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的首届全明星正赛决赛以“美国队”41-25大胜国际队告终,即使没有詹姆斯参与,“美国队”依然展现出强大实力。这引发了人们对国际球星为何失利的疑问。以下三点或许可解释这一比分悬殊:
首先,身体状态起到关键作用。国际队和肯尼史密斯队开幕战先行比赛,而美国队和新秀队则后打。由此,决赛开始时,美国队选手保持着热烈的身体状态和手感,快速进入状态。然而,国际队选手已经经历了休息时间,开场连续命中难度较高的投篮,乏力不振。
特雷-杨评论称:“我觉得比赛安排有问题,休息时间过长。大家都迫不及待想上场。一开始局势看似激烈,但休息时间太多。”
其次,默契程度不同导致分歧。尽管美国队选手大多不是同一俱乐部队友,但其中很多人曾共事过,如杜兰特、哈登和欧文,或者在国家队并肩作战,保持着一定的默契。相比之下,国际队球星既非队友,也未共同接受系统训练,缺乏配合默契。
第三,阵容配置存在巨大差异。美国队拥有完美的小球阵容,攻守兼备,特别适应本场比赛40分制规则,每位球员均具攻防能力,库里和利拉德更是三分神射,构成强大威胁。
相对而言,国际队阵容偏向内线型,五名球员中有三名后卫和五名大前锋/中锋,虽然个个如约老师、唐斯等技术精湛,但进攻表现仍无法与对方明星后卫相媲美,因此在比赛中遇到困难。
最后,比赛规则也影响了结果。本场比赛先达40分者获胜,并非传统48分钟比赛,这使得反败为胜的机会微乎其微。取得先手优势在这种规则下至关重要,而处于落后位置的队伍几乎没有翻盘机会。
总之,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比赛结果的悬殊,因此此次比赛无法作为评判美国篮球和世界篮球实力的明确标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