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还是拨乱反正?--由83版与94版射雕讨论什么是好改编,什么是坏改编

发布时间:2025-11-15 03:11

单就数量庞大的翻拍次数而言,没有哪一部影视剧能有《射雕》这样的待遇。

勿庸置疑,所有的创作者都打点了十二分精神,期待拍出新意。但限于条件,改编水准参差不齐,其中也少不了个别夹带私货者。不管怎么说,83版与94版最为经典,这几乎已是一个共识。在此就两版作个比较,希望对后来的创作者有所帮助。

上篇、角色比较

四大主角

一、郭靖 黄日华VS张智霖

郭靖的形象演绎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大叔型(76年白彪版)到少帅型,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黄日华与张智霖都属于俊帅型。外形上,黄日华较刚健,棱角分明,张智霖更圆润,婴儿肥,还稍带着一分贵气。黄偏朴实,张偏呆萌。演绎方式上,黄较多皱眉,纠结,表现郭靖的反应迟钝,比常人慢半拍。张更喜欢瞪大眼睛,表现郭靖的不通世务。

两位演员都是一时之选,不作第二人想。剧本表现空间来说,黄日华受剧本限制,表演空间更小,难度更大。因为83版改编偏帮杨康,以下会细说。面对“小皇爷”的有力挑战,黄日华任凭本色出演,丝毫未落下风,塑造了一个标准版郭靖形象。张智霖则吃尽剧本红利,表演上更宽松,更富余。

另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现象,郭靖这个角色固然知名度高,但也有莫大的负担。似乎演员个人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或说“福报”,否则压不住角色的能量场,往往伴随后遗症。黄张二人有足够定力,以后星途一帆风顺。其他几位演员都不太理想,像傅声、胡歌车祸,03版主演事业坎坷,17版主演离奇命案,等等。玄学也好,阴谋论也好,一连串的不幸背后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在牵引。

因为射雕是一个经典IP,誉之者丰,毁之者众,旁观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黄日华★★★★★

张智霖★★★★☆

二、黄蓉 翁美玲VS朱茵

黄蓉的角色之难,不在俏皮与狡黠,而在沧桑与世故。这是黄蓉个性的关键特征,容易为人忽略。

黄蓉以乞丐打扮登场,因她不肯轻易展示真容,用自己的美貌来博眼球。这首先是对人性的不信任与反思,故做此伪装。后对郭靖的一番戏耍,伪诈机变,招招落空。最后郭靖赠衣,面对老实人的一片赤诚,终于破防告哭。这一笔极言黄蓉久在市井,已被世俗的狡诈蒙蔽失去了本性。突然间遇到了草原汉子的单纯,反而不知所措。正是有复杂的阅历,才能体味本性的淳厚有多重要,才会一心一意对待郭靖。其中有严密的因果关系,也是郭黄恋的基础。黄蓉对郭靖的认可,有一层“洗尽铅华,终归平淡”的意味。如果没有复杂的阅历,郭黄二人的感情就失去了立足点。

早年丧母,父女不和。后又身蒙不白之冤,被最爱的人冤枉,被迫与老毒物为伍斗智斗力。诸多情节,需要演员自带一分颠沛流离,这是精魂上的气味,用肢体、表情是很难演绎出来的。就这一点上来说,目前各版黄蓉中只有阿翁、周迅具备这种气质。阿翁不得与生父相认,早年留洋,知道求生之疾苦。周迅北漂,阅尽人事。两者都具备先天的“移情”优势。

朱茵美貌过之,欠缺的正是这一点。而且她个性较内敛,与黄蓉的外放并不投契。前期一直处于模仿阶段,照猫画虎,仅得皮毛,神髓稍欠。中期后逐渐得心应手起来,慢慢地,黄蓉才附体上来。阿翁表现黄蓉不经意间的察言观色,以及说理拆解时的头头是道,都不需要演,骨子里带来的。朱茵毕竟慢了半拍。

可以说,翁美玲定义了黄蓉,朱茵萧规曹随,继承得好。黄蓉的定位是“狡猾多诈的江南女子”,这一点在神雕中由武三通下过盖棺之论。要将外貌的天真幼美与心态的沧桑老成无缝结合起来,非常难。新生代的“黄蓉”一个比一个白幼瘦,实在是步入了一个误区,没有吃透原著精神。

