。

  徐悲鸿不幸去世时,齐白石老人已是93岁的高龄,家人深知他与徐悲鸿感情深厚,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每当老人问起,便谎称徐悲鸿出国公干了。

  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友谊,不仅为中国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的作品和艺术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以更高的艺术境界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王家莉)

责任编辑:高原

网址:艺术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忘年交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2122

相关内容

齐白石的艺术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是不是徐悲鸿的老师
1948年,齐白石与徐悲鸿的...@FZIZAT的动态
徐悲鸿和齐白石是什么关系
徐悲鸿去世1年后,大他32岁的齐白石上门拜访,一进门就下跪
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40余位大师作品亮相 百年书画巨匠真迹集结展出
徐悲鸿与各界名人交往的故事
打开一代艺术大师的朋友圈:真实的齐白石是什么样的?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
齐白石与张大千的画蝉趣事与艺术珍品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