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巨星二十英尺的伴唱人生

发布时间:2024-12-12 06:33

作为今年(2014-08-24)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得主,讲述和声故事的《离巨星二十英尺(Twenty Feet from Stardom)》赚足不少眼泪,许多内地文艺青年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欣赏了这部电影。8月初,该片终于在香港、台湾地区公映,作为一部纪录片能冲进主流院线,可见其累积的良好口碑。《离巨星二十英尺》的港译名《我就嚟係歌手》相当有趣(“就嚟”即马上),既“抽”了大热的《我是歌手》之“水”,又道出和声背后的几分心酸几分痴——站在离巨星二十英尺的视线范围内,发出犹如天籁一般的歌声,却永远处于“就嚟”是歌手的摇摆状态。

“很多人听过他们的声音,但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这句话几乎可作为和声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离巨星二十英尺》寻访了多位见证上世纪流行乐坛兴衰的和声,这也让南都记者动了在华语乐坛搜寻最美和声踪迹的念头:下一站创作天后岑宁儿、制作人马毓芬、配唱老师陈秀珠、填词人陈咏谦、乐队教父雷有辉……我们采访到的每位和声,在日常生活里都有自己的术业专攻,和声只是他们的中途站,但绝对不是生命的终点站。相比起电影里日夜冀盼着走到舞台中央的一群,这班华语和声的伴唱人生倒也乐得轻松自在,给大牌歌手当和声对他们而言,是寻求快活的一种方式。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假如单纯地唱歌能让你快乐,那就继续摇摆着身躯,大声地唱下去、哼下去吧。

有和声是什么感觉?“史上最大咖的和声”告诉你

马毓芬:和声会给歌手“安全气囊”的感觉

张惠妹、王力宏等众多天后天王的演唱会上,小芬姐都是和声团里最亮眼的一位。

人称“小芬姐”的马毓芬(马兆骏之妹),绝对是台湾流行乐坛不可或缺的重要名字。小芬姐是资深唱片制作人,辛晓琪、郑秀文、梁咏琪、蔡依林、孙燕姿、萧亚轩、杨丞琳、丁当等几代天后的专辑都出自她的手笔;此外,小芬姐还被誉为“史上最大咖的和声”,张惠妹、刘若英、梁静茹、S.H.E、王力宏、江蕙等歌手的巡回演唱会,马毓芬都是和声团里最亮眼的一位。小芬姐早年曾是发片歌手,后来转入幕后当制作人、负责和音编写、演唱和声。谈到自己从幕前转到幕后的那段经历,马毓芬说,现在当和音反而比当年自己发片来得更快活:“我还是比较喜欢投入地去唱歌,不论是唱主音还是唱和音,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获得,这就可以了。”采写:南都记者 王击凡 实习生 张洵

点解入呢行? 小时候梦想出国表演,念大学时哥哥马兆骏推荐我当了和声

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马毓芬说自己并没有想成为歌手的梦想:“我就是很喜欢唱歌,所以小时候才参加合唱团,感觉还可以出国表演,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因缘际会之下,经兄长马兆骏推荐,正在念大学的马毓芬加入了和声界,意外地变成了一名专业的和声,后来还有机会当上发片歌手:“我在录音室里给别人录和音,结果被可登唱片发现,他们希望帮我出唱片。出唱片对我来说好像是锦上添花,因为当时能当和声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我总共出了三张国语、两张英文唱片,但我好像并没有很享受一个人在台上的那个感觉,应该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企图心真的不强。但你叫我待在录音室里,帮人家配唱和声、编写和声、制作唱片,这个对我来讲反而更开心。”

和声自定义 不影响主唱前提下,和声也可个性化

马毓芬认为,现在的和声应该趋向于越来越“个性化”的发挥:“因为有时候的确需要一些反差,这也是和声能表现自己的时刻。和声可以在不影响主唱色彩的情况下,做一个基本的定调。当年纪渐长,和声所要运用到的不同音色差距,自己也逐渐变得懂得该怎样去拿捏了。”

最难忘和声 第一次就是跟苏芮,唱《一样的月光》!

回溯第一次在演唱会当和声的经历,马毓芬想起了与苏芮的合作:“当时唱《一样的月光》,应该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吧!第一次站上那么大的舞台,苏芮又是一个声音那么棒的女歌手,那种兴奋会让心脏怦怦地跳,像快要跳出来的那种感觉。但又会觉得说,自己又不是主唱,在那里瞎紧张个什么劲!”