94版另一个缺点是父女的CP感。阿翁与曾江那是活脱脱的父女冤家,朱茵与骆应钧毕竟隔膜,唯一的优点是岁数上更匹配。

翁美玲★★★★★

朱茵 ★★★★☆

三、杨康 苗侨伟VS罗嘉良

杨康的影视形象塑造,同样经历了一个转型:纨绔型到倜傥型。76年版梁小龙饰演的杨康,是一个流氓式的纨绔子弟。这也是当时的普遍观念:即然是男二,外型上自不能盖过主角。到了83版,杨康的形象变得玉树临风,甚至隐隐然压过了郭靖。

主要表现在:1、《铁血丹心》中大段大段添加杨穆感情戏。2、在十四集中,增添杨康落泊困顿,私访牛家村的段落,屡遭小兵欺辱。这一段细致地刻画了他的两栖蝙蝠心态,使得人物更加保满,其实也是站在杨康的立场上辩解。3、原著16回中,穆念慈巧在棺材里偷听杨康与完颜洪烈密谋。一者太过巧合,二者这是杨康的至暗时刻,如果照实拍,没有人能原谅他。剧中完全删减了。4、调整了杨康死时的整个过程,让穆念慈来见最后一面。给这段畸形的感情以一个交待。小说中是郭靖替他收尸。

94版罗嘉良的表演分寸拿捏适度,即能表现杨康的心机深沉、杨康的歹毒,也能兼顾杨康的感性、以及身不由己的无奈,引起观众的同情、悲悯,两者的尺度控制配比恰到好处。当然,戏份的尺度更多地由编剧、导演在把控。导演李添胜循着原著的主旨,又再添了一把火,甚至让杨康鞭打梅超风,背上不可饶恕之罪。

83版杨康的塑造脱离了文本,导致83版主题精神与原著呈现了不同的指向。试从正反两面来推测改编的用意。

一、正面积极的:这与当时香港影视圈经历的“出位”风潮有关。配角突然抢戏,有时会使影片取得一种颠覆效果。最典型的案例,如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小马哥的戏份原本并不重要,周润发在“票房毒药”的重压下,使用“出位”的表演尺度,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了一个票房奇绩。83版的成功,也确实证明了“抢戏”的重要效果。

二、反面消极的:对杨康的再定位,迎合了一部分港人的政治取向,是一次暗戳戳地“逆向修正”,这要从射雕的创作主旨说起。

杨康的角色背后,有一层非常深远的政治讽喻在。金庸为什么创作射雕?为什么要用郭靖、杨康两者的命运作对比?这要结合香港的殖民环境去找答案。郭靖与杨康的对比,主要基于明暗两条线:一是笨拙与轻佻聪敏,这是明面上的一条线,笨拙者发力慢后劲大。另一条暗线则是本性的认同与丧失,这是前一条特质所决定的。郭与杨同时流落到异族,结果由于品性的不同,一者回归本性,一者认贼作父,导致前者登峰造极,后者凄惨收场。这种二元的性格对比,其实是对港人民族情感、身份认同的二元性的探讨:一种性格朴实、不易动摇,另一种个性外向,“生亲不如养亲”,早早就改旗易帜。两者结果天差地别。

港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多数人已经失去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杨康最鲜明的标签“认贼作父”,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如何看待杨康的这一个特征,实则关系到剧集的总体立意。

这一条暗线,也是金庸反对者最为忌惮的,也是许多别有用心者必欲除之而后快的。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改编都在杨康这个角色上找出路,因为杨康更多内心纠结,更易出戏。但尺度并不好把握,因为郭杨对比是整个射雕的主旨,一旦“倒反天罡”,必导致整剧精神坍塌。

苗侨伟★★★★☆

罗嘉良★★★★☆

四、穆念慈 杨盼盼VS关宝慧

杨盼盼与关宝慧外形、表演十分类似,都往“铿锵”、“苦情”上靠。

杨盼盼本身具备功夫底子,自带江湖儿女的硬朗、风尘气。尤为难得的是眼神流露出来的幽幽哀怨、清冷、飘泊无依,这一点是关宝慧不具备的。但因为这一版杨康的魔改,导致情感更虐,行为逻辑也更混乱,过于被动,在整剧中不讨喜。

关宝慧外形上稍逊,表演方向上已有珠玉在前,表演压力小很多。她的优势是遇到了好剧本,从杨康手中夺回武穆遗书,下篇详说。94版多处强调穆念慈个人情感与家国利益的冲突,强调穆并非单纯的恋爱脑,这与83版截然不同。李添胜将穆氏这一心理纠葛单独拎了出来,使穆的形象更加鲜明,使穆念慈从个人情感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增添了一抹亮色,整剧看下来性格更加柔中带刚。

