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对话韩彦:未来50年,用心押注“中国创新、全球市场”
关注

经历了VC行业最好的20年,韩彦认为,全球创新和风险投资的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50年,这一模式将演化为“中国创新+全球市场”
德国,午后,韩彦打上一辆Uber,司机介绍他的座驾——一辆来自中国的吉利电动车。“比我原来那辆便宜一半,内饰更现代,交互系统更先进,开了两年没出任何问题。”他说,“如果它再不坏,我这辈子就为它代言。”
类似的对话,韩彦在过去一年听过多次——在沙特的创投论坛,在伦敦的街头,在德国的咖啡馆。这些都显示,中国科技和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悄然征服世界。
2008年,27岁的他加入光速(Lightspeed)美国中国办公室,三年后作为光速中国联合创始团队一员,见证了中国创新与美元基金的黄金时代。然而,近几年美元基金模式遭遇退出与地缘政治的重重挑战,老兵们纷纷探索新秩序。
今年,韩彦去了十几个国家,来自这些遥远市场资产管理人和普通民众的正反馈,让他感到一场深刻的范式转换正在进行正在发生:一个“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的时代正在浮现,2025年正是其标志性元年。
三年前,韩彦选择创立新的基金品牌“心资本”,从人民币和“离岸美元”(“Offshore USD Fund”,指建立在美国境外,面向国际非美国投资人,绕开部分政治、监管或资本管制限制的美元基金)出发,尝试在不确定中搭建一条新路径,目前已完成人民币和美元的首关,全面积极的用没有限制的双币投资支持中国硬科技。他说:“我选择难而正确的路,留在中国,立足中国,参与一次五千年一遇的创新和全球化浪潮。”

范式切换:“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的时代已经到来
问:您怎么看这几年VC行业的变化?为什么决定在这个节点创立“心资本”?
韩彦:我经历了VC行业最好的20年。2011年参与创立光速中国,赶上了中国VC(venture capital)的黄金时代,投资了很多优秀互联网公司的第一轮,从途家、房多多、拍拍贷到满帮、小鹏汽车、小鹏汇天,从微纳、蓝箭到沐曦、曦望。此前,中国的创新市场发展缓慢,到了2015年、2016年,中国的独角兽数量已经和美国几乎持平,速度惊人。然而,从2020年始,整个行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还没预料到变革会这么大。
两个信号逐渐出现。首先,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和美国成了VC的两极,既竞争又合作。创新在两地并行;我在光速这样一个源自美国的全球化平台上,有真切感受。
第二个信号是,过去五年,尤其今年,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新趋势:“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的时代已经到来。同时,VC市场正变得更加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美元,更依赖人民币和离岸美元资本。这就需要中国本土品牌的VC能够独立运作,抵御地缘政治的冲击。
我认为,全球创新和风险投资的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早期的VC逻辑是“美国创新+中国市场”,就连风险投资本身,也是从美国传入中国的一个舶来品。而在未来50年,我判断这一模式将演化为“中国创新+全球市场”。2025年,是这场范式切换的标志性元年,也可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见证的最大“国运起点”。
基于此,我创立了“心资本”,以人民币和离岸美元为双币种,聚焦“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的投资机遇。
问 :为什么说2025年是范式切换的标志性元年,而不是2024年或2026年?
韩彦:这个判断建立在对中国发展路径和全球反馈的长期观察基础上。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从未如此深度、快速地参与全球化,尤其是在硬科技领域。接下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企业不仅在本土市场领先,更能走向全球,真正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和技术壁垒的全球公司。此前30年,中国也有一些这样的企业,但数量有限。今年开始明显加速。
2025年,中国创新率先在全球范围获得了明确、持续的正向反馈。DeepSeek等前沿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突破并获得国际认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科技的独立能力与创新水平。
中国制造崛起也有清晰脉络。经过十余年在iPhone产业链的技术淬炼,中国制造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跃升,积累了精密制造能力与产业协同经验。这成为电动车、机器人、航天航空等新兴硬科技产业的重要技术基石。
过去两年,我走访全球,发现世界对中国市场仍存在误解和低估。到了2025年,情况完全不同。我走访了近十个国家,得到的共识是:“中国很伟大,中国科技很强,是值得合作的伙伴。”
问 :这种趋势是否被全球资本看到?您最近全球走访时,海外LP(有限合伙人)怎么看待中国的投资机会?
韩彦:2022年我去新加坡参与SuperReturn时,那是疫情后国内GP第一次走出去和国际资本交流,很多LP还在犹豫,甚至观望和不看好中国市场。在那一时期,资金先是看好东南亚,又觉得东南亚也有局限,之后全世界走了一圈,发现除了美国,能进行早期风险投资的市场其实不多。如果不投中国,就几乎没有更优选择。
今年,有位欧洲LP告诉我:“Herry,投资中国这件事情无需讨论,我们已经决定了。但我们对中国很陌生,请你帮我们介绍中国的情况。”还有美国投资人问:“中国有哪些领域我可以投?”
总的来说,共识已经产生了。只是在本土,大家还未感受到这个信号的强度。

