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优质关系
引言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一线城市,他们留在老家的孩子(即“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之间的交流模式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下降,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同样,外出打工的父母也面临着提供家庭教育的挑战,以及远程养育的潜在风险。Escobar(2010)定义了“破碎的家庭”一词,用来描述由于经济问题和机会而破裂的跨国家庭,这似乎也适用于中国的一些农民工及其家庭。
在中国,人们对手机和网络的使用有了显著的增长,手机和网络正成为主要的通信媒介。手机已经成为一种集音频、视频和文本信息通信为一体的混合设备。如今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发送信息、拍照、下载信息、浏览互联网和查看社交网站。毫无疑问,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加强社交网络联系的宝贵资源。Madianou和Miller(2011)指出,移动通信是缓解家庭分离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手机使用
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手机被定义为有史以来发明的最伟大的家用电器之一。手机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事实上,手机通信主要是用来加强现有关系和社交网络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建立新的关系。因为便利性、移动性、安全性和网络,用户喜欢使用手机,因为有了语音联系,人们喜欢用手机与家人交流,他们更有能力表达个人情感。在手机使用激增之前,农民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同步语音通信并不常见,而且费用昂贵。有了移动电话,人们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都可以使用,也没有地域限制。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所有的年龄层,包括老一辈,他们也发现这样的通信设备是有用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到家人和朋友。
短信
尽管移动电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通过短信进行交流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根据Madell 和 Muncer(2007)的观点,短信使用有几个原因,比如控制用户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和对话的长度。Igarashi, Motoyoshi, Takai和Yoshida(2005)提出了短信依赖的三个因素:1)过度使用短信;2)用户对短信的情绪反应;3)可以替代面对面交流的短信的关系维护功能。另一项研究发现,短信经常被用作一种社交工具,用来建立新的关系,与家人和朋友紧密联系,并加强与同龄人的联系。
远程养育
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到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情感领域,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感受和态度。根据Darling(1999)的观点,养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中包括许多具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单独或共同影响孩子的结果。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父母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他们的孩子。此外,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严格程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因此,为了追踪他们的孩子,许多父母给他们的孩子配备了手机。Kopomaa(2000)指出,父母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监控和安抚他们的孩子,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正在做什么。手机使父母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全。此外,移动电话使父母的养育变得灵活,因为他们放松了为孩子设定界限的责任。Fresnoza-Flot(2009)还发现,电话是移民父母跨国交流的首选方式。Ling(2004)发现手机为父母、孩子和他们的朋友提供了一个直接和私人的沟通渠道。Geser(2005)指出,手机不仅可以帮助移民用户填补时间的空白,处理孤独,而且可以维持家庭关系。
使用与满足
为了调查手机的使用和满足,Leung和Wei(2000)确定了手机开始流行时期的六个主要动机。它的用途和满足包括情感、娱乐、手段、安慰、时尚和流动性。Chigona, Kamkwenda,和Manjoo(2008)指出,对手机使用的满足是财政激励,父母控制,信息获取,即时性等等。Tamminen, Oulasvirta, Toiskallio和Kankkainen(2004)确定了使用手机的三个动机性需求,包括社交需求,导航需求,和个人需求。Keller(1997)区分了电话使用的两种广泛的满足:内在的和工具的。使用电话的内在动机是使用电话进行社交,如聊天、闲聊、联系家人、有安全感;而工具性的满足包括对手机效用的具体关注。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假说包括:
H1:农民工使用手机的满意度越高,他们使用手机进行远程养育的程度就越高。
H2:农民工使用手机的满意度越高,他们越觉得(a)他们对远程养育感到满意;(b)他们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密切;(c)他们能够与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H3:农民工使用手机进行远程养育的频率越高,他们对 (a)远程教育的满意度越高(b)他们与留守儿童的接触程度越高(c)他们与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越高。
数据与变量设置
参与者是来自中国深圳和厦门的378名有3至17岁子女的农民工。样本中,62.8%为女性农民工;53.0%的参与者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有20.3%的参与者上过中学;41.4%有高中学历;29.8%的人拥有学士学位。此外,35.1%的受访者表示月薪在552至788美元之间,24.3%的受访者表示月薪在788至1,024美元之间。
