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成名 “网红文化”能走多远
(原标题:一夜成名 “网红文化”能走多远(图))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的时代。如今,这句话在网络时代给人的反思恐怕越来越多。“网红”伴随着“直播”的传播模式也逐渐走进了公众的文化生活。去年被誉为“网络直播元年”,数百家直播平台蜂拥而起,催生出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经济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现象级产物。而在这背后,又能给时代的文化语境以怎样的思考,所谓的网红文化能带给我们什么?
“多金”“喊麦”渐成标签 让年轻人认为“赚钱轻松”
前不久,在长沙《快乐男声》发布会现场,“网红”MC天佑作为嘉宾在现场演绎了他的“成名曲”《一人我饮酒醉》,李健、罗志祥等音乐人在台下“看不懂”。喊麦是一种被概括为“县城DJ音乐+拖拉机节奏+大嗓门+东北腔”的演唱风格。而“喊麦”,就是由天佑的一首《一人我饮酒醉》火起来的。如果仔细看过这首歌的歌词,确实有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在逻辑上也很难让人了解歌唱意图。但不久前,这个当红“网红”的转会身价被爆出高达2000万人民币,也让网友一片惊呼:“身价已经超过一线明星。”
除了“娱乐”,在电子竞技领域,也是诞生“身价千万”主播的区域,被粉丝称为“电竞佛祖”的电竞主播、“专业狼人杀俱乐部JYC创始人JY”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的收入时称:“我的收入分几块:平台签约收入、淘宝店收入、粉丝送的礼物、在直播时植入游戏厂商的广告等,直播录制下来放到平台也可以带来收入,再有就是创业收入。”JY介绍,每个主播的身价与背后的粉丝量有关,所以主播们也都在尽其所能吸引足够多的粉丝。
主播的前期收入主要依靠直播时观众送出的花、飞机、游艇等虚拟“礼物”,一旦拥有了稳定的粉丝群体后,就会有商家和品牌找上门合作,通过接广告、活动宣传等更直接的方式赚取利润。随着直播行业的规范化,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包装和推广主播的经纪公司应运而生。
“高颜值”“多金”“成功”这些词汇也影响着一部分年轻人,日前,QQ浏览器发布大数据报告《95后迷之就业观!》。报告显示,伴随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各类新兴职业是不少95后所向往的(选择率超8%),引发广泛关注。根据该图,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54%的“95后”向往网络主播,想要当网红。之前也有多个调查显示,选择“不就业”的学生去向虽然五花八门,但“当网红上直播”的意愿与期待,占据就业趋势的“半壁江山”。这种意愿不仅存在于毕业生中,更存在于整个青少年群体中。
网红经济渐成规模 资本入驻让平台更多元
互联网时代,网络生活被“网红”包围,“网红”也反过来丰富着人们的网络生活。网红经济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现象级产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2月在上海举行并披露消息称,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44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互联网产业研究部主任刘越指出,中国网红的内容生产逐步实现专业化,未来网红经济将从泛娱乐领域向财经、动漫、体育竞技、健身、美食等垂直领域发展,网红变现模式将更加多元。
作为互联网重要的传播渠道,游戏直播与游戏之间正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突破1亿。游戏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也已成为相关电子竞技赛事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而自带粉丝的电竞网红主播群体的生活状态也引起大众的关注。
过去成为网红的变现渠道比较少,一直到了直播时代,网红才有成为“经济”的势头。2016年堪称为直播社交元年,直播APP层出不穷,马云宣布天猫将入驻美妆、旅游等视频直播领域,而“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投资了熊猫TV。据媒体报道,5月22日,欢聚时代旗下虎牙直播宣布获得7500万美元(约合5.16亿人民币)A轮融资;5月24日王思聪投资的熊猫直播宣布获得10亿人民币B轮融资;在5月31日晚间,花椒直播确认已完成10亿元B轮融资,其中包含天鸽互动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披露的1亿元对花椒直播的投资。
审美与审丑杂陈 网红整治正在进行
“自媒体迅速发展,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网红经济的走俏意味着整个互联网产业已经发展到3.0时代了,1.0时代是产品为王,得产品得天下;2.0时代是渠道为王,得渠道得天下;3.0时代则是体验为王,得消费者得天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战略营销系副教授周颖认为,“网红经济所带来的是全新商业模式。网红时代就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网红市场,得消费者得天下。”
