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营销宣传回归正路的小米股票,该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11-08 12:04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476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上头条 聊热点#

开篇防杠声明:本篇只是个人的一点片面的、静态的、相对不成体系的一些看法。

个人水平有限,不排除观点存在偏见和错误,大家很多东西没必要争论,求同存异就好了。

正式内容以前先进行一个互相筛选和说明:本文不欢迎任何带有强烈情绪的米粉和米黑阅读和讨论,这里聊的,和你们的利益一点关系都没有。

经济社会,人都要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负责,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打嘴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要为了那点互联网的流量,就好像手上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

2025年下半年以来,在口碑和舆论态度这个维度,小米这家公司,和它的网红老板雷军,和过去相比,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折变化。

小米公司和品牌关联产品,成为互联网吐槽的重点关照对象;

而雷军本人,也从原本很多年轻人认可喜爱的形象,变成了各种揶揄和讽刺的靶子。

现实之中,不知道小米的员工,以及老板雷军是个怎样的感受,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界肯定是不得而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变,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内容,这里就不多展开讨论和分析了,舆论面的这些情绪,说实话,除了流量诉求以外,还真的没多少现实意义。

经济社会,特别是对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而言,真正会看的,主要看两个维度:

一个,是国家的态度,特别是在法制维度和政策层面的一个公开表达,头部媒体就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媒就行,不复杂。

另一个,就是看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怎么选择了。

市场资本,永远不会去在意舆论环境中的喜怒哀乐,而是会用一种极致理性和功利的态度,去用脚投票一个上市公司的估值的。

从这个维度来看,情况不是很妙:

图片来源:网络

9月25日迎来年内最高点,接近60元,然后就一路向下,11月7日,小米集团-W(01810)再跌超3%,当前股价较今年六月最高点已跌逾30%。

换成市值变化更有冲击力,短短几个月,小米集团的股价上面,就蒸发掉了3000亿港币!

从9月份以来,随着小米股价的持续下行,大家应该在很多平台上看到有不少想要投机,趁势抄底的观点和声音,也不知道这些人现在是个怎样的心情?

自己买了,那账面亏损肯定跑不掉,如果只是忽悠别人去买,良心会不会不安?

还是说,骗子和忽悠都没有道德包袱?

为了一点烂钱,就没有底线的事少干,不为自己,也多考虑一下家人。

扯远了,回到小米股票这个事情来看,毫无疑问,舆论环境的变化,已经直接影响到市场各方资本对于小米这家公司的价值判断了。

时间进入11月,小米集团在应对舆论这件事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总算是回到了相对正常的一个轨道。

那么,接下来,小米公司股票走向,以及小米集团后续的发展,是否可以进行重新定价了呢?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小米集团和雷军最新的舆论应对表现梳理,结合几个关联的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对后续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这对重视经济变化,试图把握市场机遇的朋友们而言,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1

陷入“舆论漩涡”的小米集团和雷军,终于开窍了?

不吹不黑的说,2025年11月份以前的小米集团和雷军,和这个节点以后,在营销推广,舆论环境管理上面,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11月份以前,国内舆论环境中各种针对小米集团和雷军的讽刺和揶揄,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够,甚至看腻了吧?

成都车祸以后,小米汽车直播间被网暴,雷军本人也掉粉几十万。

11月份以后,一些积极,正向的变化,出现了。或者说,因为原来的太不正常,而显得当下的一些正常,有了反差感?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1月5日,易车节目组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小米YU7全网首拆的视频。

雷军本人也对小米YU7的拆解视频进行了转发,并且表示:“我认真看完这个拆解视频,推荐YU7车主们都看看,也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指点。”

图源:微博

在小米汽车深陷舆论风波的背景下,雷军主动推荐这次深度拆解,无疑被视为一次展现产品自信、积极应对舆论的举动,是其间接对近来关于小米汽车的种种争议的回应。

哎,这才像一个成熟靠谱的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嘛,少点营销,多点真诚不是感觉上能好很多么?

