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林真心/文)
又到了红毯、盛典扎堆的年末。
主办方“卷”主题、“卷”物料, 在时尚调性与流量的漩涡中不断加码;艺人比美、social,持续投入这场关于创意、资源和时尚度的隐形竞争。
艺人在台前调动演技维持最佳状态的同时,幕后的团队打工人忙着全平台播撒精美物料。
从主题契合度到造型配合度、从流程把控到宣传配合,每个环节都在考验着艺人及其团队对游戏规则的遵守程度。
虽然未被言明,但内娱的红毯,本质上已经变成巨大的“服从性测试”。
1
半命题
红毯主题化,已成为内娱时尚盛典的新规则。
从VOGUE的“百花齐放”到ELLE的“海浪·星光”,在时尚业巨大的营收压力下,各家杂志都在思考如何通过鲜明的主题标识来制造话题、抢占流量。
回想早年的时尚红毯,大多数人脑海里的关键词会是“芭莎慈善夜”。其实真正打响主题红毯,引领风尚的,是GQ智族的多场红毯。
虽然“主题派对”在时尚界并非新鲜事物,但将主题贯穿整个红毯策划,既是创意宣发点,也是营销利器,更是商业逻辑的自然延伸。
主题红毯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给艺人团队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为了交出满意答卷,艺人们往往提前数月确认行程,服装师则全球搜罗高定首穿、超季礼服。
一般来说,艺人们提前试装,大概两次就能敲定造型。而重要艺人,比如压轴出现的大咖,造型筹备周期和过程堪比小型项目。
“我听说刘亦菲VOGUE那套造型,是试装6次,前前后后试了 20 多套礼服才选出来的。”前时尚杂志编辑Chloe说。
这道“命题作文”的难点,不仅在如何切题,更在于规避同质化。
演员宣传舒雨坦言,以前筹备红毯只需“借衣服、挑衣服、试衣服”,现在要留意主题契合度,还要额外警惕“物料撞车”。
舒雨的担忧不无道理。
ELLE今年的“海浪・星光”主题与此前GQ的海边派对相似,导致两组物料出现雷同:王嘉尔、张凌赫2021年GQ红毯的“出水芙蓉”大片,与刘宇、闫桉今年ELLE的官方物料,都是泡在水中展示身材。
“海边能玩的花样也就那些,除非有很精妙的策划和创意。”舒雨透露,为了避险,团队为艺人选定的礼服比较低调,她也明确告知摄影师,艺人在海边拍的出发图不能“太常规”,否则很容易和其他艺人雷同。“我倒不奢望艺人一定要艳压,但也不能被比下去。”
不同类型艺人的“答题策略”截然不同。
“男艺人的西装其实能凑合任何主题,加个配饰或者加点小设计就行。但是这样就没有亮点,中规中矩。但如果走浮夸路线,又很容易‘翻车’被嘲。”偶像团队的工作人员双双总结,男演员大多会选择简单处理,而男爱豆对服装、妆造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相比专注拍戏的演员,唱跳歌手、年轻的流量型艺人更愿意“冒险”换取曝光。
米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和他的团队每次都会认真完成对红毯主题的理解、消化、创新,“从不打安全牌”,加上他自身对大胆、前卫造型的驾驭能力,上身透视、婚纱、奶爸、机械战甲等各种元素的红毯造型多次出圈。
“爱豆会有很多想法,他们自己也会下一些苦功夫,拍摄的策划、场景都要过几遍,会提很多意见。”在双双看来,偶像们更珍惜红毯这样的露出机会,对“答题质量”的执念也更深。
这种执念也延伸到了热搜竞争上。
“大多数艺人其实都有热搜需求,但热搜不是努力就能上的,我们控制不了。”舒雨透露,直到盛典结束后第二天深夜,她的朋友还向她“诉苦”:好崩溃,热搜没上去,艺人还在发脾气。
被问及这些“热搜需求”具体是品牌的要求,还是主办方的暗示,舒雨淡淡道:“艺人自己。”