网红有很多类型,一些专业人士将其分为颜值类、情绪类、达人类、领袖类、虚拟IP类5种。其中,颜值类网红的基数颇大,也是大家广为认知的审美和审丑类网红,基本上各大直播平台都能看得到。其中有些网红为了流量可谓不择手段,没节操、无下限的直播比比皆是。或是浓妆艳抹、搔首弄姿,或是插科打诨、出口成脏,这也让不少教育专家感到担忧。
2016年,既是“网红”兴起的元年,也是“网红”的整治年。2016年4月,文化部查处了26个网络表演平台,关停4000多个涉嫌严重违规的表演房间;随后,文化部相继出台《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等规定,要求直播平台“持证上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加强对网络表演平台的监管。2017年5月24日,文化部通报称,日前在故宫虚假直播的花椒直播平台,因提供散布谣言和扰乱社会秩序,被处以行政处罚。这些被认为是“网红”治理的具体体现。而“网红”经济的泡沫也开始显现。2016年年底,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的投资方“罗辑思维”宣布退出投资。
整理撰文 回振岩
文化不该被娱乐绑架
刘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红”(网络红人)是Web3.0时代的高频词之一。网络化生存方式,催生了这个全新的概念,也出现了“papi酱”“罗辑思维”这样具有极高关注度的网红。
网红热度很高,也进入了文化研究者视野。目前就下断语可能为时尚早,但是面对如此规模的“现象”,也有必要从网红文化的研究视角给予关注。
不能否认,当谈到火爆的词汇“网红”时,其中包涵了一些戏谑、否定判断,原因是,个别网红言语和行事怪诞出格,为了成为话题不择手段。“芙蓉姐姐”等早期网红以奇观的方式与网络发展“共谋”,开了网红文化围观、审丑、粗俗的先河。
自媒体的发达,使网红文化迅速膨胀,甚至成为娱乐热点。网红追求点击率,目的是以此牟利或表达个性意见。无论个人是否意识到,网红的言语行为都在传达理念。网络海量的信息中,能够吸引眼球,意味着具有传播价值。一个网红被关注,一定是因为提供了“新奇”的产品,对以往的观念、审美造成了冲击,满足了大众娱乐,契合了群体审美需求的指向。网络没有门槛,加上各类直播平台的推波助澜,任何人借助自己的优势、特点,不论是超级富二代还是北大的猫,都能成为明星,并被兑换成相应的利益。网红除了各种大V,还有草根,机会均等,都有可能获得认可,因此,具有很大吸引力。
网红能够提供的理念大多是碎片的、猎奇的,通常被简化到易于理解的程度,这样才便于传播。网络固然建立了服务大众的平台,但也抹平了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深度。不适合娱乐要求的精英文花被屏蔽,不利于民众启蒙和整体素质的提升。网民个体长期被此类信息刺激,接受较为复杂的表述和思辨时,就会“看不懂”和“没耐心”,容易被蛊惑操纵。作为休闲娱乐和调剂生活节奏,关注网红是可以的,但如果过于沉迷,甚至模仿、打赏等,就会被虚拟空间吸附、吞噬。
作为个体的“网红”,应该分成不同的种类。一种是无意间成为聚焦中心;一种是刻意炒作,主要目的是经济利益。对于后者来说,首先要肯定网络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是也要加强监管,防止因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道德底线乃至触犯法规。
通过涉足网红经济而获取名利者,抓住了机会;而更多人正在投身其中。一场“新文化”运动正在展开,并且极大冲击着原有的范式,这是文化领域划时代的变迁,每个人参与其中。
如果网红产业缺乏引导规范,畸形发展,成为网络“新文化”的标志,就会起到反向的示范作用。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文化生活被娱乐绑架,政治、新闻、宗教、哲学、教育都在其中沉沦。虽有些过于担忧,但从网红产业的飞速发展看,提醒还是令人深思。娱乐当然不可或缺,但在文化生态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则需要严肃思考。
(原标题:一夜成名 “网红文化”能走多远(图))
网址:一夜成名 “网红文化”能走多远 https://mxgxt.com/news/view/172414
相关内容
一夜成名到人设崩塌,中国的网红到底经历了什么?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
政协委员担忧“网红”误导青少年:很多年轻人急于一夜成名
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 “名人阶层”“平民转向”的结果
网红现象:名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变体?
人民日报: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
那些网红是怎么成长的 网红怎样才能一直红
网红经济究竟能“红”多久
网络走红能“算”出来吗?
网红经济走俏背后故事不少 揭秘“网红”成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