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对郎平的称呼变了!释放两大信号,朱婷回国原因让人心疼

发布时间:2025-11-12 10:25

听到央视记者喊出“郎平主任”这四个字,我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 这比任何官方声明都直接,纠缠了三年的“郎平会不会重回国家队”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

2025年10月29日,郎平在央视体育《运动一起赢》节目里说:“大家对排球的热爱和理解比以前好很多,我退下来后也想在推广排球上做点贡献。 ”

这话一出,网上瞬间炸锅,不少人激动地猜测她是不是要重掌教鞭。 但郎平很明确,她不会再回到教练席。 她现在真正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

这个称呼的变化,可不是随便改的。它意味着郎平的工作重心彻底从竞技体育的巅峰争夺,转向了群众排球的培育。 说白了,她的战场换了。

10月31日的郑州体育馆,就把她这种“接地气”的推广理念,变成了鲜活的画面。 河南省女排城市联赛的首届全明星对抗赛在那里举行,郎平和朱婷师徒同框的消息一出来,门票迅速售罄。

看台上,穿着应援卫衣的“小黄人”球迷团挥舞着旗帜,头戴“郎婷”头巾的观众带头呐喊,场馆里的欢呼声感觉能穿透夜空。 有球迷专门请假从外地赶来,还有家长在现场给孩子系鞋带时说:“你看,她们来了。 ”

郎平就坐在嘉宾席,看着场上年轻球员奋力扣杀,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 这场景,和她年轻时“全国找不出几个像样排球赛场”的窘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她现在追求的,就是这种“让排球走进普通人生活”的模样。

国家队主教练的位子压力巨大,东京奥运会时那些尖锐的质疑声,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如今的“郎平主任”,不用再面对临场指挥的焦灼和赛后评价的风波,她可以用一种更长远的方式,去培育排球的土壤。 这种选择,有人觉得可惜,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排球更本质的守护。

郎平的公开表态里,除了明确自己的方向,还藏着对朱婷的力挺,这成了第二个关键信号。

之前在中央视频的《体坛零距离》节目里,主持人提到东京奥运会后的艰难时期,朱婷坦言那是她的“人生至暗时刻”。 她说:“该受的不该受的都扛了,微信卸了半个月才缓过来。 ” 话音刚落,郎平立刻接话:“就希望她能更快乐,多打几年,我们都爱看她在国际赛场为‘中国’拼杀。 ” 这句话,在当时的舆论背景下分量特别重。

因为在这之前,中国女排的2号球衣已经正式交给了22岁的庄宇珊,网上一下子冒出很多“球队是不是放弃朱婷了”的猜测。 郎平的回应,等于直接给这件事定了调子:排球的传承,从来不是号码的继承,而是像朱婷那样,把国家荣誉刻进骨子里的担当。

朱婷这次回国的选择,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担当。 10月20日,意大利科内利亚诺俱乐部官方宣布她将暂离球队回国。

那时候俱乐部刚在意大利超级杯决赛爆冷输给米兰,正需要她稳住军心,而且为了回国,她已经错过了意甲的前九轮比赛。 但为了代表河南女排征战全运会,朱婷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途。

到了郑州之后,朱婷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10月24日,她抽时间以豫排联赛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郑州市体育馆,蹲下身给青年队员调整发球姿势,手把手地教她们拦网动作。 10月31日的全明星赛上,她带队以3比1击败了全明星队,赛后还拿着手机和队员们开心合影,笑容特别有感染力。

这种投入,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当年里约奥运夺冠后,她顶着“不爱国”的质疑声加盟土耳其瓦基弗银行队,用全场最高分和冠军奖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排球。 后来转战意大利,上赛季她以48%的扣球成功率帮助科内利亚诺队斩获“五冠王”,还在欧冠赛场入选了全明星阵容。

2024-25赛季的欧冠决赛,科内利亚诺3比0横扫对手夺冠,朱婷把金牌挂在了专程赶来的郎平脖子上,师徒俩拥抱的画面,成了中国排球特别温暖的记忆。 这一幕,就是传承最好的样子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精神的接力。

说到传承,郎平和朱婷的关系,早就超过了普通的师徒。 2013年,郎平刚执掌中国女排,就把朱婷带到了国家队。 她不仅为朱婷量身定制训练计划,还自掏腰包买蛋白粉给她补充营养,帮她增肌。 朱婷后来动情地说过:“你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教练,但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母亲。 ” 这种母女般的情感,成了女排精神传承的桥梁。

