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吹响号角 港股创新药下半场的明星股 在过去的行业格局中,收购创新药初创公司几乎是跨国药企的“专属动作”。然而, 中国生物制药 (下称 “中生”)日前以10 ...
在过去的行业格局中,收购创新药初创公司几乎是跨国药企的“专属动作”。然而,中国生物制药(下称 “中生”)日前以10 亿美元估值全资收购礼新医药的交易,彻底打破了国际巨头的专属惯例,开启了中国Big Pharma 并购Biotech的先河,并创下了中国药企间并购的最高交易记录。华尔街最当红的金牌分析师Umer Raffat也关注到这一交易,并发了报告点评,暗示所谓默沙东退货为无稽之谈。
这桩交易的意义远不止于资源整合—— 它更是中生在双抗与 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向全球领先地位发起冲击的战略宣言。7月17日的说明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强调,礼新最厉害、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是目前全市场唯一一个,双抗和ADC两大技术平台都获得国际MNC认可的公司。
收购的核心逻辑,正源于礼新医药已获国际巨头验证的双抗与 ADC 平台实力,与中生的全球化野心形成了完美共振。
而中生管理层展现出的精准行业洞察力与果断战略执行力,为这场突破性并购奠定了关键基础。从去年领投C轮融资到如今全资拿下团队+管线,下手果断、效率奇高。
凭借“内生研发+外延并购”的双轮驱动模式,中生正加速迈向全球第一梯队。今年公司市值已经重回千亿港元,但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礼新医药带来的增量,重估才刚刚启动,2000亿市值的中生有望很快达成。
1+1>2的历史性融合
中生与礼新的携手合作,无疑是中国创新药领域“产业龙头牵手顶尖 Biotech”的第一次里程碑式的示范。昨天的线上说明会引发投资界巨大关注,Zoom 会议甚至不到10分钟就爆满限员,公司不得不再开了腾讯会议。
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很多。比如中生主席谢其润表示,这次收购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所有相关方都乐见其成的收购。业内非常看好中生和礼新的融合发展,认为其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会后,不少投资人提到一个细节——谢其润主席与礼新创始人秦莹博士在交流中互动自然,氛围融洽,也从侧面印证了双方对本次合作前景信心充分。
礼新医药自 2019 年在上海成立以来,便专注于肿瘤免疫和肿瘤微环境领域中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以“全球首创”(FIC)和“同类最优”(BIC)为研发目标。在短短六年内,礼新已快速成长为创新先锋。在被收购前,礼新已经布局了 8 个临床阶段资产、10 余个临床前资产,并打造了 4 大核心技术平台,形成了从早期研发到临床开发的完整体系。其在国内双抗及 ADC 领域早已树立标杆,优势源于一套经国际市场验证的技术壁垒,以及管线中储备的丰富潜力产品。
与此同时,中生凭借强大的产业资源与全球化布局能力,将为这些极具潜力的资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其迈向更高的舞台。正如 Evercore ISI 金牌分析师 Umer Raffat 昨晚发布的报告所言,PD1-VEGF 是默克公司产品线中的关键资产,目前处于第一阶段临床试验,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有数据公布;而3 亿美元的技术转移费用也将在今年内很快支付。
Umer报告中还回答了一个市场疑问:默克公司为何不直接收购礼新?Umer认为,鉴于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直接收购存在比较大的挑战,但默克公司没能在估值较低时收购 PD1-VEGF 项目,仍然是一大遗憾。这似乎暗示中生在此次收购中捡了个大便宜,而礼新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礼新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双抗与 ADC 平台的全球稀缺性。
近年来,双抗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康方生物与 Summit 公司 2022 年末达成 5 亿美元首付款、总额 50 亿美元的 PD - 1/VEGF 双抗依沃西授权交易,市值增长 10 倍到近 1100 亿。今年 5 月,三生制药与辉瑞就 PD - 1/VEGF 双抗 SSGJ - 707 达成 60.5 亿美元授权交易,市值暴增 400 亿港元。2025 年 6 月 2 日,BioNTech 与 Bristol Myers Squibb 达成 90 亿美元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 PD - L1/VEGF 双抗 BNT327,普米斯作为 BNT327 开发者,因早期出售权益错失后续巨大商业价值。在全球双抗赛道加速扩容的背景下,临床进度领先性、分子设计创新性与商业化潜力,成为药企抢占市场高地的关键筹码。