杨盼盼★★★☆☆

关宝慧★★★★☆

五绝

一、黄药师 曾江VS骆应钧。

五绝是《射雕》的五根台柱子,是他们撑起了虚拟世界那一片天地,五绝的重要性不亚于四位主角。其中尤以黄药师更为突出,因为他的形象为以前武侠类型中所无。小说中形容他“萧疏轩举,湛然若神”,简简单单八个字,可要具象化起来可不简单了。

曾江扮相突出一个老字,瘦硬,凶霸霸。骆应钧年岁较轻,偏胖,油光满面,以致于圆润。桃花岛上伙食看来很好。(有趣的是,他在83版中出演梁长老)曾江的演绎偏向狂傲,骆氏偏向邪魅。

这里要提到83版中最让人咋舌的一个改动,让黄药师一直保留着冯衡遗体,期待通过药物使其复活。进一步突出了黄的邪魅,甚至无视科学常理,有妖魔化之嫌。讽喻黄药师食古不化,守着老古董与尸体为伍。幸亏曾江的表演沉着,使这段情节不致演破了。不管这个改编出于什么目的,它都是突破常理的存在……

曾江版黄药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晋人风骨,这是后来的演员很难企及的。对于多数看着83版射雕成长起来的的观众来说,黄药师就是曾江,曾江就是黄药师。曾江的乖僻,偏激,狂狷是天生的。要打败83射雕,必须打败曾江版东邪。否则整体再完美,总是差一口气。

曾江★★★★★

骆应钧★★★☆☆

二、欧阳锋 杨泽霖VS朱铁和。

欧阳锋因是西域人,身形高大,高鼻深目。76版、83版都是杨泽霖,很好地区隔了不择手段与卑鄙下流的区别。虽然腹黑、虽然作恶,但老脸不能丢,风度这一块仍要拿捏得住,毕竟是绝顶高手。

朱铁和在83版中出演郭啸天,因外型粗犷,棱角分明,演欧阳锋难为了。而且这一身阿凡提的造型,进一步拉低了人物格调。

杨泽霖★★★★★

朱铁和★★★☆☆

三、段皇爷 刘兆铭VS黎汉持

刘黎两位都是资深绿叶。刘兆铭较方正,帝王之相更突出。因为有深厚的舞蹈功底(第一位蜚声国际的香港舞蹈家),表演“一阳指”时一板一眼,很有韵味。黎汉持较阴柔,演起慈眉善目的一灯来更适合。但因其“龙海生”的狡狯形象深入人心,大陆观众难免感觉串味。

刘兆铭★★★★☆

黎汉持★★★☆☆

四、王重阳及全真七子 李建川VS郭德信

王重阳虽然贵为“第一高手”,但总体戏份不多。类似角色往往由导演、监制出任,可“借势唬人”。83版李建川知名度似乎不高,受剧本魔改的拖累,赴大理撞上段王帝家事时,处理不妥当,整体并不出彩。但他留下了射雕第一名场面:破棺复生一招惊走欧阳锋。虽说功劳归于武打设计、剪辑、布景,但他毕竟参与了。也许李氏本人无法逆料,这一幕时隔四十年仍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

郭德信,资深甘草演员,外形清俊,颇有仙风道骨。不仅是王重阳,全真七子总体颜值都偏高,连小道士尹志平都是未来的影帝,林家栋。相形之下,丘处机反而显得有点獐头鼠目。

但两版王重阳都不太满意,李版略俗了,郭版又嫌太温吞吞,不像个绝世高手。

李建川★★★☆☆

郭德信★★★☆☆

洪七公两版都是刘丹,可见角色之经典,就不评了。

小评:

上述,除了杨康一角个人持保留意见,其他选角83版多数胜出。当然,83版的优势是先入为主,绝大多数观众从83版开始接受射雕,甚至接受电视剧的。对83版角色认可度更高,其他版本都只能是“补充”而已,这一点,笔者也难以免俗。新生代观众或许更倾向于94版,亦未可知。