直到现在,每次演唱会开Show前,身为和声的马毓芬都会有这种回到初心般的感觉:“当幕布升起来,观众尖叫声一出来……当和声最开心的是,现场真的很直接,你会跟着演唱会的呼吸和步调串联在一起,那种感受毕生难忘。”

马毓芬说,在演唱会上当和声,经常会遭遇到很多突发状况:“作为和声,你肯定要适时地去作出一些反应。比方说,有的歌手情绪太激动、哭得无法唱下去,又或者有的歌手跑得离舞台太远,完全没办法听清台上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和声就得随机应变,比如帮歌手哼唱一小段,让那个空白的地方稍微被填补,或者帮忙带动观众的气氛。”

和声与明星 冒着漏电危险与阿妹一起唱,给奶茶安排惊喜环节

谈到与明星之间的和声故事,马毓芬突然激动了起来:“啊,那我必须要说一下,我跟阿妹(张惠妹)的关系!她出道15年,那我跟她的关系就有15年了,要维持这样的状况很不容易。阿妹让和声的角色变得更重要,她把每一位和声都当成是歌手,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最让小芬姐津津乐道的是,有一次阿妹在广州站的个唱遭遇台风,台上的监听系统全都断电了,只剩下阿妹的麦克风跟和声的麦克风有声音:“所以我们只能跟阿妹一起清唱,那天的雨下得很大,我们看着雨水下到麦克风上,然后滴进了阿妹的嘴巴里……我们站在和声的位置,身后的雨就一直从棚上唰唰地泻下来,其他的乐手都很怕触电,我只好拿着麦克风,硬撑着把那首歌唱完。这大概是目前我的和声经验里面最难忘的!因为歌手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其实和声是在给歌手一种‘安全气囊’的感觉,有人陪着一起唱,会让他们觉得安心一点。”

另外一个与小芬姐私交甚笃的女歌手是刘若英。小芬姐还为奶茶安排过专门的“和声惊喜”:“和声、乐手跟奶茶的感情都很好。那次是巡回的最后一场,大家想好了一个桥段,要让奶茶反应不过来,等于是在考验歌手的临场反应。到了奶茶介绍和音的环节,我们就说,‘平时都是我们和音,今天我们当主唱,奶茶你来帮我们和音吧!’奶茶也被玩得很开心。”

不只是和声 和声的经验,能当一个好制作人

身为一名资深制作人,马毓芬表示和声的经历对制作唱片大有裨益:“绝对有非常大的帮助!无形之中,我是以和声的身份,直接进入整个音乐行业。歌手会碰到的状况、歌手的心态,当过和声的我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同感。所以当歌手在录音室里搞不清状况的时候,我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自己曾经走过那个阶段。在帮歌手制作专辑的时候,这些经验让我多了一个耳朵,让我吸收到更多的养分。”

和声小贴士

马毓芬说“和声真的好妙”,她希望可以跟更多有志于和声事业的年轻人分享这种“妙”:“想做一个更专业的和声,你可以先试着涉猎更多的东西,你的乐感要好,乐理水平也要具备。我建议大家去累积更多基础的合唱经验,在当和声的时候,才能更让别人听到共鸣,和声还是需要有‘合在一起’的感觉,不能只是一个人在唱。然后就是对乐器知识的基本了解,如果你会一点乐器会更好。假如能多学习一些基础的和声乐理,这就能帮助你事半功倍。”

做和声会很孤独吗? 快乐男声的“和声妈妈”这样说

陈秀珠:这份幕后工作有踏实感与自在感

在秀珠老师眼中,华晨宇“很聪明”、欧豪的口音“辨识度很高”、于湉“太内向”,快男就像是她的亲生骨肉一般。

陈秀珠老师与TVB专演妈妈角色的陈秀珠同名同姓(香港的陈秀珠是演《金枝欲孽》皇后的那一位,不要搞错哦!),身为快男声乐指导的她,在选秀期间每晚教课教到凌晨两三点。快男纪录片《我就是我》里,有一幕是选手伏在秀珠老师的背上啜泣,此时她给予的是无声的鼓励。如果你有留意2013年芒果台的快乐男声,你一定会被这位“和声妈妈”打动。其实秀珠老师在台湾乐坛颇有地位,她既教授声乐,同时也是一位资深和声。为了接受南都记者的访问,秀珠老师特意去看了《离巨星二十英尺》,结果看得她热血沸腾:“真的很感谢你们南都给我推荐了一部好电影!这部戏让我知道,其实还是有人在注意和声这份幕后工作,并且尊敬这工作,其实我们并不孤独。”

