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杭州买香港!张勇弃20万月租酒店,只为和马云当邻居?真相太扎心
香港半山的竹林苑,最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业主。张勇,这位曾执掌阿里帝国的前CEO,以5354万港元的价格,在这里买下了一套豪宅。而不到3公里外,正是他昔日的老板马云2007年以2.82亿港元购入的Branksome crest豪宅。兜兜转转,张勇终究还是成了马云的“邻居”。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房产交易。在香港顶豪圈,“邻居”二字从来都不简单。它是财富的刻度,是圈层的通行证,更是一张无形的社交货币。从白加道到聂歌信山道,从施勋道到普乐道,这些依山而建的豪宅区,早已不是单纯的住宅区,而是全球华人富豪的“财富坐标系”。在这里,每平方米的房价背后,都藏着比黄金更值钱的“圈层密码”。
一、5354万买的不是房,是“入场券”
张勇买房的消息,让不少人意外。毕竟,这位在杭州工作十余年的上海人,曾被传“十年不买房”,常年住在阿里总部附近的四季酒店别墅套房,月租近20万,年住宿费用超200万,全由公司报销。如今,他终于买房,却跳过了杭州和上海,直奔香港。
为什么是香港?为什么是半山竹林苑?

资料显示,竹林苑位于香港湾仔区东半山坚尼地道,属于香港岛核心豪宅区。从这里步行到马云的Branksome crest,不到3公里。这个距离,在普通人看来是“邻居”,在富豪圈里,却是“圈层认证”。张勇买下的,从来不是一套带院子的房子,而是一张进入香港顶级富豪圈的“入场券”。
在香港顶豪圈,“择邻”是一门学问。2007年,马云以2.82亿港元买下Branksome crest豪宅时,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地段和景观,更是圈层的“纯度”。2015年,他又以15亿港元购入白加道22号豪宅,每呎价格超15万元,创下当年全球单价第二高纪录。这些举动,与其说是买房,不如说是在香港的“财富地图”上,为自己钉下一枚醒目的坐标。
张勇的选择,延续了这个逻辑。如今的他,虽然已卸任阿里集团CEO和董事长,但仍是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兼任希慎兴业独立非执行董事。这些身份,让他需要一个更国际化的“社交支点”。香港半山的豪宅,恰好是这个支点的最佳载体。
二、顶豪圈的“邻居经济学”:住得近,生意更近
在香港顶豪圈,“邻居”从来都不是偶然。它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财富聚合”。
虞锋,云锋基金合伙人,马云的长江商学院同学,2016年以6.85亿港元买下山顶聂歌信山道豪宅。他曾公开说:“马云的信任是团队最大资产。”而马云则称他为“最懂我的执行者”。两人共创的云锋基金,初期募资100亿元,十年内管理规模突破千亿,投资了宁德时代、小鹏汽车、药明康德等明星企业。住得近,聊得勤,生意自然就来了。
钱峰雷的故事更典型。这位被称为“钱多多”的浙籍富豪,2013年花费超8亿港元在白加道买房,高调宣称“想和朋友们住在一起”,还特意指着马云房子的方向说“住得不远”。2015年,他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220万港元买下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砸出了“钱多多”的名声,也砸开了马云朋友圈的大门。此后,他入股蚂蚁集团,旗下公司与云峰基金、蚂蚁金服深度合作。对他而言,“和马云住得不远”从来都不是炫耀,而是生意的“敲门砖”。
这种“邻居经济学”,在香港顶豪圈无处不在。山顶卢吉道,住着鹏瑞集团徐航、香江集团刘志强家族;Central Peak豪宅,住着顺丰王卫、中渝实业张松桥。他们买下的每一套豪宅,都是一张“圈层名片”。在这里,电梯里的一次偶遇,可能就是下一轮融资的开始;阳台上的一次闲聊,或许就敲定了数十亿的合作。
三、从“物理邻居”到“财富共同体”