这么说来,似乎83版完胜。也不尽然,下面再来看看更关键的剧情改编。

下篇、重要剧情改编

决定角色的成功与否有多方面因素,外形、表演、服饰、配音等等,但以上几点的重要性都及不上剧情。结合几个重要情节点,比较一下83版、94版的优劣。

一、归云庄

归云庄段落在小说中地位并不突出,围绕陆乘风而设,它的真正功能是让黄药师登场。以及因而延伸出来的一条分支,陆冠英、程瑶迦情事。

94版改编不大,归云庄不知何故改成了归魂庄,意境上差了。黄药师解救梅超风,以一曲碧海潮生曲登场,效果很棒,拍出黄药师的先声夺人、技惊四座,复刻了小说意境,是对文本想像的一次完美塑造。后郭靖与梅超风过招,黄药师在树顶遥相指挥。94版原样拍了出来,因为设想偏玄幻,影像化较难。

83版改动较大,主要有两点:1、让黄药师提前登场,与洪七公过招,故尾随梅超风,技压郭靖一头的段落就不复存在了。

2、加入了黄蓉撮合陆冠英、程瑶迦戏份,假扮丫环“带喜”潜入程府。将黄药师蔑视礼法、玉成陆程婚事之举提前,使“密室疗伤”章节结块式的的巧合简化了一些。这段改编应该是围绕翁美玲与陈秀珠所做,给两位更多戏份,阿翁也喜提一套粉红娘妆。缺点很明显,郭靖无缘无故挨了一刀,少了一个追求者。

至此,83版的改编还可以解释为增加情感戏,延长剧集。94版更简洁,只是实现得不够理想。两者打平。

83版★★★★☆

94版★★★★☆

二、桃花岛

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桃花岛,因为事关蓉儿的终身大事,九阴真经的秘密也将完全揭开。

94版只在细微处作了调整,比如调整欧阳锋、洪七公登岛方式;增添欧阳克追求黄蓉的细节;见缝插针地添加了杨康线,让他与梅超风内讧,进而毒打梅超风,照应了小说中梅超风对黄药师的承诺。

83版改编程度很大,主要集中两点:一是前文提到的,让黄药师保留冯衡遗体,使桃花岛戏份更加诡谲,使“药师”差一步就成了 “巫师”。

二是调整了九阴真经源起的叙述视角。关于九阴真经的源起,是桃花岛段落的重中之重,也是小说的核心情节。原著中通过周伯通的回忆交待,顺带地牵连出王重阳与欧阳锋,这是小说结构上的巧妙之处。

83版改成黄药师在暗室中对黄蓉叙述。细究这个改动,也不失为一种新颖的处理,因这一段戏份涉及冯衡的身世及死因,移置于此也说得过去,只是侧重点放在了“冰室藏尸”上。但是它带来了一个恶果:视角混乱,出现了“嵌套的叙述”。因为中间要交待王重阳破棺护经的经过,必须由当事人周伯通来叙述。现在让黄药师回忆十六年前旧事,黄药师的回忆中就嵌套了“周伯通的回忆”,使黄药师转述周伯通的转述。先锋倒是先锋了,但也有过度裁减后导致的混乱,通俗文化中本应竭力避免。

83版新颖,94版细致,各擅胜场。

83版★★★★☆

94版★★★★☆

三、密室疗伤

密室疗伤是小说后半段一个重点段落,几乎所有已登场人物都在宇宙的中心:牛家村汇集一起,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再交汇。可能受舞台剧启发,使得小说更加悬念迭起,张力十足。

83版调整的细节有:一是把程瑶迦与陆冠英的情事单独拎出来,提前解决了。二是使欧阳克腿疾恢复,便于拍摄。

94版的调整有二:一是补了个细节,欧阳克身上有桃花岛的总图,被杨康得到,为以后再上桃花岛做了伏笔,这是原著中没提到的。二是一边在密室疗伤,一边叙述杨康打入丐帮,见缝插针式地改编。两点都是查漏补缺式的改编,细致合理,使情节闭环。

细节改动非常多,我们只聚焦一个细节,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版创作方向的不同。小说中原有一节,黄药师威压完颜洪烈一伙,让他们受胯下之辱。笔调调侃恢谐,令人痛快淋漓。对待这个细节时两版各有心计:83版(38集)让王爷、杨康、梁子翁先走了,只剩下沙通天、侯通海发现密室,安排黄药师出场,钻了裤裆。明显有放水之嫌。94版(21集)拍了个十足十,更在文本的基础上塑造各人钻裤裆的形象。杨康首当其冲,台面话一套接一套,大拍黄药师马屁,钻了;完颜洪烈引韩信自喻,大谈胯辱当荣,钻了;其余大内高手一言不发,全钻了。黄药师牌面拉满。

虽只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但却很有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83版做了小动作,或称之为“掐头去尾”式的改编,截留文本原意。我们隐隐听到编剧在幕后说了一句话:

“想什么呢,我堂堂大金国王爷、王子,怎么可能钻你一介武夫的裤裆。”

83版故意放水,94版丰富细节,胜出。

83版★★★☆☆

94版★★★★☆

四、轩辕台大会

轩辕台丐帮大会,文本核心有两点:郭靖见北斗七星参悟九阴真义,黄蓉智斗杨康夺回帮主之位。94版原样照拍。

83版(43集)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可说在这一段落,拔高杨康,矮化郭靖的魔改已到达了顶点。可能是前两部收视率节节攀高,编剧更加放手篡改。编剧把郭靖观七星悟道的戏份拎了出来,安排杨康与裘千仞闯重阳宫,提前让郭靖在道观的密室里悟道。这么改的用意是什么?也许可解释为展示一把道观的景观、风光,也许“七星”实现起来更直观了。但它的一个直接恶果是,中断了郭靖成长的时间线,高光时刻完全移除,在轩辕台上变成一个小丑。反绑手,嘴封堵,全程呼来唤去,只能点头摇头。相反,小王爷服饰华美,公子如玉,由一个夹起尾巴逃跑的失败者一跃成为篡位者,还在退场时自我标榜一番,对郭靖尽情奚落。至此,正派反派的角色定位已完全易位。

这是一种“阳奉阴违”式的改编,表面上情节完整,实际指向完全逆转。这种改编可称为“配角叙事”,即利用配角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造成反面价值取向,因为配角天然地站在主角的对立面上。利用配角角度的新颖讨喜,掩饰精神内里的颠覆反动。

当经典的地位无可撼动时,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经典来反对经典,用金庸来反对金庸。这一套其实在天朝文坛很常见,典型的有《金瓶梅》、《反三国志演义》、俞万春的《荡寇志》等等。

83版改编令人发指,94版勉强完成任务,胜出。

83版★☆☆☆☆

94版★★★☆☆

五、铁掌禁地

83版虚化了五指山的情境,把禁地移置到铁掌帮后院。水墨山水画、白雕驼人下山等戏份自然没了。

94版围绕禁地做了一个改编,杨康、穆念慈抢在郭黄之前进入禁地,武穆遗书为杨康先得。并且顺带着让杨穆二人播种杨过了。然后让穆看清杨的真面目,彻底决裂,并夺走遗书。这个改编可以弥补原著小漏洞:郭靖得到书后为什么一直没看。原著中由穆念慈转交给郭靖的,是一本铁掌帮背景小册子,与主线没多大关系。改编索性把它改成了武穆遗书,合并同类项式的改编,使杨穆的感情线更加起伏有致,进一步提炼了穆念慈的形象,点赞。

但限于制作规模,铁掌山布景简陋,白雕特效五毛。

83版偷工减料,94版改编极好,制作粗陋,稍胜。

83版★★☆☆☆

94版★★★☆☆

六、铁枪庙

铁枪庙段落是后半段收束要点。铁枪庙一过,射雕情节进入了尾声。杨康领了盒饭,我们重点比较两版领盒饭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94版所做的修补:一、让杨康意图把欧阳克之死嫁祸给郭黄二人,用来补足他与欧阳锋突然上岛,突然杀江南七怪的动机。二、安排穆念慈突然乱入,带走杨康。处理显得仓猝,总算给这段感情一个交待。罗嘉良版杨康之死,通过撕面、咬人、断气前的回魂,制造惊悚可怖效果。利用大量的晃、抖、摇离乱镜头,刻画其蛇毒入脑的痛苦。表演尺度堪堪较好。杨康之死,让观众恨不得其死,又用死之痛苦来唤起观众的同情、悲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方为最佳。

83版基本遵循原著,但是改成郭靖回铁枪庙时杨康拖延未死,安排郭靖去找了穆念慈来见最后一面。并让杨康打点精神,强撑调笑。整个过程凄美、壮烈,不见罪有应得,只有哀悯,实有误导之嫌。

83版过度美化、粉饰,94版精准还原,胜出。

83版★★★☆☆

94版★★★★☆

武打设计:83版是程小东,射雕中有许许多多天才型的设计,并加入了他自己的许多玄幻招数,如“秘宗雷行阵”、“天魔功法”等等。擅于利用镜头,通过剪辑、快切造成对比,兼顾局部与整体。一举奠定了他的影坛地位,并影响此后设计风格数十年。