点解入呢行? 19岁就给凤飞飞唱和声

对陈秀珠这样的行内人而言,《离巨星二十英尺》这部纪录片真的非常写实,几乎再现了她的入行经过:“跟这部电影很像的是,我在19岁那年,得到了一个给凤飞飞唱和声的工作机会,有人临时请假,我就去试试看。那时我什么都不会,就是很害怕,但是一去,一张开口唱,他们就说:‘OK,你来!’”

在当和声的同时,秀珠老师也没有放弃过发片的梦想:“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电影拍得好?因为那真的就是我们的心境!我也有想过自己在台前主唱会是什么样子,25岁那年,我在台湾发过几张团体的唱片,那个团叫‘音乐磁场’,当时加起来卖破了一百万张,于是唱片公司颁给我‘金唱片’。”

历经喧嚣之后,秀珠老师才深深察觉到,其实自己是天生属于幕后的:“当歌手跟真正喜欢唱歌是两回事,那样的生活会让我产生很多自我怀疑的部分,远没有原本做幕后时的踏实感跟自在感。从那之后,我的心就慢慢安定了下来。经过那四张唱片的洗涤,我可以安心地做最适合我的幕后工作了。”

和声与明星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就是我唱和声

陈秀珠说,在担当和声角色的同时,能见证每一位巨星的诞生,是让她最难忘的事:“林志颖那首《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就是我唱的和声。从林志颖还没出道的时候,我就听到了他的声音、看到他的人,然后看到他越来越红……还有王杰的头几张唱片,我就开始帮他唱和声,也参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演唱会。我觉得做幕后这件事,经常都可以见证到华语乐坛巨星的诞生。当时那种兴奋的感觉,一直保留到今天,每次回想起来我都觉得,戴上耳机、对着话筒唱歌,并且被录进唱片里,这样的感觉非常非常地神奇。”

唱和声让陈秀珠接触了很多不同流派的歌手:“包括四大天王的专辑、郑秀文的舞曲、蔡琴的经典慢歌,我都录过和声。”

不只是和声 当歌唱老师,教大幂幂唱歌!

除了当和声,秀珠现在的正职是歌唱老师,这种身份转换其实也是无心插柳:“我给很多流行唱片录和音,然后也认识了很多制作人。当时环球的前身叫宝丽金,他们有个男新人要出道,他们就觉得说,既然我在幕后那么会唱,希望我能把方法教给新的歌手。”

秀珠老师还向南都记者特别提到了跟杨幂合作的经历:“因为杨幂是演员,所以必须用讲解剧情的方式来告诉她,让她知道唱歌的声音该怎样展现。对大众而言,杨幂好像就是‘不会唱歌’的代名词,很多人都直接批评她,包括她自己,也对唱歌没有太大自信。虽然杨幂戏约很多,工作很满,能练唱、进棚录唱的时间非常少,但她从不喊苦喊累,我叫她重来,她也从不回嘴。这样子的精神让我很敬佩。”

做和声收入怎样? 太极乐队主唱大揭秘

雷有辉:做和声佬,比做太极主唱更久远

常看港星演唱会的歌迷,会发现每次演唱会舞台侧面的和声队伍里,都会出现几个熟悉的老面孔。

其中一个,就是当年太极乐队的主唱雷有辉,这个香港大牌歌手都爱用的和声者,已经在和声界混迹了30多年,甚至比他在太极乐队的身份更为长远。近日,这位和声界老前辈专程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讲述了他的和声生活。

点解入呢行 顶替生病的哥哥帮甄妮唱和声

雷有辉入行当和声歌手,要比他组建太极乐队更早。七零年代末,当时雷有辉16岁左右,还在读高中,当时他和哥哥组建了一支民歌队,当时他哥哥已经跟香港的音乐圈有一些联系,常会接到一些录音的工作。一次,雷有辉哥哥要去给甄妮的《播音人》这首歌录和声,但却临时病倒了,于是雷有辉替哥哥去当和声。那次替哥哥去录和声,让作为制作人的周启生颇为满意,于是雷有辉就在周启生的提携下入了这行。结果没想到,他这份和声工作一干就干了30年。

