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电影要有穿透时间之力

发布时间:2024-12-12 06:08

名人传记电影要有穿透时间之力

电影《梅艳芳》上映后,目前豆瓣评分7.0,口碑中规中矩,票房尚可。有人喜欢,觉得影片还原了梅艳芳的一生,王丹妮饰演的梅艳芳,有几个镜头摄人心魄;也有人觉得影片颇为接近“流水账”,并且认为,如果在现有拍摄环境下、拍摄理念不作大的改变的话,建议不必拍摄《张国荣》。

“男有张国荣,女有梅艳芳”,作为香港最有才华但却英年早逝的音乐人,梅艳芳去世后被誉为“香港的女儿”,而经常被一同提起的张国荣的去世,则间接地让每年4月1日愚人节因为对他的怀念而多了一些伤感。

《梅艳芳》剧照

拍摄《梅艳芳》是出品人江志强的一个心愿,如今愿望达成。如果拥有最强烈制作意志的团队都无法拍摄出一部众口一词说“好”的《梅艳芳》的话,那么这一题材很有可能沉寂下去,等待时间的“着色”,让那个被无数人怀念的梅艳芳,再次以震撼的形式登陆大银幕。

梅艳芳不好拍,张国荣自然更不好拍。不好拍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才华,而在于如何全面地看待他们。相比于梅艳芳,张国荣的人物内在更复杂,他在遗书中留下过一句话,“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很有可能并没人敢于直面他的这句话,顺着这一线索,拍摄出真正的张国荣。

不止是梅艳芳、张国荣难拍,在如今的文化语境中,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大众人物,都不好拍。传统中“逝者为尊”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一位名人去世之后,起码在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太可能做到完全客观、真实地讲述与评价,否则就会有冒犯的嫌疑。

这种忌讳不但是创作者要躲避的,大众的态度对此也是闪烁的,一方面,观众期望看到“因为真实,所以丰满”的人物传记电影;另一方面,如果作品过于真实,也会激起一部分观众的排斥与不满。

《梅艳芳》剧照

由此决定了创作者在拍摄人物传记电影时,必须有精准的拿捏尺度,还要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表达。

所谓的“与时俱进”,是因为要考虑历史、时代的变化,尤其是时间的力量。时间会消弭许多,包括激情,包括怀念,包括观看意愿等等。比如《梅艳芳》,记得梅艳芳、与她建立有独特情感联系的人都有了一定的年龄与阅历,他们的怀念也许并不需要通过一部电影来承载;而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很少听梅艳芳的歌,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物,那么他们走进影院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许多。

《梅艳芳》海报

为名人拍摄传记电影由此就有了一种特殊的要求——要穿透时间的损耗与封锁,为过去的人物重新赋予价值与意义,要让银幕上的人物,与当下的人(陌生人)建立新的情感通道。

2018年公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就实现了这一点,这部以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为主角的电影,记录了这名殿堂级歌手的创作与生活、巅峰与堕落,影片强调了音乐与才华之间的关系和魅力,也说出了名人作为普通人性格的软弱与萎靡一面。

对于完全不了解皇后乐队的观众来说,影片对于皇后乐队多首经典之作的复刻,还有主创之间的幕后故事依然能够合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因此看这部电影就有了双重的收获,该片全球票房突破9亿美元大关,仅次于《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成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全球票房第四高的电影,也是影史最卖座音乐传记片。

早在《波西米亚狂想曲》出现之前,传记类音乐电影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电影类型,2016年《滚石》(Rolling Stone)就曾评选过“有史以来最好的30部音乐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猫王》《8英里》《光荣之路》等均在其中。总结这些影片的成功之处,除了它们的讲述对象实在是大名鼎鼎,以及影片涉及的音乐作品曲曲动人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仍然是故事很精彩。

著名音乐人与传世音乐作品永远是加分项,但如果没有扎实的故事作为承载,起码作为电影是不成功的。

对照过去诸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传记电影,这一版《梅艳芳》很难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不由让人发问:拍摄传记类音乐电影,创作者真的做好全面准备了吗?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六根”(ID:liugenren)授权转载。标题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原文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址:名人传记电影要有穿透时间之力 https://mxgxt.com/news/view/171155

相关内容

欲罢不能!推荐10部高分名人传记电影!
演员传记书籍推荐(影视明星人物传记)
「娱乐圈名人传记故事集」小说名人传记
「当代娱乐圈名人传记」名人传记作家
「名人传记杨紫」人物传记明星
(名人传记)李连杰传.doc
名人传记小说
「娱乐圈名人传记」关于明星的传记
电影明星如何做人物网络宣传推广?电影明星人物包装宣传策略
“穿透现实,洞察时代——黄建新作品展”开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