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从争议中走红的流量武术大师
011. 马保国的回归与争议
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马保国遭到全网封禁,一度在公众视野中消失,沉寂了大约两年之久。然而,最近他又重新回归,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
马保国在成名之初就已年长,那时的他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肆宣扬自己“武学大师”的身份,从而吸引了大量关注。他的粉丝基础雄厚,身价水涨船高,甚至开始招收学徒。 武术与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一样,都是对身体技能的考验,而非神秘玄学。真正的马保国堪称“武学宗师”,他在武术界和喜剧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除了成龙之外,他无疑是另一位杰出的武术家。他凭借一己之力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尽管许多人只视他为娱乐对象,但回顾他的履历,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强,那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是否只是他的伪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传奇般的“真神”人生。
1.1 【 网络界的“真神”与抽象艺术 】
马保国,这位不寻常的网红,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亲手打破了延续千年的传统武术神话,将那层遮羞布彻底撕下,露出了武术界的真实面貌。 在初入公众视野时,马保国保持着最纯粹的状态。那时的武术界风起云涌,众多伪大师们如坐针毡,而马保国的出现,却因他坚信自己真正掌握了武术的精髓而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自信心超乎常人,而这种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过人的天赋与实力。年过七旬,他仍敢于站在擂台上展示自己的武功,这种勇气与才华无疑令人叹服。
1952年出生的马保国,如今已迈入74岁的高龄。他源自山东的革命武术世家,自幼便跟随父亲研习祖传的山东马家功夫,7岁时便踏上了武术之路。在18岁时,他参军入伍,在部队中历练了六年,之后转业至体制内工作。31岁时,他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46岁时,更是晋升为正厅级国企的正处级干部,事业风生水起。2001年,他的儿子因出国留学而缺乏三万块学费,四处奔波却难以筹措。最终,是一位战友伸出援手。随后,马保国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前往英国开设武术学校,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在英国的五年里,他教授传统武术搏击,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没有真功夫,很难在异国他乡立足,更别提坚持五年了。他的武术技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甚至得到了中英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的赞赏。借此东风,他的著作《我在英国教功夫》也得以畅销。然而,2020年却成为了他的转折点。在与一位年轻搏击教练的切磋中,他竟在半分钟内连续被击倒三次,传统武术的优势在这场"约架"中荡然无存。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引发了人们对马保国技艺的质疑。
1.2 【 为何人们热衷于创造他的梗 】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兴起,马保国在多个平台开通个人账号,开始了直播带货的网红之路。然而,他的名声却因此而进一步下滑。尽管他曾一度引发网络热议,甚至被《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为"招摇撞骗",但他的争议与官媒的批评并未阻止他继续在网红道路上探索。马保国善于利用互联网文化潮流,以幽默和自嘲的态度将自身的争议化为流量和知名度的源泉。
四年前的网络二创视频狂潮以及被官媒批评后的沉寂并未击垮他。如今,他更是涉足夜店江湖,成为了其中的游侠。这位曾被武术江湖质疑的"武术大师",如今在另一个领域里寻找着自己的舞台。
他无论身处何地,总是以真挚待人。在夜店的炫目灯光下,他与观众以武为媒,交流心意。随后,他身姿矫健地展示了一套自创的“五连鞭”,声称此举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功夫”。
1.3 【 表演性武术与气功热 】
尽管马保国似乎与夜店的文化格格不入,但因他身上所携带的话题与热度,他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了近30家夜店的青睐,每场表演可获数万元酬劳。这种奇妙的组合,让人不禁思考:在马保国所构建的独特语境中,如何将轻佻与古板、抽象与具体这看似矛盾的元素融为一体,并使之显得如此和谐。作为传统功夫的代表,马保国利用表演性和趣味性的内容迎合观众,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反映了民众对神秘力量的向往。
他的迅速走红,并非偶然,而是互联网时代江湖骗术与流量经济的巧妙结合。在传统武术界,他或许被视为笑柄;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却是一位深谙传播之道的“营销奇才”。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前互联网时期,他混迹武术圈时,正逢“大师”们盛行的黄金岁月。他的策略亦颇为经典,例如创立自有的武术门派——“混元形意太极拳”,其命名越显神秘,似乎效果越好;再如编造个人履历,自吹“击败欧洲MMA冠军”,尽管该冠军的真实性无从考证;此外,他还出版了自传《我在英国教功夫》,内容真假参半,却巧妙地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他甚至能成功忽悠到英国观众,在“马保国在英国”的系列纪录片中,他身着唐装,展现出宗师般的气派,指导一群外国友人练习武术,营造出一种“东方神秘武术大师”的印象。这一系列操作,为他打造了“国际化人设”,随后他便回国开始赚钱之旅。
022. 休闲与社会现象的折射
【 马保国形象的文化意义 】
马保国的网红之路,既充满了无奈,也夹杂着其顺应潮流的智慧。他的形象反映了大众对挑战权威、追求新鲜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娱乐化内容的接受程度。
在回国后的2015年,他与儿子共同在上海开设武馆,然而因经营不善,武馆在2018年停业。此后,马保国带着徒弟们四处参加比武,意图在赚取生活所需的同时,也希望凭借卓越表现来重振武馆的声威。然而,成名之路总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直到2020年,马保国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那时,他已近70岁高龄,且在比武中的成绩并不理想,重开武馆的愿望也似乎遥不可及。但在一场“比武大赛”中,他被王庆民三次击倒,这一事件竟意外地让他在互联网上爆红。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各种关于他的恶搞表情包和二次创作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马保国因此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同时,他也贡献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历史级名场面。
【 他的地位与观众的期待 】
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建立在对传统武术的挑战和娱乐化表现之上,同时也因不断挑战网友的智商和耐心而为人所熟知。他的成功,源于对互联网“审丑”逻辑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时代,独特的个性和话题性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关注度。尽管他的表演有时会受到争议和批评,但这反而进一步激发了网友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被KO、被群嘲、甚至被官媒点名批评,这些都成为了马保国身上的标签,但也正是这些“厄运”成就了他的传奇。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他成功地把握住了流量密码,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江湖大师”形象。
举报/反馈
网址:马保国:从争议中走红的流量武术大师 https://mxgxt.com/news/view/1719814
相关内容
马保国:从武术大师到夜店红人的传奇逆袭马保国:从武术大师到全能网红,他是如何抓住流量风口的?
马保国:一个“神奇”武术家的争议之路
胡锡进对马保国致歉,文武两大流量网红,到底谁更加大气?
看图,马保国大师,又一次火了!马保国真实的武功实力到底如何?
“耗子尾汁”的新晋网红马保国,是怎么凭“武德”成为“顶流”的
马保国的本质就是个网红,挂上传统武术的名头,是高明的炒作手段
李凯文批一龙搞臭搏击圈,马保国等假大师争相模仿,捞金还假意传武
恶搞视频席卷网络后宣布涉足影视,马保国为私利消费中国传统武术
截流:以前武林的顶流是黄飞鸿,现在是马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