和声有钱途 30年前,收入就不错

八零年代香港乐坛很蓬勃,所以和声歌手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当时还是和声界新人的雷有辉,一入行就邀约不断,“记得那时候一天要走几个不同的录音室,每次要录一两首歌的和声,很忙,差不多每天都要录。当时的工作状态,还挺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那个年代,歌手录音都是习惯白天录,我们也是,除非是特别赶的一些工作,不然都是白天进录音室录和声的。”

三十年前,和声歌手的收入也不错,譬如他当时录一首歌300港币,每月至少有一万多的收入,在那个年代是相当高的薪水。“记得我最高的纪录,是当年黄柏高找我给王杰录和声,我用一天时间就录完了整张专辑,一天就赚了几千元。”

当然,这还只是普通和声歌手的价钱,如果是一些特别资深的和声歌手,价钱也会更贵,“譬如华娃小姐,黄霑的第一个老婆。她当年是香港很著名的和声歌手,不是谁都能请得动她的,如果能请到的话,她的价钱也起码比我贵十倍,而且可能唱片背后还会写个特别鸣谢之类的。”

90年代,和声界的通价涨到五六百元一首,但当时的和声歌手还有另一条财路,1995年后,卡拉OK开始盛行,不少歌手都去给这些卡拉O K大碟录伴唱,“那时候录这些歌,一首就1000到1500,比录正规的专辑要更赚钱。”

和声与明星 叶德娴像妈妈一样关心我

关于跟各路大牌明星的合作,雷有辉实在有太多经历。他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演唱会和声,是在陈百强的演唱会,“大概是1981年,是我第一次站到红馆的舞台上。”而让雷有辉印象更深的,还是第一次去外地做演唱会,当时是跟叶德娴去美国,“那时候我还没毕业,还是兼职当和声歌手,而且那次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到美国后我就发烧了。”当时整个行程很紧张,到达后他们就马上要去彩排,“但Deanie姐(叶德娴)很照顾我,像我妈一样,还亲自到房间来跟我说:‘你不要来彩排了,休息一下。我们找了个医生来帮你看看,看下要不要吃点药。’她真的是把跟她做事的那帮人当做亲人一样。”

要说最好玩的,他说还是与陈奕迅的合作。2008年,他跟“Moving On”巡演跑了多个地方,“那时,Eason每晚都跑来我们房间谈天,不聊到凌晨4点都不离开,直到大家都困得不行,他才愿意回房。”雷有辉后来为此写了首《一个旅人》,收录于陈奕迅的《H3M》。

做和声的难道真不想做明星吗? 岑建勋和刘天兰的女儿这样选

岑宁儿:“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站在前面”

有实力有背景的“星二代”岑宁儿说自己性格被动,这大概也是她的大碟迟迟未出的原因之一。

岑宁儿(Yoyo),父亲是香港资深电影人岑建勋,母亲是香港时装达人刘天兰,师傅是吉他大师李宗盛,表哥是组合Swing成员Jerald Chan……但Y oyo显然不希望大家用这种方式记得她。没有像其他“星二代”一样风光出道,岑宁儿反而选择了一条较难行的路——— 给别人当和声。2011-2012年推出了两张EP后,岑宁儿的首张大碟一直遥遥无期(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通过跟着陈奕迅、林忆莲、黄耀明等巨星巡回演出的经验,Yoyo尝试把途中学到的东西放进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较笨、比较慢,但却让岑宁儿觉得踏实。

岑宁儿是真的热爱和声“这份工”,所以《离巨星二十英尺》让她看得热泪盈眶:“那部戏真的很好看,很多人都会问,他们每个人都唱得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唱和声?和声本来就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大家去唱KTV也不会主动去帮别人唱和声。但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很喜欢站在后面,也不存在高低之分,我们只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只是想唱歌,很单纯地喜欢和声这个身份,其实也是非常幸运的。”坐在黄耀明演唱会后台的一堆集装箱上,岑宁儿啃着盒饭,跟我们娓娓道来了她的和声故事。

