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高以翔被AI“复活”引争议,技术与伦理如何平衡?

近期,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AI“复活”已故明星的热潮,微博等平台上涌现出众多令人震撼的“复活”形象。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明星的数字化身,不仅能与粉丝进行互动,更触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思念。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争议不断。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AI技术的美妙应用,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崇高致敬。这些数字化身让粉丝们有机会再次与偶像交流,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仿佛时光倒流,故人重逢。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这会伤害到逝者家属的感情,甚至被视为对逝者的不尊重。毕竟,这些“复活”形象并未得到逝者家属的授权,是否侵犯了他们的权益?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AI“复活”明星的行为逐渐暴露出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有报道称,这些“复活”视频未经逝者亲属同意,引发了家属的强烈反感和不满。目前,相关博主已下架视频并公开道歉,承认自己的行为涉嫌侵犯肖像权。

事实上,利用技术“复活”人物并非首次出现。之前,CGI技术已让已故好莱坞演员重返大银幕,歌手以全息形式回归舞台等。然而,这些尝试始终伴随着伦理道德的争议。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死而复生往往被描绘为禁忌之举,因为它可能未经逝者允许,或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面对AI“复活”人物这一现象,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表示,我们既要欣赏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感动,也要深思其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有在平衡好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未来。

硬币的一面:情怀寄托
AI“复活”亲人技术,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重温逝去的温暖。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AI可以模拟亲人的某些特质,从而缓解我们的思念之苦。想象一下,将来在墓碑上放置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能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交流,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温情的科技进步。
实验艺术家Laurie Anderson就是这一技术的先行者。她用AI“复活”了已故的丈夫,通过丈夫的作品、歌曲和采访训练AI,实现了与丈夫的“对话”。虽然生成的结果中有不少是“白痴和愚蠢”的,但那10%真正有趣的部分足以让Anderson感到欣慰。因为人生有限,而AI的文字却是无限的。

如今,这一技术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普通人也可以通过Seance AI等初创公司的服务,与逝去的亲人进行文字聊天。更进一步的服务还包括模拟目标人物的语音和动画图像,让纪念变得更加生动。在国内,类似的“AI复活”业务也层出不穷,提供照片、音频等让人物动起来甚至开口说话的服务。这些服务让人们在面对丧失时找到了一种新的慰藉方式。

硬币的另一面:诈骗风险
有人出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温旧梦;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包小柏用AI复刻女儿声音的行为,虽然得到了一些人的理解,但也暴露出这一技术背后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当前,所谓的“AI复活”技术实际上只是一种“老照片还原”的模式。商家通过提供照片和文字内容,利用技术手段让照片“动起来”并配以普通话。然而,这种技术并不成熟,且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市面上的伪科技产品让消费者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复活技术进行诈骗,瞄准了有钱且容易得手的群体。

尽管也有真正的AI复活技术存在,但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且面临着伦理和法律方面的挑战。因此,对于这一技术,我们既要看到其带来的便利和可能性,也要警惕其中潜藏的风险和问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AI复活技术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应用。只有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在科技进步中受益,而不是成为受害者。
工具的对错在于人
一名专注于AI复活逝去亲人技术的从业者透露,他曾面对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她因悲痛欲绝而情绪失控,甚至企图自杀。尽管她愿意支付巨额费用以求复活孩子,该从业者在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拒绝。他担忧,若孩子真的被复活,母亲可能会陷入更深的悲痛深渊,甚至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因此,他强调,AI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人们如何运用它。
AI本身并非善恶之源,关键在于使用者的选择和行为。正如作家余华所言:“亲人的离世如同此生无尽的潮湿,我将永远困于其中。”重复的伤害远比单次的打击更加毁灭性,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每个瞬间都充满了永恒的意味。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强调,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人类情感和尊严的尊重。现实生活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无法被任何仿制品所替代。
HereAfter AI公司的创始人在创立公司前,曾利用父亲的录音制作了一款名为Dadbot的聊天机器人。他承认,虽然Dadbot并未减轻他对父亲的思念,但它让父亲的声音和个性在他心中得以延续。

与过去费力修复老照片相比,现在至少有了更多机会保存记忆的方式。但复活逝去的亲人并不适合所有人,它不应被随意推广,更不能仅仅为了金钱而实施。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约束,确保技术创新始终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善意。只有这样,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 | | | |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
数字应用:
数字中国:
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
宏观与趋势:
思维与技能:》
创新与创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李玟、高以翔被AI“复活”引争议,技术与伦理如何平衡?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2586
相关内容
被叫停的AI“复活”:李玟亲属公开维权背后的科技伦理之争网友用AI“复活”李玟为何引发争议?专家、学者、律师这样说.....
AI复活明星引争议!技术与伦理生成式AI如何重塑数字克隆的边界?
AI合成技术引发明星家庭隐私危机,如何平衡技术与伦理?
观察|“AI复活亲人”与“AI复活明星”不是一回事
如何看待用AI复活明星
揭秘“AI复活”产业链:名人“重生”引流,收费高达数万!
有人应粉丝要求,利用AI技术“复活”李玟、乔任梁,既不尊重逝者,还伤害了家属
乔任梁被他人用AI“复活”,逝者的肖像权如何保护
AI“复活”引争议,数字永生合法性如何界定?律师:未经近亲属同意属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