在双抗领域,礼新医药代表产品 LM-299(PD-1/VEGF 双抗)已进入临床 Ⅱ 期,凭借 “双靶点协同 + 低毒性” 优势,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超越单靶点药物的潜力。该平台的独特价值已被国际巨头默沙东(MSD)认可 ——2024 年 11 月,默沙东以 8.88 亿美元首付款、最高 24 亿美元里程碑金额获得 LM-299 全球权益,交易总额近 33 亿美元,创下国内双抗对外授权的纪录。这一交易不仅验证了礼新双抗平台的全球竞争力,更凸显其 “免疫 backbone(基石)” 的潜力,默沙东将其视为 “下一代 IO(免疫肿瘤)基石产品”。
ADC 领域同样热度高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 ADC 药物进入研发管线。据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球 ADC 领域相关的交易(授权、融资、IPO 等)已超过 80 起,总交易金额高达 500 亿美金。
在ADC领域,礼新医药的LM-305(GPRC5D ADC)同样赢得了国际药企的青睐。
去年5月,阿斯利康以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高达5.4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总计6亿美元的交易额,获得了这款产品全球范围内的权利。LM-305有望成为血液瘤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其针对的靶点市场规模预计高达80亿美元,阿斯利康已将其定位为血液瘤治疗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礼新的另一款ADC产品LM-302(CLDN18.2 ADC)已迈入III期临床试验,在治疗胃癌、胰腺癌等实体瘤方面显示出卓越的疗效,特别是在三线及以上胃癌的单药治疗中,其客观缓解率(ORR)明显超过现有治疗方案,展现出成为同类最优(BIC)的潜力,有望于2027年上市,并成为首个获批的CLDN18.2 ADC。
此外,LM364(Nectin4TME ADC)具备同类最优潜力,通过TME技术精准靶向Nectin-4,搭载Topo-I毒素,实现双重减毒,安全性更优,预计2026年Q1递交美国IND。礼新医药还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将9个临床前的ADC项目推向临床试验阶段。这些项目都具有成为首创新药(FIC)的潜力,预示着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潜力。
两次对外授权交易中,礼新的双抗与 ADC 平台合计获得 9.43 亿美元首付款,总交易额近 40 亿美元,这一成绩在国内 Biotech 中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礼新成为全市场唯一同时被两家跨国巨头(MNC)认可和验证的 “双抗 + ADC” 平台企业,这种双重验证的稀缺性,正是中生不惜10亿美元全资收购的核心逻辑。
对中生而言,礼新的加入绝非简单的资产叠加。礼新的 4 大技术平台(含 LM-ADCTM新一代 ADC 平台与 LM-AbsTM抗体发现平台)将与中生现有研发体系形成互补:LM-ADCTM平台的自研 LDX2 技术(酶切连接子 + 拓扑异构酶 1 抑制剂载荷),可解决传统 ADC 的耐药问题,疗效与安全性更优;LM-AbsTM平台则通过高效抗体工程设计,实现了复杂靶点抗体的快速发现,筛选效率较行业平均提升 10-100 倍,时间压缩 50%。这种技术协同,将推动中生在双抗与 ADC 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
2000亿中生可期:四重逻辑支撑全球野心当前中生市值已站稳千亿台阶,这一估值建立在扎实的产品管线、持续的研发产出与稳健的财务表现之上。这只是中生重估的开始。从现有基本面出发,未来 1-3 年,多重驱动力将共同作用,推动公司估值实现翻倍增长。这一过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基于产品周期、商业化能力与行业趋势的合理推演。
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支撑。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是对其核心管理团队专业能力的信任投票。中生的管理层值得托付,他们在运营中展现的决策节奏把控力与资源整合效能尤为突出。这种决策精准度与资源整合实效性,在中生收购礼新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在说明会上,礼新创始人秦莹博士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形容中生这次并购。并透露,中生、特别是正大天晴团队在CCR8项目的合作当中表现出了卓越的临床能力和团队精神,合作以后深度考察了中生的各个方面,最终确定加入中生是最佳选择。
通过此次收购,中生与礼新的产品线形成了高效互补,覆盖肿瘤、免疫等多个核心领域,成功构建起“全品类 + 全阶段” 的产品矩阵。这种协同效应不仅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更助力中生在双抗、ADC 等前沿领域实现 “弯道超车”,跻身全球创新第一梯队。这一系列成果为中生的全球化布局打开了全新局面,也打开了未来的想象力。
财务层面的估值修复与增长韧性,为中生的市值增长提供了直接动力。截至 7 月 14 日,恒瑞医药的市值接近 5000 亿,而中国生物制药仅为 1138 亿。当前,中国生物制药市盈率约 30 倍,恒瑞医药市盈率却高达 68 倍。深入对比二者创新药收入,差距不足 20 亿元。如此显著的估值背离,意味着中国生物制药的估值存在较大的修复空间。