94版是林迪安,少了一份天马行空,基本都是大陆货的套招,而且音效扑扑扑,听着忒不过瘾。

配乐:更是两个层次的。83版都是大师级独创,别说三首主题歌意境开阔,后世难追。就算是随随便便几首插曲《满江红》、《四张机》、《千愁记旧情》等等,搁哪儿都是主打歌。94版主题曲麻麻代。配乐都是现成的,不知有没有版权问题。因为是拿来主义,更丰富一点,有时与剧情不太贴。

服饰:83版的服饰设计美仑美奂,虽然不够史实,但自带着一股仙气。喜用小亮片点缀,每位主角都有多套。94版在服饰上吃了大亏。不仅欧阳锋、一灯、灵智上人的民族服饰不伦不类,没有美感。又喜用格子装,个别服饰秀出下限,像后期郭靖的黑白棋子布、拖雷的格子军装都太雷人了。

总评:

虽然将94版与83版拉来作比较,其实并不合适。就制作规模来看,一者是电视剧,一者却是电影级别的,83版无论导演、武指、音乐、剪辑都是电影级别的,整体艺术成分高出一截。细看一下,83版出了多少大师级别人物,杜琪锋、程小东、黄沾、顾嘉辉、陈翘英等等,都是未来在香港影坛一执牛耳的人,就连龙套中都有周星驰、刘嘉玲、吴镇宇、吴启华、欧阳震华等等,板凳深度堪称史上之最。

而94版的优势只集中在李添胜一个人身上。夸张点说,前者是工业产品,后者是作者个人作品,制作规模不可同日而语。真正能与83版抗衡的,只有大陆全明星的03版,可惜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扑了。(照此逻辑来讲,大陆全明星抵不上一个李添胜?)

李添胜的优势是对原著的熟悉,上至整体风貌、气韵,下到各个转接细节,均能了然于胸,才可能做出更合理的修补。李氏曾说:

“无可否认,我真的很熟悉金庸名著,我十几岁已经看过所有金庸著作,看完一遍又一遍,几乎可以背出内容,可能公司知道我熟悉,所以一年接一年的叫我开拍,直至拍完才安乐。”

尽管83版更全面,但仍掩盖不了它为杨康翻案的罪行,以及种下的恶果。对杨康极尽粉饰、美化,郭靖的戏份被一砍再砍,差点沦为丑角。如果平和一点来看,排除恶意篡改不谈,83版与94版分歧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位杨康的角色。杨康究竟是男配,还是一个反派角色?从布局伊始同时降生来看,杨康够得上男二。然而路越走越歪,直至拜西毒为师,则成了标准的反派。造成了戏剧位置上的摇摆、模糊,使编剧困惑。射雕的过人之处,是由五绝填补了男配的戏剧空位。也许,正是由于杨康身兼男配、反派两种角色功能,才使得射雕本身更具戏剧张力。

非要做个总结的话,83版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更富于创造性,艺术成分高出三层楼。但改编尺度过大,甚至完全脱离原著框架。94版整体风貌更接近原著,对细节作了与时俱进的微调,几乎每一个改编都值得以后翻拍借鉴。弱在制作成本有限,五绝不够出彩。

以此可知,作品都是不完美的,任何经典都存在着或这或那的毛病,期待将来还能拍出更经典的射雕。我们要做的,一要防止翻拍过多过滥。二要防止夹带私货,表面上是改编,骨子里借用“配角叙事”,扭曲甚至反驳作品原意。这一类改编最不易分辨,危害最大。

最后,借用王夫之的一句诗作结,这是他在自己的一幅画像上所题。自喻自己去日无多,身故以后还不是任人乱嚼舌根?这句诗是这样的:

“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

————谨以此文纪念金庸逝世七周年

更多解读请关注《风陵夜渡话金庸》

网址:倒反天罡,还是拨乱反正?--由83版与94版射雕讨论什么是好改编,什么是坏改编 https://mxgxt.com/news/view/1860775

相关内容

被宠坏的大宝,倒反天罡
改编不是乱编,尊重与创新并存才是IP剧的改编之道
土改乱象须纠偏,拨乱反正护贤才
先睹为快!这些小说是影视改编热门
为什么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那么火 网络小说改编好不好
83版《射雕英雄传》:无法复刻的武侠传奇
琼瑶去世三个月后,《还珠格格》再被改编,穿越剧情定位超S+
亦舒剧为什么难改编?
《以家人之名》原著是什么?是小说改编还是原创?以家人之名小说原型是什么?
001 为什么穿越以后还是编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