点解入呢行? 觉得非常好玩,唱K时会直接唱和声

从小便是香港儿童合唱团成员的岑宁儿,一直喜欢幕后工作,大学毕业后她曾担任电影场务,后来更从事幕后和唱。对她来说,当和声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我有一群爱唱和声的朋友,我们去唱KTV时也会把主音的原唱保留,直接唱和声的!”岑宁儿和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一队无伴奏合唱(acappella)组合“张山(charatay)”(组合名字由来?右边C13版的陈咏谦会告诉你),除了会为大型演唱会担任和音,也曾经搞过周年纪念音乐会:“2008年我们还跟陈奕迅、Swing、陈冠希一同出席过一个电台Show,其实这么多个和声一起唱歌还是挺少见的!我很高兴自己能跟小伙伴们一起唱和声,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

岑宁儿第一次在红馆唱和声,是天后刘美君的演唱会,之后则是卢冠廷的演出,身为菜鸟的Yogo当时压力很大:“和声团队里有三位很有经验的前辈,他们都唱了很多年,我这才知道原来和声的世界是这样的,每一首歌要写一份专业的和声简谱,负责分配每位和声的声部,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所有曲目的。此后我才学习怎样写谱,也花了很多时间把和声的旋律背下来。”从“好玩”开始入行的岑宁儿,逐渐了解到身为和声的责任和意义。

和声与明星 陈奕迅在演唱会上为她留出独唱一首歌的时间

一谈起《离巨星二十英尺》,岑宁儿便滔滔不绝:“戏里的那位Judith Hill,长着一副亚洲面孔,却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和声!”杰克逊给了Judith Hill一个机会,把舞台跟她一起分享。2010-2012年,岑宁儿也在多达66场的陈奕迅“DUO”世界巡回演唱会上崭露头角,在很多场次里,Eason都为和声岑宁儿留出了独唱一首歌的时间。岑宁儿说:“很幸运的是,陈奕迅把这个机会给了我,不然你们也不会留意到我。在‘D U O’当和声是很特别的经历,Eason让我Solo,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岑宁儿坦言,自己的性格不喜欢站在前面,“我这个人比较被动,从小到大我都习惯站在Spotlight(聚光灯)的旁边,但Eason就会一直逼我站出来,推动我去唱自己的歌,令我能在巡回期间出了自己的EP,真的很感谢Eason!”2011年,陈奕迅、岑宁儿为香港麦当劳唱广告歌《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更使Yoyo获更多人认识,Eason可谓是她的重要伯乐。

黄耀明在今年的“太平山下”演唱会上公开表示:“这个舞台,以后是属于Yoyo的!”这句话让岑宁儿听得诚惶诚恐:“我超级害怕,几乎吓得要摔下舞台了!很谢谢明哥,我自己平时唱的是‘不插电’的木头乐器,不太会去碰电子音乐,所以给明哥当和声,我就要挑战自己,用电子音乐的嗓音去配合乐队。和声也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让我有很多机会去演绎不同类型的歌。”

跟林忆莲的合作,则是岑宁儿和声生涯里的一个里程碑:“那次的压力很大,彩排的时间也不多。Sandy是我很喜欢的女歌手,她唱得那么好,我要紧贴着她的声音,这在技术上是很大考验。因为我习惯了当男歌手的和声时,是不用太贴合主音的,因为不管怎样,女和声的声音都会听得出来。但帮女歌手当和声,就需要用跟她比较相似的声音。有些和声很乐于做一条‘变色龙’,每首歌都可以完全配合,很厉害,难度也很高!也有一些和声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特色。”

不只是和声 帮大牌写歌,今年出碟

除了帮别人当和声,岑宁儿也会给其他歌手写歌,如陈奕迅的《Baby Song》(写给陈康堤的那一首!)、容祖儿的《途经北海道》、林二汶的《仙乐飘飘处处闻》等,而Yoyo的近作则是孙燕姿新碟里的《错觉》。岑宁儿说,自己太喜欢《错觉》的歌词了:“我觉得不够好的歌,是不敢拿出来给别人唱的。有的人写歌是接到任务才开始写,我平时会做很多练习,不管写出来能不能用,先写了再说!”

