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朝鲜与韩国两个国家,且这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因为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朝鲜与韩国之间从一开始便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对立。韩国自诩为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尤其与美国建立了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也导致两国之间长期处于对立和敌对的状态,冲突和危机时常发生。
自金日成执政时代起,韩国便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朝鲜发起侵略。尽管在那段历史时期,我国为朝鲜提供了援助,并成功地驱逐了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外来侵略势力。然而,韩国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反而时常借助美国的强大后盾,抬高自己的威胁,对朝鲜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威吓,声称要通过精确打击摧毁朝鲜的核武器。这一言论激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迫使其启动了核武器研发计划。在我国与前苏联的帮助下,朝鲜逐步向外界传递自己掌握核技术的信号,尽管当时外界对这一说法存在质疑,但朝鲜依旧通过这一策略,向韩国释放了强烈的威慑力。
虽然朝鲜的核武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震慑了韩国,但外界对朝鲜是否真有核武器的猜测并没有停止。直到1991年,韩国主动提出是否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这一提议让朝鲜感到既紧张又愉快,因为只有朝鲜自己知道其是否拥有核武器,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威慑力,朝鲜最终同意与韩国签署了该协议。此举让韩国对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产生了些许信心,然而,内心深处的疑虑依然没有消除。
直到2003年,朝鲜宣布正式退出《全民禁止核武器条约》,这一消息瞬间震动全球。韩国随即感到震惊与困惑,朝鲜到底是否拥有核武器的谜团,似乎越来越扑朔迷离。时光荏苒,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所有人终于意识到,朝鲜真的拥有核武器。从此,韩国对于朝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北方的“邻居”变得更加危险。韩国心中担忧,不禁思考,朝鲜是否会在某一天发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甚至可能动用核武器进行攻击。为此,韩国与美国不断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时刻以军事压力进行威慑,这也让朝鲜感到愤怒,认为自己的核威慑力被严重忽视。
2013年3月11日,朝鲜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宣布废除《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并声明《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这一决定使韩国的担忧加剧,朝鲜核武器问题成为韩国内外政策中的一大难题。最近,韩国邀请中国参加了由其主办的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会议结束后,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其中涉及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作为东道主,韩国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会议中提到“朝鲜半岛无核化”话题,而这个话题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显然是针对朝鲜的。对于这一敏感议题,中国在会上保持了中立态度,未对“朝鲜半岛无核化”作出明确回应。
韩国此番提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动机并不难理解,韩国显然希望借助中国的影响力,将这一议题纳入联合声明中。毕竟,朝鲜是朝鲜半岛唯一的核武器拥有国,因此,这一议题实际上是间接指向朝鲜。中国与朝鲜自1961年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来,双方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近来中朝俄三国在图们江入海口的合作愈发紧密,这让中朝关系更加紧密。因此,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立场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致力于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不希望在当前的局势下增加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也不希望韩国的挑衅行为进一步加剧地区不稳定性。
朝鲜对此次中日韩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极为关注。声明发布后,朝鲜外务省迅速发表了一篇声明,表示“绝不会容忍任何触犯国家神圣主权的敌对行为”。朝鲜谴责韩国与外部霸权势力勾结,增强军事同盟,不断加剧朝鲜半岛的安全风险。朝鲜还指出,所谓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只会导致实力的真空,最终加速战争的爆发。朝鲜强调,朝鲜半岛的全面无核化理论上、实践上、以及物理上早已彻底消失。
在朝鲜的声明中,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将此次三国会议称为“韩日中三国首脑会议”,这一措辞明显反映出朝鲜的立场。朝鲜将韩国置于第一位,表现出对韩国的强烈敌意。而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记者提问时,中国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无论韩国如何挑衅,都无法影响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发言人还指出,韩国应当思考如何回应朝鲜的严正声明,因为朝鲜不是那么容易被忽视的。
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依然是区域稳定的重大隐患,而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则是坚持中立、力求和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