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季将“戏码头”移到户外,来武汉街头邂逅“好戏”
2025武汉艺术生活季期间,武汉“戏码头”的“戏”有了新表达。10月18日至23日,“艺术生活戏剧周”特邀爱丁堡前沿剧展优秀剧目走进街头巷尾,在平和坊广场、咸安坊等地打造“零门槛”公共剧场。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艺术生活戏剧周”现场发现,创意戏剧打破传统剧场边界,让市民在街头与艺术近距离对话。观众不仅能和艺术家面对面互动,更可亲身参与行为艺术演出,沉浸式体验即兴表演的乐趣。武汉“戏码头”正在这场街头戏剧热潮中焕发新的活力。
融合性表演艺术《蜗牛邮局》的演员和观众互动。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创意戏剧全国首演
环境、路人都在戏中
10月19日下午,咸安坊喷泉广场上,环境舞蹈《被土掩埋的菠萝蜜》以独特的“生长式”表演亮相。当身体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挣扎,代表希望的亮黄色小球却总能跳脱出来,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该剧目的武汉首演。李芡如、孙悠悠、王天天三位女性创作者以各自的视角,用舞蹈和戏剧的方式发问:“你最珍视的还在吗?”
“演员手上的小球忽然从表演区域蹦到我们面前,感觉自己忽然走进了戏剧的世界,让人惊喜,也很触动。在街头偶遇艺术戏剧是很有趣的体验。”游客黄茹说。
融合性表演艺术《蜗牛邮局》全国首演。演员海宁和听障演员小旭、壮壮背上“蜗牛的壳”饰演蜗牛邮递员在街头邀请路人写信。随后,在平和打包厂旧址中庭,观众与听障演员共同演绎信件的内容。
“刚才我还跟朋友说我走过59座城市,却从来没有给自己写过信,刚好遇到这个活动,我感觉很有缘分。”观众心怡(化名)在台上分享,“我就像戏剧里的蜗牛,正在慢慢从事我热爱的事情。我给自己写下这封信,提醒自己多记录生活慢下来的瞬间,也希望自己未来成为更勇敢的人。”
夜幕降临时,光影偶戏《寻狗记》接续点亮历史建筑空间。1台复古幻灯机、2位表演者、10幅景片、68只剪影偶,在古老的建筑间投映出飞船、太空服和宇宙的剪影,讲述充满想象力的“太空漫游”。
光影偶戏《寻狗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街头氛围赋予创作灵感
路人被表演深深触动
“我想在传统偶戏的基础上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这是《寻狗记》在武汉的第二次演出。创作团队说,平和打包厂旧址怀旧复古的调性和戏剧本身非常适配,“或许下一次演出我们可以不用幕布,直接在建筑墙面上表演,与周围环境更贴合,呈现效果更好”。
武汉的街头氛围赋予《被土掩埋的菠萝蜜》创作团队新的灵感。“环境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不同建筑中演出时,会赋予表演截然不同的氛围。”舞者王天天如是说。她表示,武汉的历史建筑极具魅力,团队希望将这些建筑与剧目相融合并展现出来。起初,团队选择的演出地点从平和坊的草坪变更为广场,最终确定在历史建筑环绕的咸安坊街区,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武汉版本”。第一次街头表演也为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被土掩埋的菠萝蜜》创作团队表示,他们能明显感觉到路人因戏剧表演而驻足,被表演深深触动。这种主动停留为演员带来了更积极的反馈,“在街头的人流中与观众建立联系,互动感十足。这与在剧场的演出感受截然不同,令人振奋”。
环境舞蹈《被土掩埋的菠萝蜜》。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蜗牛邮局》结合手语、肢体、音乐和画面描述等无障碍艺术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创造一个融合性的场域,建立沟通和表达的环境。在10月19日下午的演出中,创作团队在街头从过往市民手中收到了十多封信。有人为自己写信,有人给亲人写信,还有一位七八岁的孩子为蜗牛创作了一篇故事。“表达的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而沟通和交流则会让这种疗效更持久。”制作人多多说,演出时有很多人打卡拍照,也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写一封信,“武汉的观众很有感情”。
光影偶戏《寻狗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戏剧周好戏连台
带来打开武汉的新方式
突破传统剧场的物理局限,“艺术生活戏剧周”实现了从“观赏型”向“体验型”的转变,从“场馆内”拓展至“城市中”,让艺术与城市深度连接,构建城市艺术生态圈,提升英雄城市人文品格。
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类创意剧目还将轮番登场。光影童话帐篷剧《彩光王国与迷失的影子》引领观众进入“彩光王国”,在奇幻的冒险中领略光影科学的魅力;大偶巡游《神奇动物派对》中,发光的火烈鸟和小狐狸将意外“现身”于现代都市;微生物童话剧场《格里格与消失的王国》,八岁的小男孩豆豆意外闯入神秘的“微观世界”……10月20日至23日,24场演出将在平和坊广场、咸安坊等地精彩呈现。
著名戏剧节制作人、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袁鸿表示,选择将这些小型创意戏剧带入武汉,是希望以轻盈的姿态、鲜活的演出形态,让市民游客直观了解世界戏剧发展趋势。“这些剧目不仅能精准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打破了传统剧场的限制,可以灵活应对不同场地变化。”袁鸿说,最关键的是,这些作品采用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将大众日常熟悉却极少深入思考的内容,通过戏剧化的方式进行升华呈现,“我们希望借助这些富有创新性、独特性的作品,帮助观众打开思维边界,拓宽艺术视野。”
在袁鸿看来,武汉作为知名的“戏码头”,拥有丰富的文艺资源,城市中的众多场景都值得被深度挖掘与体验。他认为,各类新形态戏剧形式可以与武汉的创意园区、历史街区、文化场馆、大学校园等城市不同场景深度结合,带来一种打开武汉的全新方式。
(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叶飞艳 )
网址:艺术生活季将“戏码头”移到户外,来武汉街头邂逅“好戏”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5885
相关内容
“戏码头”天津打造“城市即舞台” 观众街头邂逅好戏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圆满收官
两部精彩粤剧添彩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
楚剧《又从西厢过》亮相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
戏外邂逅别样疯狂
戏曲大腕巅峰对决,本报专访武汉戏码头形象推广大使白燕升
明星攻略游戏怎么邂逅,明星攻略游戏怎么邂逅女主
张静初米兰街头邂逅时尚巨头 互为粉丝热络追星
《赵露思武汉街头被偶遇:一场明星与现实生活的微妙碰撞》
济南街头“戏法师”:隔空搬运、变活蛤蟆、生吞铁球……古彩戏法魅力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