2
飙演技
如果说主题是红毯的“笔试”,那么当天镜头记录的,就是一场考验演技的“面试”。
如今的时尚红毯,早已不是简单的走秀领奖,而是物料产出的精密流水线工厂。
据不完全统计,10月的VOGUE盛典产出了请假视频、红毯建议、红毯官方图频、即时采访、童声采访、定格视频以及品牌视频。
这背后,是艺人及团队一整天的连轴转,以及时刻紧绷的神经。
“早上五点起床,fitting、妆造、拍物料、选图、精修、营业、走红毯、领奖、做热搜、审物料、发战报,中间可能还要插入与活动无关的ID录制、品牌返图。要忙盛典,也要完成我们的工作。”宣传双双用一连串密集的行程概述了红毯日的情况。
看似笼统的流程,拆解开来全是需要注意的细节。
“每个红毯都要提前和主办方对接清楚全流程。要不要发言、有没有专访、酒店到会场的路线、红毯的行走动线、每个区域的功能、有没有专属休息室,甚至艺人迈出脚步后要跨过几个门槛,都得提前踩点确认。”舒雨开玩笑道,艺人迈出房门的那一刻,她连接下来有几个门槛都已经调查清楚了。直到艺人下台的那一刻,她才能结束煎熬。
每逢大型盛典活动,舒雨就会再三叮嘱艺人“谨言慎行”。
她会提前了解参与当天活动的艺人,列出一份“风险名单”:谁的性格比较大大咧咧、谁容易直言不讳语出惊人、谁的粉丝战斗力超强。“面对以上艺人,我通常建议私下尽量少说话,简单寒暄就行。不管对方说什么,我们保持微笑就行了。”
她强调,哪怕艺人私下性格内向、不爱社交,或者遇到关系不好的同行,在后台被镜头“抓”到了,也必须立刻切换“社交模式”,要“开开心心地打招呼、合影”。
在这份“风险名单”中,最高风险等级当属“爱怼人”的艺人。“我最怕碰上那种容易怼人的,让艺人没面子,会影响艺人的心态,也影响后面的表现。本来也没有多少演技,在这种场合‘演’不好可怎么办。”舒雨说。
面对别人要“演”得体,面对镜头更要好好“表现”。此前,还有过明星在红毯上假装摔倒(不排除有人真摔),以博取热度的案例。结合真实案例来看,此招虽险,胜算却大。
相比外部风险,艺人自身的不确定性更让团队头疼。
“今天突然就不想拍物料了,心情不好;今天想早点下班,不想坐那儿鼓掌了;今天想晚点离开现场,有点私事要处理。什么情况都有,艺人真的都挺逗的。”双双说。
对于艺人临时提出早退或加班,双双都不介意。她最担心的,是艺人要求“挨着流量明星”——不管是红毯顺序,还是盛典座位。
不管是想跟着“尖子生”多露脸,还是觉得自身咖位能够与之并肩,对很多艺人来说,流量能“蹭”就多“蹭”。
但艺人团队并不赞成这种行为。
舒雨和双双有同款顾虑。她觉得如果带女艺人,工作人员都不希望在迪丽热巴前后走红毯。“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我不想挨着迪丽热巴,那样视觉冲击太大,对比太惨烈了。”
热巴因为红毯造型屡屡出圈,被称为“定毯神针”。在很多人看来,就资源、颜值和和时尚度,内娱很少有艺人能和热巴匹敌。“但我觉得,肯定会有艺人以为自己可以。”舒雨觉得这种心态也无可厚非:“会争会抢才有艺人的劲儿啊。”
对此,前时尚杂志编辑Chloe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内娱的红毯都是凭咖位说话。咖位越高,站位越C。Chloe则认为:“时尚活动不是颁奖典礼啊,我认为就该按时尚度。要是论时尚度,钟楚曦就是时尚。但国内的红毯不管这个。”
由此来看,“抢C”的争议背后,其实是时尚表现认知和咖位至上规则的错位。
3
精装修
艺人们飙演技的时候,他们的团队也没闲着。
如果说艺人的任务是维持表面得体,那么团队的工作核心,就是“包装”和“营业”。
如今的红毯物料筹备,早已跨越了“拍图、修图、发图”的基础阶段,进入全方位内卷的模式。