此次中国生物制药以10亿美元收购礼新,这一决策极具战略眼光。礼新此前通过对外授权已经收获了可观的首付款,其双抗与 ADC 平台估值颇高。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生物制药是以合理成本获取了优质的高价值资产,一举跻身全球创新药的前沿行列。
管线的爆发式增长将成为市值翻倍的核心引擎。按当前进度,2025-2027 年中生每年将新增 5 款以上创新药,其中多款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重磅品种。随着这些产品陆续兑现业绩,中生的收入与利润将进入加速增长期,2000 亿市值将是业绩增长的自然结果。
中生自研产品中,TQB2102(HER2 双抗 ADC)在 HER2 低表达乳腺癌中展现出与国际标杆相当的疗效,Ib 期研究 ORR 达 53.4%,且在耐药患者中仍有 44.4% 的应答率,预计 2027 年上市后年销售额有望突破 50 亿元。TQ05105(JAK/ROCK 抑制剂)作为全球首创新药,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肝脏应答率 100%,远超同类药物,目前已递交上市申请;TQC3721(PDE3/4 抑制剂)进度全球第二,覆盖所有 COPD 患者,市场空间远超默沙东收购的 Verona 同类产品,今年已经启动三期临床。
礼新医药引发中生裂变。中生通过收购礼新,直接获得了双抗和 ADC 两个已被验证的“千亿级”平台,加上自身的全球化布局,有望在这一赛道中占据关键席位。礼新医药最强的能力在于药物发现(discovery)以及高效的早期研发能力,而中生制药则拥有中国非常强大的临床推进团队、注册团队、生产团队和商业化团队,双方优势互补,有望在创新药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礼新医药的创新产品矩阵中,核心产品已然展现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例如,LM-299(PD-1/VEGF 双抗)被默沙东以 33 亿美元授权,凸显其价值,定位为“下一代免疫基石”,有望为合作方带来持续收益,重塑免疫治疗格局。在 ADC 领域,LM-305(GPRC5D ADC)获阿斯利康青睐,以 6 亿美元拿下全球权益,其针对的靶点市场规模预计达 80 亿美元,有望成为血液瘤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在胃癌治疗领域,礼新医药的 LM-302 同样表现不俗。其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现有疗法,目前注册临床进展顺利。预计 2027 年上市后,它将填补胃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空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未来,随着礼新的 LM-302、LM108、LM-168和LM-364等核心管线进入后期临床与商业化阶段,叠加中生的生产能力与渠道优势,双抗与 ADC 产品将成为中生全球化收入的核心支柱。而礼新持续产出的 FIC 潜力靶点,将确保其在全球竞争中的“源头活水”。
更值得期待的是,礼新医药平台上已有三十余个处于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创新项目,未来有望依托中生集团的雄厚实力,加速实现商业化落地突破,并高效推进商务拓展(BD)布局。
结语:
这场收购的终极意义,不仅是中生市值向 2000 亿迈进的跳板,更是中生从 “本土创新” 向 “全球首创” 跃迁的缩影。随着礼新的双抗和ADC平台在中生的助力下加速发展,中国创新药物在全球顶尖行列中,将留下中生的印记。
未来三年,公司预计有包括至少6种肿瘤治疗药物在内的多款创新药上市,到2027年创新产品数量有望超过30个,收入占比将超过60%。同时,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业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条件逐渐完备。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U(SH688235)$
网址:并购吹响号角 港股创新药下半场的明星股 在过去的行业格局中,收购创新药初创公司几乎是跨国药企的“专属动作”。然而, 中国生物制药 (下称 “中生”)日前以10 ...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0666
相关内容
港股创新药重估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走国际化创新路 创新药迎收获期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 走国际化创新路 创新药迎收获期
中国证券报|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走国际化创新路 创新药迎收获期
中国生物制药“消失的七年” 在医药界, 中国生物制药 (简称 中生制药 )是耀眼的明星。今年4月份,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评选的全球TOP...
中国生物制药完成收购F
2024年中国创新药十大谜团
中国生物制药谢其润:资本寒冬下,中国创新药如何破局?
中国生物制药谢其润:资本寒冬下,中国创新药如何破局?
医药行业跨境合作消息近期频出,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超2%,开拓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