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具荷拉、雪莉……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9-19 22:08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于娟《此生未完成》

11月27日,青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被外媒评为“全球最帅100人”之一的高以翔,在35岁的人生巅峰期离世,实在令人叹息。

就在几天前,28岁的韩国偶像具荷拉因不堪网络暴力和抑郁症的折磨选择自杀身亡。她的圈内好友,24岁的歌手雪梨,因为几乎同样的原因,在今年10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不管是毫无预兆的猝死,还是在备受折磨后选择走向绝路,当这些年轻的生命相继逝去,没有人能躲过这种强烈的遗憾与无力感。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热搜”瞬息万变,一个接一个的话题迅速出现,然后迅速消失,就像任何人的离开,都终将被人遗忘,“轻于鸿毛”看起来是现代人死亡的唯一结局。

《奇葩说》的姜思达在高以翔事件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是野心、集体、梦想、健康、生活幸福指数、金钱、攀比心的混合斗争。在这个斗争里,不知道谁能成为赢家,谁输了意味着什么”。明星的突然死亡,带给人们的是震惊和痛惜,在镁光灯下光鲜亮丽的他们,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也依然无法预测或改变突如其来的命运。

娱乐圈里的“生死斗争”,呼应着普通百姓的艰难人生。“996”、无休止的加班、牺牲健康与追求发展之间的博弈,很难去评判是非对错。相比明星,“小人物”面临更多现实的困难,却往往拥有更少的选择。

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让自己的人生如蝼蚁般渺小而无力,值得人们去思考。死亡这门必修课,对所有人意外的公平,从来没有人可以“提前体验”或者被“传授经验”,但对待死亡的态度,却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生存的方式和质量。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曾经提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死亡教育就开始在一些西方国家萌芽,对象尤其注重青少年儿童。”“死亡教育的目的,除了消除恐惧、揭示生命的意义、提供临终关怀等,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更加平静、乐观的面对人生,冷静、豁达的面对困难,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死观。”

“面对死亡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选择怎样活下去。” 李闻天指出,对于中国人而言,死亡是千百年来人们忌讳谈论的话题,但死亡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恐惧而消失。在缺乏死亡教育的背景下,在面对身边突如其来的死亡时,人们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重大的情感冲击与心理创伤,相比那些接受过死亡教育的人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来走出死亡事件的阴影。

因患乳腺癌离世的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和《滚蛋吧肿瘤君》原著作者熊顿,分别用文字和漫画清晰记录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和面对死亡的真实感受。于娟曾在书里这样写道:“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

濒死的妈妈用生命的代价去告诉自己的孩子死亡的意义,面对死亡这门课,活着的人们能做的也许还有更多。

李闻天呼吁普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不可或缺,所有人都需要为死亡这门必修课,提前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管是思考自己的人生还是面对身边人的离去”。因为“拥有面对死亡的勇气,才有可能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定位,拥有向死而生的力量”。

愿逝者安息,生者,都能活得明白。

来源/健康报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

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识

编辑/穆薪宇

校对/刘美琴

原标题:《高以翔、具荷拉、雪莉……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网址:高以翔、具荷拉、雪莉……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https://mxgxt.com/news/view/1807493

相关内容

盘点2019去世的年轻明星,一个比一个年轻,高以翔35岁,她25岁
艺人心痛:高以翔离世引发的生命思考
具荷拉雪莉相继去世了 韩国女明星们为何自杀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金赛纶、辉星、具荷拉、雪莉……韩国娱乐圈为何命案频发?
为什么昨日那位艺人的突然去世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脆弱?
雪梨好友具荷拉确认去世,一路走好
2019年“不幸去世”的4位明星,除了高以翔,谁最让你感到惋惜?
金希澈避谈雪莉具荷拉怎么回事 金希澈和雪莉具荷拉什么关系他知道内幕吗
韩星具荷拉雪莉二人自杀,去世后其父母做法让人作呕!
伍迪·艾伦:生命无意义的哲学思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