手机使用满足感。在这项研究中,被调查者被要求回答24个问题,这些问题衡量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每一项属性的认同程度。1 =强烈不同意,4 =强烈同意。
手机使用模式。调查对象被要求用李克特7分量表(1 =从不,7 =几乎总是)来表示他们在远程教育中使用手机的情况。9个项目被用于识别手机使用模式的三个维度:通话、短信、视听及其交互。
亲子关系。被用来评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亲子关系。其中1 =强烈不同意,2 =同意,3 =不同意,4 =强烈同意。较低的分数表明养育孩子的困难更大。
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手机的使用满足了即时获取和放心、在线交易、情感、流动、放松和信息寻求等需求。网络交易的满足、情感和放松是农民工在远程养育中使用手机的最强预测因子。这表明,那些习惯用手机发短信和使用视听应用程序进行互动的农民工,也相信在线交易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在远程养育中,对农民工手机使用模式的影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为了维持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农民工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主要依靠手机。因为情感是农民工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视听互动模式的重要预测因素,这表明农民工通过这些使用模式对子女表达了情感和爱。此外,放松还能很好地预测农民工在远程养育中使用手机的模式,尤其是在打发时间、缓解无聊、与朋友聊天等方面。这说明他们下班后会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
这一结果也表明,当他们下班后想要放松时,更有可能与孩子联系。研究结果还显示年轻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通话功能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此外,收入较高和子女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使用手机更多的是打电话和发短信与子女交流。有趣的是,农民工通过使用微信音频、QQ视频、手机游戏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互动,原因可能是农民工的女性子女总体上更依赖父母。
结果还表明,年长的农民工似乎与他们的留守儿童有更好、更优质的交流。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父母倾向于在很多方面培养出更好的孩子,比如社会功能和教育程度。他们更愿意和孩子交流。孩子的年龄和性别也是农民工对父母教养影响态度的重要预测因素。农民工与他们年幼的孩子和女儿有更多的交流和参与。
最后,正如预期的那样,农民工在远程养育中使用手机的模式也与亲子关系有关。使用手机给孩子打电话与农民工对亲子关系感知质量的态度有显著正相关。然而,与儿童的短信和视听互动对亲子关系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同步语音交流对于远程养育更为重要,因为语音或语音语调可能会给参与者提供更多信息。具体地说,声音向听者传达了不同的感觉,它给说话的话语提供了一个心理维度。例如,严肃、快乐、悲伤或愤怒都可以在听众中唤起。
研究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新数字时代的中国农民工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农民工使用手机对留守儿童进行远程养育的效用。手机曾经被视为炫耀性消费的标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白领、中上层阶级都是这些设备的销售对象。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低收入的底层工人使用手机的比率越来越高。然而,市场开发和学术研究对农民工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Roberts(2014)发现,在中国,70%到80%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对孩子不在自己身边感到内疚和焦虑,这导致了工作低产量,甚至导致了工作上的失误。由于地域的限制,移动电话的使用对于提高农民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对养育子女的满意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手机的呼叫功能是远程养育中使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即使有了廉价的移动电话和可访问的互联网连接,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民工来说,长途电话费太贵了。尽管QQ、微信和手机应用程序正在取代手机短信和通话,但它们都需要接入无线网络(Wi-Fi),而无线网络并不总是可用的。此外,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很难使用免费互联网。
文献来源:
Liu P L, Leung L. Migrant Parenting and Mobile Phone Use: Building Quali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Left-behind Children[J].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2017, 12(4):1-22.
文献编译:唐斌斌
来源:社论前沿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网址:构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优质关系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4731
相关内容
构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优质关系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如何更好关爱保护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民政部回应
留守儿童,“留守的力量”来自哪
留守儿童,“留守的力量”来自哪
今天,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亲情陪伴要归位丨锐评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