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刘备诸葛亮在与曹仁和周瑜三方角逐中成功夺取了荆襄、南郡等地。刘备将荆襄交关羽把守,自己乘胜利之余威亲率大军攻占了零陵。此时还有武陵、桂阳和长沙等地未归顺,于是在诸葛亮的筹划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攻坚战,先派赵云率三千军打下了桂阳,后使张飞率三千军攻占了武陵,余下的长沙城虽是志在必得,但却最为难啃。
以诸葛亮的军事决策能力,早对长沙的情况了于指掌。长沙太守韩玄才疏智浅而喜杀戮,不善用人,所以不足为虑。但统领军队的老将黄忠却是一位悍将,武艺了得,英勇无敌。另外长沙还有一个潜在的牛人叫魏延,虽然他年轻尚无名气,但个人武艺及统兵能力绝对上乘,一但魏延与黄忠联手,就不是能轻易取胜的了。所以关键是要做到让韩玄的暴虐充分发挥而使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愿出来效力,同时黄忠的能力得到韩玄压制,获取胜利就容易了。这一点估计关、张、赵几员将领无一能悟透。
诸葛亮与关羽一直不是十分合得来,这与关羽持才傲物,不轻易居人之下有关,况且是刘备的义弟,自然诸葛亮要忌惮三分。诸葛亮也时常想找到合适的当口敲打一下关羽,收敛一下他的那股傲气。如今一个现成的难题摆在面前,这当然正好利用。
赵云张飞各下一城,已经建功,此时关羽早就坐不住了,一再请战,求功心切。诸葛亮顺其意安排他攻打长沙,一来关羽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二来让关羽碰碰强敌,挫挫威风。
刘备安排张飞接替守荆襄,调关羽过来攻打长沙。诸葛亮熟知关羽秉性,故意说出黄忠骁勇无敌以刺激关羽,弄得关羽越发冲动,口吐狂言,直言要杀掉黄忠取长沙,原来计划象赵云张飞一样率三千军马作战,这一刺激竟改为仅率五百校刀手出征,如此一来关羽失败可能性就很大了,后果堪忧。诸葛亮也感到慌张,他希望关羽受到挫折,但不希望他败亡,所以马上又蛊惑刘备率军接应,以防不测。
关羽战长沙可谓艰苦,与老将黄忠几次战到百十合以上均未获胜,关羽遇到了少有的劲敌,他还不知道长沙城还有个正在看热闹的魏延,他要是想在韩玄面前立功来协助黄忠参战,那关羽可就危险了。但是关羽很幸运,虽有黄忠这样的劲敌,也有韩玄这猪一样的对手,不但魏延这等人物看韩玄不上,不会为他効力,就是为他舍命效力的黄忠下场也将不妙。在关羽与黄忠交战时,黄忠马失前蹄跌落马下,关羽认为胜之不武,放了黄忠一马,两人再次交锋时黄忠完全可用回马箭射杀关羽,但为报关羽不杀之恩,同样不忍下杀手,只射中头盔缨以示警告。愚蠢的韩玄即不懂江湖道义,也不知惺惺相惜的道理,居然怀疑黄忠通敌,竟自毁长城,不计后果命人将黄忠斩首,终于惹恼了一旁吃瓜的魏延。魏延血性陡起,杀掉刀斧手救黄忠,一路斩杀百十人,直接追杀掉韩玄,打开城门迎关羽进城。关羽费尽了力气都还没打下长沙,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甚至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都大感意外。
关羽虽然拿下了长沙,但有点胜之不武。曾夸海口杀黄忠取长沙成了笑谈,而是敌方内乱成就了他夺取长沙的这份功劳,所以很久关羽都忌恨黄忠。多年后关羽与黄忠同列五虎上将,关羽大为不服,直呼不愿与老匹夫为伍,其实仍然是战长沙没完胜黄忠而留有余恨。
诸葛亮想敲打关羽的目的达到了吗?应该只是部分达到了。关羽在黄忠面前没占太多的便宜自然气焰要矮了一截,但毕竟不依靠诸葛亮安排的接应独立拿下了长沙,这让诸葛亮有点恼火,只是拿魏延出气,命人推出去斩了。刘备这就不懂了,魏延立了大功投靠了我们,怎么还要杀他?诸葛亮自知理亏只好收回成命,找了个理由说魏延头上有反骨,担心将来怎么怎么的,其实他心里想的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