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时受了宫刑,还坚持把书完成,这份毅力谁能比得上呀?
那天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我站在一块刻着《太史公自序》的石碑前,手指无意识地拂过碑上斑驳的字迹。阳光透过窗棂斜斜打下来,落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几个字上,忽然就想起两千多年前,那个在蚕室里熬过漫漫长夜的人。
你别说,我以前总觉得 “宫刑” 这两个字,只是史书上轻飘飘的一笔。直到后来读《报任安书》,看到司马迁写 “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才忽然意识到,那不是简单的刑罚,是把一个人的尊严连根拔起的折磨。当时他刚写完《李将军列传》,正准备接着写汉武帝时期的战事,谁能想到,一场李陵之祸会突然砸下来。
其实最初汉武帝派李陵去匈奴的时候,司马迁是没怎么在意的。毕竟那时的他,满脑子都是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他每天泡在皇家藏书阁里,把那些发黄的竹简一卷卷展开,像在拼凑华夏数千年的脉络。可当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来,满朝文武都在骂李陵贪生怕死,汉武帝问他意见时,他偏偏说了句 “李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现在想来,他当时哪是在替李陵辩解啊,分明是骨子里的文人气在作祟。他总觉得写历史的人,就得说真话,就得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可他忘了,在皇权面前,真话有时候是会扎人的。汉武帝当场就翻了脸,把他扔进了大牢。
牢里的日子有多难?《汉书》里就提了一句 “下迁腐刑”,可你想想,一个原本 “究天人之际” 的太史令,突然要忍受这样的屈辱,白天要面对狱卒的呵斥,晚上躺在冰冷的草席上,连翻个身都觉得羞耻。有好几次,他都摸过墙上的铁钉,想一了百了。可每次手刚碰到铁钉,就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那些还没写完的竹简 —— 黄帝的故事才刚有个开头,孔子周游列国的细节还没考证清楚,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总不能就这么埋在故纸堆里吧?
我记得有本笔记小说叫《西京杂记》,里面写过一个细节,说司马迁受刑后,每次写《项羽本纪》,写到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的时候,都会停下笔,对着窗外的月亮叹气。后来我查正史,虽然没找到这个记载,但我总觉得是真的。你想啊,他当时得多羡慕项羽那种快意恩仇的活法,可自己呢?只能在屈辱里苟活着,只为了完成一部书。
受刑后的第三年,他被放了出来,官复原职,可身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以前一起喝酒论史的朋友,见了他要么绕着走,要么就假惺惺地安慰几句。他也不在意,每天下班就钻进书房,把自己关起来。书房里堆着的竹简,从墙角一直堆到窗边,他写字的笔,磨秃了一支又一支,砚台里的墨,每天都要添好几次。
有一次,他写《屈原贾生列传》,写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时候,突然就哭了。眼泪滴在竹简上,把刚写好的字晕开,他也不擦,就那么坐着,直到天亮。后来他在《报任安书》里写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总觉得,那不是夸张,是他真实的心境。
其实最难的不是写史实,是写人心。他写刘邦,既写他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的豪迈,也写他逃跑时把孩子推下车的自私;他写汉武帝,既写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雄才,也写他求仙问道的荒唐。有人劝他,别写得这么直白,小心再惹祸。他却摇摇头,说 “史家之笔,不能藏污纳垢”。
就这么写了十几年,从青丝写到白发,从壮年写到晚年。有一天,他把最后一卷竹简写完,放在桌上,看着满屋子的书简,突然就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有疲惫,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知道,这部书可能在他活着的时候看不到出版,甚至可能会被销毁,但他还是写了。因为他明白,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现在我们读《史记》,看到的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很少有人会想起,这部书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司马迁的血泪写就的。你别说,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时他没有坚持下来,我们会不会就少了一扇了解古代历史的窗户?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悲壮的故事,会不会就这么永远消失了?
说到底,司马迁的毅力,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还能守住心里那点光。他就像一只蚕,虽然经历了破茧的痛苦,却最终吐出了最美的丝,织成了一部千古绝唱。现在再看碑林里的那块石碑,那些字迹仿佛都活了过来,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关于尊严、关于历史的故事。
网址:司马迁写《史记》时受了宫刑,还坚持把书完成,这份毅力谁能比得上呀?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5290
相关内容
司马迁的伟大之处除了《史记》本身,还在于他的坚持和隐忍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文史丨太会了!且看司马迁的“追星”往事
司马迁:历史的记录与文化的传承者
司马光跟司马迁之间是什么关系?司马光和司马迁都有哪些著作?
讲座|黄德海&刘铮:司马迁是如何成为司马迁的?
中国历代100位名人访谈录:26.司马迁
《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为什么对信陵君魏公子推崇备至?
仿照史记写一篇人物传记
浅谈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