至于Yoyo自己的新碟,其实已经排上了今年的议事日程:“已经录了十多首歌,有趣的是,我们决定先把音乐的部分做好,连包装、主题都没去想,先把每一首歌做到最完美,再以此决定我们要做的是一张怎样的专辑。在香港来说,这样花时间去做一张专辑是非常奢侈的,我很感激能有这样的空间。”在为别人和声、自己发片两种模式之间,岑宁儿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除了当和声,我也要花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我知道不能这么贪心,要有所取舍。”

和声小贴士

对于想进和声这一行的年轻人,岑宁儿给出的建议是:“充实自己、做好自己,喜欢唱和声的话就多唱,找些方法自己去编写和声谱,多做一些与和声有关的东西。和声这一行也是边做边学的,平时自己就多唱、多听、多写、多练。要注意的是,take it seriously!要尊重自己的职业,态度是很重要的。”

到底用什么来比喻和声最贴切? 香港填词人有神比喻

陈咏谦:“和声就像是葱花”

你可能对陈咏谦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一定对他填的歌略有耳闻——Twins的《人人弹起》、陈奕迅的《碌卡》、张敬轩的《壮举》、薛凯琪的《字花》……他是一位填词人,是黄伟文发起的填词人联盟成员,他同时还是一名和声人。从2007年至今,他和岑宁儿(Yoyo)、张杰邦、梁仰诗、洪丰盈、袁慧妍等人组成的Charatay(中文名“张山和声团”),担任过不少大牌歌手的和声,唱过接近100场大大小小的音乐会。

“其实和声无法避免,尤其是在香港流行曲里,就像是葱花。”就像填词时擅于把玩文字一样,陈咏谦对和声的定义让人过目难忘。一小撮葱花的点缀时常能让菜品更加色香味全,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会“特别记得”?这其中值得玩味。

点解入呢行? “我们就喜欢在楼梯啊、隧道啊,那些有回音的地方唱歌”

陈咏谦和唱歌有很深的渊源,自小加入香港儿童合唱团,前組合T heV ega成员。在合唱团时期,陈咏谦就和岑宁儿(Yoyo)、阿邦他们“比较friend(合得来)”,也培养了很深的默契。他们爱搞怪,沟通喜欢用“暗语”,比如要笑合唱团的朋友有一些体味时,他们不会直接“损人”,而是用“胳肋底”替代,再音译成“Charatay”;譬 如“ 自 己 攞 黎 贱 ”,他 们 会 说 成“Chikinology”,而“嚣张”就是“Hill Cheung(张山)”。这总算解答了怪异的组合名是怎么来的。

“在没事的时候,我们除了逛街、唱歌、吃饭,就喜欢在校楼梯啊、行人隧道啊,那些有回音的地方唱歌。我们之中也没有谁弹乐器特别好,我们就习惯用和声来唱歌。”那段日子,为以后的和音工作奠定了基础。2007年,陈奕迅、陈冠希和郭伟亮三人组成“凸”组合在香港开唱,当时担任演唱会音乐总监的是陈哲庐(Jerald)找到陈咏谦他们,“Jerald是Yoyo的表哥,他第一次做音乐总监,他第一次找我们做和声,得到了第一次经验。”

隔了几年,陈奕迅开DUO 2010巡回演唱。他没有继续沿用之前的和声班底,而是找了张山和声团合作。陈咏谦说:“你知道陈奕迅是一个不甘沉默的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又想找一班有默契、合得来的和声团,所以他就想到我们了。”在主流的音乐现场红馆,帮一线的大咖陈奕迅做和声,陈咏谦说:“有点梦幻,有点难以想象。”DUO演唱会在世界多地巡回,张山和声团合共唱了60多场。正因为这一次,Charatay在业内开始变得瞩目,后来陆陆续续迎来了方大同、容祖儿等个唱的邀约。

和声自定义 和声像“葱花”,有人留意有人忽视

在一场演唱会中,和声人大多时候站在舞台后侧,聚光灯很少打在他们身上,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舞台灯光以外的无名歌手”。陈咏谦更喜欢用“葱花”去形容这一份工作,“因为在做音乐的编制上,和声是不会占据一个重要的角色的。其实和声无法避免,尤其是在香港流行曲里,就像是葱花。”比喻很市井而贴切,他说:“有它会比较色香味美些,但人们又不会特别记得并珍惜这些葱花。有的人会拨开葱花,有的人甚至不喜欢。”不过,作为和声人的他又同时相信总有人会留意到,“有时候,歌手是需要和声的。他需要和声给他信心去唱。像陈奕迅和方大同是很重视和声的。他们是对音乐很敏感的人,就会知道这一抹色彩有多重要。”