郎平现在的工作,让人想起科比退役后办的“曼巴学院”,或者姚明做的篮球推广。 这些顶尖运动员的“第二职业”,都是在赛场之外搭建系统,把运动融入大众的生活。 郎平在北师大,带着研究中心举办“郎平杯”排球联赛,就是想发现和培养更多排球人才。 她的课特别受欢迎,学生多得需要开分会场才能满足。

朱婷则在世界赛场上继续展现中国排球的力量。 从土耳其到意大利,她成了MVP“收割机”,用实力让世界记住中国排球。 她的成功,其实也是郎平国际化眼光的一种体现。 郎平自己就有过海外执教的经历,她深知“出去看看”的重要性。 所以她才力主让朱婷在当打之年出去闯荡,见识更先进的排球理念。

在美国的NCAA,排球联赛的火爆程度不输职业比赛;日本的企业排球也培养了大批忠实的粉丝。 中国排球要想真正强大,不能只指望一两个超级教练或者天才球员,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行。 一支国家队再强,也就十几个人。 要是全国的孩子都会垫球,那才是真正的排球大国。

郎平的办公室里放着两样东西:一个是研究中心刚完成的《青少年排球发展白皮书》,另一个是朱婷在土耳其联赛获得的第一个MVP奖杯的复制品。 前者代表她现在努力的方向,后者则是她和弟子共同的勋章。

在北师大的课堂上,郎平会结合战术板讲解“团结协作”的意思,告诉学生们“排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就像当年我们逆转巴西队,靠的是每一个人的坚守”。 在中小学校的校园里,看着孩子们追着排球跑,她会想起自己刚开始练球的样子,然后轻声指导:“垫球要用上腰腹的力量,就像人生要稳住核心。 ”

朱婷在训练的空隙,会给年轻队员看她自己当年的失误集锦,讲郎平怎么自费买蛋白粉、监督她加练体能的往事,把“坚持走好每一步”的信念传下去。

11月初的北京,郎平刚结束一场关于青少年排球的研讨会,手机里就收到了朱婷发来的训练视频。 而在河南的训练馆,朱婷指导完队员,抬头看到墙上“祖国至上”的标语,会想起郎平说过的那句“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传承”。

郑州体育馆的欢呼声慢慢远去,北师大排球课的下课铃也响了。 郎平和朱婷,一个在幕后默默培育土壤,一个在赛场上绽放光芒,头衔和角色不一样,但在守护中国排球这条路上,她们始终并肩同行。

所以,当我们下次在社区的体育中心看到新开的排球班,或者在学校体育课上看到更专业的垫球教学时,会不会意识到,那可能就是“郎平主任”正在播下的种子? 排球的未来,或许不光体现在领奖台上,更藏在每个孩子第一次接触排球时,眼睛里闪烁的那份好奇和光亮里。

这场从“郎指导”到“郎平主任”的转变,以及朱婷在国家召唤与俱乐部利益间的抉择,究竟会给中国排球带来怎样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当排球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让它不只是一种短暂的热潮?

举报/反馈

网址:官媒对郎平的称呼变了!释放两大信号,朱婷回国原因让人心疼 https://mxgxt.com/news/view/1851322

相关内容

郎平新称呼引关注!官媒释放信号,重回女排传闻尘埃落定
官媒称呼郎平有变!透露两层信息,重回女排传闻终于真相揭晓
别猜了!郎平新身份曝光,央视采访藏了2个暗号,朱婷回国突然合理了
朱婷和袁心玥的关系如何?看看袁心玥对朱婷的称呼之变就懂了!
细说女排:是朱婷成就了郎平,或是郎平成就了朱婷
朱婷回顾成长历程:父亲和郎平对我影响巨大
郎平一声召唤,“铁人”朱婷回国报到:一切听从郎导的安排
女排问答吐心声:郎平诠释女排精神 朱婷怕被淘汰
国庆档审片:《夺冠》有哪些细思极恐细节?郎平和朱婷这段对话背后很让人感慨
《夺冠》有哪些细思极恐细节?郎平和朱婷这段对话背后很让人感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