拍出发图的创意、道具、置景,都要升级;视频物料要紧跟潮流,参考近期互联网上的流行梗、最新手势舞、变装创意。“很多艺人没有那么强的展示欲,工作人员想‘卷’,他们还不配合。”舒雨透露,这种“供需矛盾”在红毯筹备中很常见。
社交媒体时代,红毯已延伸至但红毯当天,艺人团队忙得“脚不沾地”,基本“已读不回”。“要盯着艺人,确保借的服装、珠宝不会丢。还要给艺人跑腿,带他们去洗手间,跑这跑那。那就没空看手机,所以需要一直催催催。”舒雨说。
对于长期负责演员宣传工作的舒雨来说,红毯这类集体性活动,是一年之中最紧张的时刻。
毕竟,大多数当红的演员一年四季都驻扎在剧组。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经纪公司也不会安排宣传驻组。对于舒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杀青、开机、定妆、海报”这四个时间节点,其余时间都在公司坐班,压力相对可控。
而时尚红毯又是艺人最难以拒绝的场合之一。“不管再忙,大多数艺人都会配合杂志的盛典,希望维系良好关系,不能随便缺席。”舒雨说。
大众看到的时尚红毯,是颜值盛宴、梦幻联动,或者“吃瓜”前线、“乐子”制造现场。线上。
艺人不仅要全平台更新物料,大多流量艺人的团队,还要保证全平台差异化、多元化营业。
“微博是常规的出发图、艺人的抖音发变装、小红书就要发不一样的美图或者花絮。每个平台的内容都不能重复,还要贴合平台调性。”双双透露。
这还只是艺人个人账号的要求,工作室的账号运营同样不能“掉队”。侧拍、live 图、现场花絮、Vlog,至少要拿得出一样,多多益善。否则,粉丝就会提出意见、敦促团队。
自己的物料发完了,还要等待主办方的一系列官方物料。
按照惯例,主办方会统一拍摄艺人物料,需等所有艺人拍摄完成后,再逐一发给各团队确认。
但红毯当天,艺人团队忙得“脚不沾地”,基本“已读不回”。“要盯着艺人,确保借的服装、珠宝不会丢。还要给艺人跑腿,带他们去洗手间,跑这跑那。那就没空看手机,所以需要一直催催催。”舒雨说。
对于长期负责演员宣传工作的舒雨来说,红毯这类集体性活动,是一年之中最紧张的时刻。
毕竟,大多数当红的演员一年四季都驻扎在剧组。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经纪公司也不会安排宣传驻组。对于舒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杀青、开机、定妆、海报”这四个时间节点,其余时间都在公司坐班,压力相对可控。
而时尚红毯又是艺人最难以拒绝的场合之一。“不管再忙,大多数艺人都会配合杂志的盛典,希望维系良好关系,不能随便缺席。”舒雨说。
大众看到的时尚红毯,是颜值盛宴、梦幻联动,或者“吃瓜”前线、“乐子”制造现场。
而工作人员眼中的时尚红毯,是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如临大敌”。
“你去现场看,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超级凝重。”舒雨描述她所看到的后台,抬起头是一张张苦命打工人的疲惫脸,都在“硬撑”;但是低下头,手机里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所有物料都是光鲜亮丽、纸醉金迷。
这鲜明的反差,让她产生了一种荒诞的错位感。
仿佛刷到了“精装”朋友圈——无论旅途多么艰辛狼狈,看到的风景多么普通、多么像“毛坯房”,最终呈现出来的内容,永远是精美、优雅、令人艳羡的。
若非如此,就无法通过这场“服从性测试”。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