和声有钱途 斋做和声亦可“吃饱”,满足基本需要无问题

做和声有“钱途”?虽然没有透露当和声人的收入水平,但陈咏谦也透露了一下市场行情,“在香港,做不同歌手的和声的价格都是差不多的,理论上是均价。就是说,我不会收陈奕迅高些,收其他人少些。如果我每个月做4到5场,就能满足我的基本需要,交租和吃饭。”他表示单靠和声其实可以吃饱饭,并特别提到在香港有“和音女王”之称的李安琪,“像我们有些和声界的前辈,他们有很稳定的工作,同时他们有教别人唱歌,也是生活无忧的。”

和声与明星 过得比陈奕迅悠闲,吃得比方大同好

虽说舞台上,和声总是在角落里歌唱,但回到台下,他们分分钟可能过得比歌星还要快活呢。陈咏谦就回忆起和陈奕迅做巡演时的日子,笑言过得比明星舒服,“我们住的酒店都是当地最顶级的。那我又可以游泳啊,吃一下酒店的早餐啊,还可以写歌词,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他还爆料,陈奕迅好玩又好客,“有时候会叫我们去他的房间,然后他大宴亲朋。他也很贪玩,他喜欢唱和声。他试过叫我们随便一个人唱主音,然后他自己要玩,他要唱和声。”

正因为台上台下的愉快相处,因而在陈奕迅DUO演唱会最后一站——澳门,陈咏谦和小伙伴为了纪念这次旅程,特地做了一首歌———《与你常在》,还配上旅行时拍摄的片子,在演唱会上放给粉丝们看。“这首歌说的是我们这次的旅程有多好。这在全世界也就玩了那么一次。我们做和声,陈奕迅做主唱。但是那首歌每一种乐器的比重都很多,所以和声也是很出彩的。这个没有放进 VD里,是现场的,是别人现场录影的。这首歌是我填词的。”

比起陈奕迅的“疯癫”,方大同可是文静许多。陈咏谦透露这位音乐才子对和声要求高,让他第一次拥有“和声彩排”的经验,“这是我唯一一次的经验,就是我们在乐队彩排之前,有一个和声的彩排,只有和声。和声在乐队彩排之前的一个礼拜,已经练熟了方大同的歌的和声部分,因为很复杂。这个经验是独有的。”而担任方大同和声还有一件幸福的事,“方大同是吃素的,如果和方大同吃同样的东西,反而会觉得没什么味道。所以我们吃得比方大同好。”陈咏谦鬼马地说。

不只是和声 将更多精力投入填词

现在的陈咏谦已经很少唱和声了,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填词中,2012、2013年的年产量均超过50首。2013年,他只帮关楚耀唱过一场和声。从开始做一些没什么感觉的歌手的和声时,他就意识到“和声一定不会是我的主项”。对他来说,做和声更像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我完全是当放假。首先,听陈奕迅、方大同唱歌已经是一种享受。然后我本身又喜欢唱歌,而我在后面唱歌又不需要有什么压力。明星有很多压力,尤其是歌手。在表演之外,还有宣传策划、形象设计之类的。我就没有这种负担,而且我是有收入的……”

和声小贴士

经过上百场的实战,张山和声团也在日益成长。身为团员之一,陈咏谦对和声也有了更多的感悟,他说做和声要做一个好的配角,“初入行我们有很多不懂,唱歌和唱和声是不同的。我们在和声时要知道,声量怎么协调,什么时候要唱大声,什么时候要唱小声;什么时候要展现自己,什么时候要隐藏自己。在技术上的东西就是,在经过麦克风时,我们应该要唱多大力。”有时在表演中,和声人会唱错歌词,或者大头虾忘记进歌,这些情况并不罕见,他笑言一切要靠临场执生,“我们的表情都不可以让别人看出来。”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击凡 黄锐海 朱燕霞 实习生 张洵 陈炜贤 晏子灵 曾子瑾 郝伊繁 郭瑶芳  

网址:离巨星二十英尺的伴唱人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171582

相关内容

巨蟹座最离不开的星座(揭秘灵魂伴侣特征)
星座配对:十二星座的理想伙伴是谁
十二星座的灵魂伴侣大揭秘!你猜到了吗?
当我们爱上摇滚乐后,必须要看的十部巨星传记
全球乐坛巨星精选100 位:跟歌坛明星学英文
十二星座恋爱配对明星,十二星座配对的明星?
杨晓林:摇滚巨星龅牙叔的“另类人生”
李双江与蒋英的故事看后彻底震惊(“歌坛巨星”李双江情史里的三个女人) – 猎富团
十二星座配对查询表:寻找与你最合拍的伴侣
十二星座配对明星?十二星座代表男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