香港顶豪圈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把“物理邻居”变成“财富共同体”。
白加道、施勋道、种植道……这些听起来普通的路名,背后是一个个紧密相连的财富网络。李嘉诚、李兆基、刘銮雄等老牌富豪早已在此布局;马云、王卫、张松桥等新贵紧随其后。他们的房子彼此相邻,财富也相互交织。
以云锋基金为例,虞锋的豪宅与马云的白加道22号直线距离不远,这种“地理接近”催生了“战略协同”。云锋基金深度参与阿里私有化、蚂蚁集团孵化等核心项目,背后正是“邻居”间的信任与默契。2025年,云锋金融战略入股全球加密货币人寿保险公司,几乎同时,钱峰雷宣布进军区块链技术,推出即时通讯软件FoChat。这种“巧合”,本质上是“邻居圈”在互联网前沿领域的“集体行动”。
张勇的加入,让这个“财富共同体”又添一员。作为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希慎兴业独立非执行董事,他的人脉和资源,将与马云、虞锋等人的圈层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邻居间”的合作:可能是晨壹基金与云锋基金的联合投资,也可能是希慎兴业与阿里系企业的商业联动。
四、为什么富豪都爱往香港顶豪圈挤?
香港顶豪圈的吸引力,从来不止于“豪宅”本身。
首先是“安全垫”。对富豪而言,财富的安全性比增值更重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法律体系完善,资产保护机制成熟,是财富的“避风港”。其次是“社交场”。在这里,一个饭局可能聚集半个金融圈,一场酒会或许就能对接全球资源。最后是“传承值”。顶级豪宅从来都是家族财富传承的载体,马云的儿子、刘志强的女儿,未来或许也会住进这些“邻居圈”,延续父辈的人脉与资源。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徐航妻子以13亿港元购得香港太平25及26号豪宅;2021年,刘志强女儿刘楸妍以6.4亿港元买下卢吉道27号豪宅,创下“亚洲楼王”纪录。这些数字背后,是富豪们对“圈层价值”的一致认可。
五、普通人看不懂的“财富逻辑”

张勇买房的故事,让不少人疑惑:为什么富豪们愿意花几亿甚至十几亿买一套“邻居房”?
其实,这是普通人与富豪的“财富逻辑差”。对普通人而言,房子是“刚需”,是“资产”;对富豪而言,房子是“工具”,是“社交货币”。在香港顶豪圈,一套豪宅的价值,从来不是按面积计算的,而是按“邻居质量”计算的。马云的邻居,比1000平方米的花园更值钱;虞锋的邻居,比黄金地段的商铺更稀缺。
这种“财富逻辑”,在张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杭州住酒店十年不买房,不是买不起,而是不需要——当时的他,阿里的平台就是最好的“社交货币”。如今,他需要更国际化、更顶级的“圈层认证”,香港半山的豪宅,恰好能提供这一切。
结语:顶豪圈的“终极密码”
张勇和马云做邻居,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香港顶豪圈,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从白加道到半山,从聂歌信山道到卢吉道,这些依山而建的豪宅,早已超越了“居住”的意义,成为全球华人富豪的“财富图腾”。
在这里,每一扇窗后,都可能坐着一个影响行业走向的大佬;每一次门铃响起,都可能藏着一场改变市场格局的合作。5354万港元买一套房,对张勇而言,或许只是一次“常规投资”;但对我们而言,它撕开了顶级富豪圈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了比房价更值钱的“圈层密码”——那就是,在财富的顶峰,最好的“资产”从来不是房子,而是“邻居”。
未来,随着更多富豪加入这个“邻居圈”,香港顶豪区的房价或许还会涨,但真正值钱的,永远是那些看不见的“圈层人脉”和“财富默契”。毕竟,在这个圈子里,“住得近”从来都意味着“走得远”。"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不买杭州买香港!张勇弃20万月租酒店,只为和马云当邻居?真相太扎心 https://mxgxt.com/news/view/1838159
相关内容
杭州人香港买房与明星做邻居 移民占八成马云否认移居香港:做“杭州佬”挺好
难怪明星都是邻居,三亚买房买这里和明星做邻居
告诉你8年后房子不如大葱的马云,却砸15亿在香港买豪宅!
马国明多爱黄心颖?买20万情侣对戒,为了她放弃和母亲同住
香港一女明星为了带货定居杭州买豪宅,学普通话只为带货
香港年轻人彻夜守在麦当劳:租不起 买房更是下辈子
明星扎堆成邻居 只为“混圈子”?
“明星扎堆成邻居”? 王菲疑似大理买别墅
霍启刚堂弟霍启文自曝在香港买不起房,已经把家安在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