“离岸美元”基金:资本从源头理解中国
问:在当前全球格局重构中,您怎么看待美元基金的应对?背后反映了哪些结构性转变?
韩彦:“美元基金”这一概念需要重新定义。过去30年,外币基金基本等同于“美国美元基金”,遵循美国主导的全球投资规则。但现在,这种格局正在改变,因此我们更聚焦在离岸美元上。
对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已不是选项,而是上一个台阶发展的前提。它面对两个市场,一个是中国市场,一个是海外市场。所以它既需要人民币,也需要外币。它们既需要人民币投资市场带来的资源和能力,也迫切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离岸美元”资本带来可以参与全球化、不受地缘政治限制的资本与资源网络。这是当下风险投资范式正在发生的根本转变。
然而,这里面的问题是,过去30年里,中国美元基金长期由美国籍管理人主导,中国品牌稀缺。
问:这种范式转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彦:最明显的是资本从源头开始“直接理解中国”。过去很多中东、欧洲的家族办公室虽然资产雄厚,却往往通过美国基金间接参与中国市场。它们对中国的理解几乎为零,更谈不上深入。但现在,它们开始主动了解、亲自接触,想亲自“尝一尝中国资产的味道”。
文化层面也在靠近:从未踏足中国的欧洲年轻人开始来华旅游、拍摄、传播真实中国形象。认知和了解,为资本重新配置创造了土壤。
问:在这种新的全球资本格局下,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投资领域的互动?
韩彦:三十年多年前,风险投资从美国传播到中国,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应用场景相结合,共同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一个又一个中国创新周期,造就了一批中国的优秀创新企业。这段历史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本身是没有国界的,中美两国是最能够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两个科技强国。
我认为中美应该相互融合,在科技和文化层面有更多的交流合作。这不仅是历史的启示,也是全球经济持续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虽然当下地缘政治格局存在一定的竞争,我们更希望这样的竞争是健康有建设性的。在新的资本范式下,我们更应主动创造合作的桥梁,而不是任由壁垒升高——这也正是我们搭建“离岸美元”基金的原因:我们可以是中立的资本润滑剂,不光靠资本,更依托我们全球的资源和伙伴,帮助更多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走到全球市场上去,成为新一代世界级企业。
问:在这样的转折点上,您看好哪些机会?
韩彦:我特别看好中国香港的未来,特别是未来十年,核心在于两点:第一,中国香港有潜力成为“美国之外的长期资本中心”,汇聚来自中东、欧洲、东南亚的“长钱”,共建一个属于中国的“纳斯达克”,并与全球市场共振。
第二,我相信中国香港的金融创新能力。从稳定币到区块链,再到机制设计,它是亚洲少数兼具制度弹性与技术基础的实验场。产业融资枢纽+金融创新高地这两点,将构成中国香港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
问 :如果一家中国背景的美元基金要去欧洲或中东募资,您会给他们哪些建议?
韩彦:第一,放弃短期“融资心态”,建立“长期关系”思维。你不只是在兜售一个项目,而是在代表中国讲故事。要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一步是理解对方,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更好的让他们听懂我们的故事,不产生误解。心中要有长期主义精神,我们要找的是长期合作伙伴,不是一次性融资合作。
第二,主动让自己被看见。很多欧洲LP告诉我,他们能数得出的中国投资人少之又少,可能一只手都用不完。不是他们没兴趣,而是根本没人出来讲,敢于代表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的年轻一代,太稀缺了。
第三,要有长期主义的准备。欧洲资本过去长期跟随美国,今天正在独立评估中国与全球的新关系。这一过程不会很快,但趋势明确。美国之外的募资依然很难,但它是必须走的路。谁看得远,就会走得早,就会掌握主动权。

再出发:精神与品位,初心与耐心
问 :创业再出发,过去的经验,你觉得哪些值得保留,哪些需要改变?
韩彦:我们站在过去20年的积淀上,走向一个新周期。值得传承的,主要有两样东西:VC精神与投资品味。
VC精神是什么?它是一种“愿赌服输”的契约精神。创业者全情投入,投资人同样需要承担风险、接受失败。这不是赌博,而是一种坦诚面对不确定性、共同承受结果的勇气。风险投资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押对项目,而在于这种长期协作下的“信任—担当—共赢”机制。
品味是被很多人忽视的部分。风险投资不能“傻投”,它必须追问:这件事值不值得我们为之冒险?它是否能对社会产生正向价值?
过去十几年,移动互联网在提升社会效率、电动车产业链从无到有,这些都是值得投入的赛道。但也有大量资金流入了只是追求短期套利或伪创新的项目——这些其实是不该被VC支持的投资对象。
风口会变,工具会变,但价值判断和审美能力,是风险投资能否发挥社会正向力量的核心。我们关注的不是看谁赚得快,而是判断哪些事值得支持、哪些人值得信任。
问 :您过去以“善于看人”著称,但硬科技投资似乎技术、趋势等更受重视。您还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吗?
韩彦:我现在反而更坚信“人”是决定性因素。这也是我为什么给公司取名“心资本”。我做投资近20年,越发敬畏“心”这个字,才真正开始体会“初心”“耐心”的力量。
心,是一切因果的起点。创业初期,初心决定了你做什么方向、如何选人、怎么做决策。到企业中后期,初心决定你是否能承载更大的影响力、资源、野心。如果“心”偏了,再高的估值也无法避免自我瓦解的最终结局。心在哪里,结局早已跟着决定了。
我有个朋友参与了一家百亿估值的明星公司的创业,那家公司后来轰然倒塌。他分享当时虽然外表风光,从创始人到投资人“心乱了”,无意之中,目标变成了“我要做成多少估值”“我要做成什么行业地位”,这些都不能成为目标,而只是顺带的结果。当这种思维控制你时,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会陷入欲望、焦虑与内耗,甚至最终“失控”。
技术会迭代,风口会转换,商业模式可能被颠覆,但驱动这一切的源头,始终是人。心资本坚信,驱动中国硬科技走向世界、赢得尊重的更核心动力,源自创业者最纯粹的“初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行业观察|对话韩彦:未来50年,用心押注“中国创新、全球市场”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5597
相关内容
行业观察丨韩国东大门市场——从批发市场到潮流中心(上篇)2025年第17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4年第14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5年第11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告别中国市场五年,韩流用「欧美力量」实现全球化
2025年第21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5年第27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4年第6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4年第7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2024年第53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