自从10月13日小米SU7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爆燃事件以来,小米汽车就一直遭受各种争议。

即便官方已经对这起事故进行了通报,可大众依旧对小米汽车的品质忧心忡忡。

在小米SU7车祸事件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各路舆论用放大镜开始找毛病博流量的行为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构成了又一次,甚至是持续的巨大打击。

当然,对于汽车这类产品,安全无疑是第一位的。如果一辆车出现安全问题和事故,关系到大众生命安全,自然会被无限放大。

而小米7000法务全网投诉,自动举报,还有雷军的避而不谈这一系列蜜汁操作之下,舆论的热度,反而日益高涨。

这进入11月份,是突然开窍了么?还是有靠谱的人开始抓舆论管理和引导了?

不得而知,但是从11月份以来小米集团和雷军做的事越来越正常来看,显然,前段时间的压力和影响,总归是有了一些效果。

真正的舆论管理和营销表现说不上,当下来看,只能说理性了很多,正常了很多。

就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小米集团和雷军这一轮”多事之秋“,还没有真正的过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随着舆论热度和市场争议的降温,小米公司的股票就能有想象力了吗?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风险市场,所以真正的交易资本,对于舆论环境的变化,其实不是最在意的。

小米的股价从9月份开始的这一轮下行,其实是原本估值系统里面的几个关键因素,发生了确定性的变化。

股价的下跌只是表面。更大的危机是两起事故带来的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疑虑。要知道,这两起惨烈事故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结论。

另外,小米的生产能力迟迟跟不上,交付周期过长已经对小米的体验和口碑产生了影响。

买辆车变成了“期货”,这其实非常容易引发用户的反感。在手机时代,小米的“饥饿营销”标签就花了很长时间才撕下来。

小米的产能再不提升,这块标签又要粘回去了。

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各种光辉头衔,那么小米的生意模式没什么好说的,这一点从过去国家明里暗里给雷军露脸加分的细节就能看出来。

但是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国家想要的榜样,在这个重视原创、重视研发的时代,“走捷径”已不是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应该做的事。

小米股价下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分析:

市场情绪与机构做空
近期高盛等机构发布报告称,对冲基金对小米股票转为看空,空头仓位大幅上升。养老金和对冲基金的抛售加剧,导致股价短期承压。市场对小米的负面情绪蔓延,部分投资者因安全事件、业绩预期等因素选择离场。汽车业务安全争议
小米汽车曾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如SU7碰撞自燃事件,引发市场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尽管小米已召回部分车辆并进行OTA升级,但负面舆情仍对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造成冲击,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投资者预期。手机业务竞争压力
小米手机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高端市场。苹果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稳定,小米手机虽推出新机型,但部分产品销量未达预期(如小米17标准版销量低于预期),且存储芯片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影响市场对手机业务盈利能力的预期。业务多元化与盈利不确定性
小米的汽车、AI等创新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盈利前景尚未完全明朗。市场对这些业务的短期回报存在疑虑,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估值过高,导致股价回调。宏观环境与行业波动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科技行业整体估值调整等因素,也对小米股价产生间接影响。港股科技板块波动较大,小米作为权重股易受市场情绪波动牵连。

综上,小米股价下跌既有短期的市场情绪和事件冲击,也有业务转型、竞争压力等长期因素的影响。

很显然,有些核心的价值确定性,并不是说舆论这波热度过去了,小米和雷军就能解决的。

更值得警惕和重视的一点,小米的股票,已经被华尔街空头资本盯上了。

就在刚刚进入11月份的这一周,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态度骤然恶化。

高盛集团最新报告显示,其机构经纪业务的主要客户对小米股票的空头仓位在一周内猛增53%

有分析观点认为,小米汽车目前面临的困境是战略失误所造成的。由于小米在手机等行业太过成功,对汽车行业的复杂度预估不足,在“安全”与“成本”之间,重视成本而忽视安全,随销量的提升,汽车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

做空的理由,就是小米汽车后续的销量,以及潜在的国家监管和新一轮召回。

这就是资本市场“破鼓万人捶”的残酷一面。

一方面,是小米汽车业务的市场舆论压力,对后续小米汽车,甚至集团关联的品牌系列产品的销售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股票下行的确定性,又吸引了华尔街空头资本的关注,想要从中捞一笔。

两项叠加之下,这一次,小米在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恐怕并不值得乐观。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对于小米集团和雷军而言,要走出当下的困境,最关键的,是什么?

