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真人秀,要这么较真吗?
最近,有好几档综艺在社交平台上话题度极高。为这些综艺贡献“泼天流量”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在节目中,个别嘉宾的表现点燃了很多网友的愤怒之火,大家看得“血压升高”了。
对于一档真人秀,观众要过分“较真”吗?
其中,播到第四季的婚姻纪实观察节目《再见爱人》,就取得了空前的讨论度。开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嘉宾杨子、留几手(本名刘爽)、麦琳等依次成为网友密集吐槽的对象。尤其到最近几期,素人嘉宾麦琳成为网络舆论炮轰的焦点。
真人秀镜头能“精准”捕捉每个人任何细微的表现,而节目后期剪辑制作则能进一步归纳和“放大”细节。从弹幕和评论这些观众反馈来看,无论是麦琳与丈夫李行亮的相处状态,还是个人在旅途中的一举一动,她似乎时时刻刻踩在观众“雷点”上,“浑身是缺点”,没有一件事能让观众认可和满意。
“泼天流量”伴随着“泼天差评”。最新一期《再见爱人》节目弹幕里,一些网友对麦琳的评论甚至出现了侮辱性很强的字眼,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麦琳或许在上节目前都不会想到,参加一档去内蒙古大草原旅行十几天的情感真人秀,她会被如此彻底审视和抨击,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24小时被若干摄像机包围的真人秀,就像一场走向莫测、结果残酷的游戏。无论是否有心理准备,是否有应对镜头的经验,局中人都无法预判局外人关注、挖掘的细节是什么,更无法控制后续会造成的影响范围有多大。
从节目来看,素人嘉宾麦琳也表现出对真人秀镜头毫无“防备心”的一面。在以往很多真人秀嘉宾都会“小心翼翼”遮掩的地方,她表现得相当随性,例如在镜头前如实展现“早起困难”的痛苦表情脸,会呈现疲惫的素颜状态,经费有限情况下要在服务区“140元买两只熏鸡”等。
在一档“真人秀”里,麦琳这种“真人”感招来了负面影响。
素人嘉宾往往很难经得起真人秀“放大镜”的考验,所有缺点、不足都会“无死角”暴露无遗;而那些长期习惯于在公众面前曝光的明星,即使有心理预期,也难免遭遇“滑铁卢”。
比如在今年《花儿与少年》第六季中,一位近年来主演多部高口碑剧的艺人,旅途中的一系列细节和表达,被指责“自私”“情商低”,甚至还被归纳为有某种人格缺陷;此前参与《亲爱的客栈》《向往的生活》等生活综艺的一些艺人,时隔多年后还会被网友“考古”挖出当年录制节目时的“迷惑行为”,并作为质疑该艺人真实素质、人品的“关键证据”。
嘉宾被摄像机镜头24小时包围的真人秀,具有“真实记录”的特质,但这也只是被选择性呈现的真实,并不能等同于一部具有高可信度的纪录片。真人秀和“完全的真实”之间,尚有不小的差别。
观众所看到的真人秀,不是现实的“1:1复原”,很多时候是节目组想要让观众“看到”的人和画面。
例如现在一些话题度很高的真人秀,会出现“关注点漂移”的现象。网友一开始集中吐槽某个嘉宾,看到后面可能又被另一个“行为迷惑”的嘉宾吸引注意力,而原本那个“槽点满满”的嘉宾暴露的缺点仿佛“隐身”了,还显得有几分“讨喜”。变化的不是人,而是镜头的侧重、素材的选取。
真人秀的素材选择、剪辑策略等,几乎可以成为“引导”大家观看重点,甚至制造潜在“话题火力点”的“指挥棒”。对于一些试图博热度的节目方来说,网络关注的“流量度”,很可能又会反过来影响后期剪辑的思路和方向,过分追求“抓马”、狗血的素材呈现。
真人秀节目具有娱乐性质,我们没有必要“逐帧分析”微表情和语言,然后给出一个主观色彩强烈的标签。针对个体言行细节进行过度审视和放大,往往会使讨论偏离客观事实。那些无关原则问题且缺乏依据的批判和指责,是对当事人的恶意伤害,同时不利于互联网多元、清朗讨论空间的形成。
还记得当初《再见爱人》这档真人秀刚诞生时,得到网友好评的重要原因是打破“撒糖”套路,第一次用真人秀方式坦然展现“婚姻真相”,让观众观察和思考:两个熟悉的爱人是怎么走散的?如何正确面对亲密关系里的自己和对方,然后作出无愧于心的体面选择?
有价值的优质真人秀节目,往往都追求高于“吸睛热度”的“人文温度”。真人秀如镜子,我们观节目,观他人,不是为了寻找一个“讨厌的TA”,而是要从中明晰对自我、家庭、感情的认知,构建一个“更好的我”。
网址:看真人秀,要这么较真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180319
相关内容
真的要这么刀我吗!求求给我一个he吧!现在的明星连学习都这么卷了吗?真是比我优秀的人还比我努力了啊!
揭秘日本真正的时尚圈走秀全日本最好看的模特,都在这里
我真有那么难看吗?
你们真要毁了这个大厂吗
明星真人秀节目要素分析
关于疫情的慈善捐赠:捐了多少,有必要较真吗?
真的又有这么令人窒息的婆婆吗
这个剧的笑点真的这么多吗
百万粉丝有明星么? 是素人的真人秀还是明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