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与“秦腔”的不解情缘

发布时间:2025-11-10 01:22

陈忠实先生去世之后,他的朋友、读者通过写文章、发朋友圈来悼念这位文学大师,而在这一段段无论是陈忠实先生自己笔下抑或是朋友的回忆中,我们也看到了先生对秦腔的热爱。

陈忠实、高建群、贾平凹、京夫和程海被人们称为“东征五虎将”。陈忠实去世后,程海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老陈首先是一位好人,其次是一位好作家。真真实实,纯纯朴朴,爱喝西凤酒、爱抽老卷烟,爱听秦腔戏。”

先生自己也曾在文章中写到,“我记不得看过多少回秦腔戏了,有几次看戏的经历竟终生难忘。” “秦人创造了自己的腔儿,这腔儿无疑最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不单在白鹿原,整个关中和渭北高原,乡村演戏集中在一年里的两个时段,是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伏天的六月七月......原上某个村子演戏的乐声刚刚偃息,原下灞河边一个村子演戏的锣鼓梆子又敲响了,常常发生这个村和那个村同时演出的对台戏。” 这是陈忠实先生在《我的秦腔记忆》里描写的乡村唱大戏的场景。

在网上,很多网友也表示会以重读代表作的方式来悼念陈忠实。有读者写到:“《白鹿原》人物心理刻画得生动细致令人难忘。先生的语言极像浓重悠长的陕西秦腔,从那些铿锵直爽、言简意赅的质朴文字中仿佛能够闻出西北黄土的气息和风沙的味道。”

《白鹿原》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中出现的老腔,都带给观众很多的惊喜和震撼。这一古朴大气的陕西地方剧种也同样带给陈忠实先生很大的内心冲击,先生曾这样描述他看到老腔后的感受:“气势磅礴,粗犷豪放,慷慨激昂,雄浑奔放,苍莽苍凉,悲壮的气韵里却也不无婉约的余韵,我能想到的这些词汇,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而先生对老腔“相见恨晚”的原因,在他的文章中也可以窥见。他曾写到:“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小说《白鹿原》里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李十三画像)

陈忠实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李十三推磨》是由陈忠实2001年以来创作的10个短篇集纳而成,李十三是陕西地界上伟大的秦腔编剧家,对于写李十三,陈忠实先生说到:“这些与我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令我心生敬仰,虽无力为他们立传,却又淡漠不了他们辐射到我心里的精神之光”。所以,在他的关于清代陕西著名剧作家李十三的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里,不仅仅是对李十三的祭奠,也是对那一代文人永远的祭奠!

(来源:陕西戏曲广播)

阅读原文阅读

加载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陈忠实与“秦腔”的不解情缘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8732

相关内容

陈忠实与高校的结缘
文坛巨擘陈忠实因病离世:秦川乡土还依旧,原下再无陈笔翁
陈忠实与柳青
贾平凹小说秦腔里面的陈星是不是映射歌手陈星?
甘肃秦腔“耿家脸谱”陷入正宗之争 申遗被否定
黄子韬分享感情经历,陈卓璇与秦海璐不解之缘
2025“夏季号”新书稿件《师富强 作品== 秦腔艺人安万:逐梦路上的秦腔传奇》 来自丹江文学社微信平台
经典秦腔剧目《程婴救孤》唱响西安 “秦腔+豫剧”跨界合作延续经典
贾平凹的《秦腔》:中国乡村的最后一曲挽歌
从戏台到“竖屏” 秦腔转身成西安微短剧产业新亮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