当下小米集团和雷军本人,在舆论环境中的表现回归正常,算一个好的开始。

但是要让小米这个公司,在资本市场实现逆转,以及后续获得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小米和雷军想要翻身,走出困境,从商业的角度,需要在汽车业务这个板块,来一轮真正意义上,经得起推敲的现象级爆发。

手机这个赛道肯定是卷不过苹果的,这是事实;而家电这个赛道,小米对于成本控制,市场价格挤泡沫,功不可没,但是也没有多少增量的想象力空间了。

就是新能源车这个赛道,最关键。

来一款硬核,市场接受度高,而且二手流通保值的好车,是小米这个公司打翻身战的关键,不仅仅是现实,也直接关联资本市场的态度。

至于雷军,一把年纪了,前期过度营销透支了太多形象,也该闭嘴往幕后去抓产品,抓质量,追求安全了。

不然,产品高端化永远都是口号,而撕不掉性价比,组装工厂这样的负面标签。

更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需要去争取国家层面的一些支持。

这个维度,是当下小米潜在的一个关键风险,大家看一下这个最新消息:

图片来源:见图

很现实,当下小米和雷军正在渡劫,能不能顶过去,从当下来看,显然不简单。

如果小米7000法务的这套打法继续,如果雷军依然痴迷网红营销透支信任,那么,这个劫,就是死劫。

就这么直白简单:要么拿好产品出来挽回口碑和信任,然后调整营销态度,让雷军闭嘴。

要么,大家就能见证小米这家企业,成为这一轮国内经济调整的成本和反面教材。

(就看这篇文章能不能发出去,以及小米法务和米粉会不会来找事了,非理性的行为,往往都是往死路狂奔的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经济观察的角度出发,小米集团的股票表现,能提供哪些警示和启发?

小米这次的股价跳水,既是业绩预期的修正,也是信用赤字的体现。

补救路径有三件事必须同时推进——真正的技术整改、公开透明的调查与沟通、以及业务与品牌策略的理性重构;

市场会给时间,但时间不会无限,效率和诚意将决定小米能否从热闹里走回正道。

或者,走向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

这就是关键:一个上市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从投资者和资金的角度,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案例?

这种股票,只有赌性很重的人,以及资金才会喜欢,博的就是不确定性,赌的就是抄底。

真正的价值投资角度出发,肯定第一直觉和选择,都是远离这样的股票。

如果小米口碑再次反转,以及出现新的爆款和真正现象级的销售表现,再去考虑。

否则,在不能做空的市场里面去讨论做空,不合适。

当下的小米,做空的理由压倒了看多的理由。

这对于国内投资者群体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案例,保持对小米股价走向的关注,兼顾现实小米的这次渡劫,这个过程,含金量和意义,大家不要错过。

买了小米股票的,不用谈什么价值,估值,如果有逢高上岸的机会,不要错过。

没买小米股票的,不要贸然下手,但是需要关注,耐心等待真正的底部,是投资之门的基本素养。

千万不要在船漏水的时候,去押注出海收益。这是良心话。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网址: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营销宣传回归正路的小米股票,该怎么看? https://mxgxt.com/news/view/1840237

相关内容

“跑偏”的影视营销该回到正途了
莉莉丝、米哈游都在用的出海营销模式,到底该怎么做?
股票群电影投资骗局,被骗该怎么办?
娱乐整合营销领路人:一站式宣发+矩阵式布局,影视营销龙头再起航
娱乐整合营销领路人:一站式宣发+矩阵式布局,影视营销龙头再起航
如何看待明星投资股票行为?明星投资股票对市场有何影响?
资本市场走向“娱乐化” 看明星如何炒股
对话PAC廖明:市场持续深度调整,BOSS直聘大受欢迎,资本市场的真实情况怎么样
小米:创新营销策略的成功之路
影视市场动荡:光线传媒等股价滑坡背后的产业趋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