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的调侃戳破真相:明星的抑郁症,和普通人到底差在哪?
文/常靖
“你见过哪个明星抑郁症去挂号?都挂热搜上了!而普通人连号都挂不上。”2025年8月15日晚,《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舞台上,脱口秀演员小北的这段话如一把利刃,划开了娱乐圈光鲜亮丽的表皮,也刺中了千万普通人的心。
他的讽刺源于真实观察:“朋友总说明星压力大易抑郁,我寻思这不就是程序员日常吗?”随即抛出的金句“明星过得挺好,多心疼身边人吧,因为我当过明星我知道!”引发全场掌声雷动。
小北的段子之所以引发海啸般的共鸣,源于它撕开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残酷现实:当明星在热搜展示“破碎感”时,普通人正在为一张挂号单焦头烂额。
01
明星的抑郁症,从一开始就带着“曝光属性”。
明星的抑郁症,往往以“热搜”的形式闯入公众视野。年初,赵露思自曝抑郁症,75分量表截图登上热搜榜首,评论区却掀起一场“真假抑郁症”的争论;李玟离世前最后一条视频里,沙哑的声音和疲惫的眼神让无数人泪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30亿;张国荣在愚人节纵身一跃,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难以释怀的痛。
这些热搜背后,是明星作为“公众商品”的宿命——他们的喜怒哀乐被无限放大,连痛苦都要成为一场被围观的表演。
他们的压力像放大镜下的尘埃:赵露思被骂“演技烂”时,每一条恶评都带着百万级的传播量;某顶流歌手演唱会失误,全网嘲讽的截图能塞满手机相册。这种“被围观的痛苦”,是普通人很难想象的——你加班到凌晨崩溃大哭,最多被同事拍肩安慰,而明星的每一次情绪失控,都会被做成动图反复传播。
更矛盾的是,他们拥有最好的资源,却未必有喘息的权利。有经纪人透露,某女星确诊中度抑郁后,团队为了“维持元气形象”,依旧排满了30天的通告。心理咨询师要跟着剧组跑,药物得藏在维生素瓶子里——他们连生病的“资格”,都攥在别人手里。
就像朴翔,从《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跌落到酒吧驻唱,这种落差里的自我怀疑,或许比普通人失业更刺骨。因为他的“失败”,被刻在公众的记忆里。
前些天,马思纯在《花儿与少年》中,谈起了自己上真人秀的原因,她称是想要战胜曾经被打败的那个自己,让大家看到她曾经情绪也没有那么好,但现在状态开始好起来了。
面对镜头,她平静解释:“我在吃睡眠的药,药物代谢需要10个小时,有时候很懵很呆,大家不要觉得我情绪有问题。” 这句坦率到近乎笨拙的自我剖白,意外成为明星抑郁症叙事中最具公共价值的一页。
她的行动逻辑与薛之谦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心理测试中被判定为“孤独的奋斗者”后坦言:“我绝对不会秀我的心情,因为我没有资格去秀”。两种态度背后,折射出明星对疾病话语权的不同认知:有人视疾病为隐私,有人将其转化为公共疗愈的媒介。
很多人认为明星“有钱有闲,何来压力?”
但事实上,明星的抑郁症往往源于一种“完美囚徒”的困境。他们活在聚光灯下,每一个表情都可能被解读,每一次失误都可能被放大。密集的行程、高强度的拍摄、粉丝的期待、资本的博弈……这些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困在“完美人设”里喘不过气。
韩国女星金赛纶因重度抑郁离世前曾说:“我每天都在演一个‘快乐’的人,但内心其实很孤独。”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明星的生存困境。
02
普通人的抑郁症,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沉默。
社区医院的心理咨询室里,张姐攥着号哭了半小时。她是超市收银员,丈夫常年酗酒,儿子叛逆辍学,医生说她“中度抑郁”,可她只敢趁午休偷偷来。
“要是被同事知道了,肯定说我矫情。”她抹着眼泪说,“挂号排了三周,每次来都要跟领导撒谎‘看胃病’。”
这才是普通人面对抑郁症的常态:
没有热搜护体,只有“你就是想太多”的冷嘲热讽;没有私人心理医生,只有三甲医院挂号处“下周三再来试试”的答复;甚至连崩溃都要挑时间——得等孩子睡熟了,躲在厕所里无声地哭,怕吵醒明天要上学的娃。
今年夏天,杭州一位外卖员在暴雨里送餐时突然停车,蹲在路边用头盔捂着头哭。后来记者采访才知道,他刚被诊断出抑郁,可每天要跑够50单才能凑齐女儿的学费,“不敢病,更不敢停”。
很多的明星压力大到不可想象,而普通人的压力更琐碎、更沉重。
房贷车贷、职场内卷、家庭矛盾、育儿焦虑……这些“钝刀割肉”式的压力,日积月累将人拖入深渊。一位抑郁症患者曾说:“我每天醒来,都要面对一堆解决不完的问题,就像陷在泥潭里,越挣扎越绝望。”他们的痛苦不被看见,反而可能被贴上“矫情”“抗压能力差”的标签,这种二次伤害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普通人的抑郁症,从来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后的窒息。房贷、育儿、养老像三座山压着,连喘口气都觉得是奢侈,更别说“停下来治病”。
他们的抑郁症,连挂号都成难题,更遑论登上热搜。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精神科医生每10万人不足4人,普通人面对的是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的无奈,是“挂不到号”的绝望,是“看病贵”的压力。
明星患上抑郁症,可以住进顶级私立医院,接受一对一心理咨询,甚至飞去国外寻求治疗。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抑郁症变成一场“可负担的疾病”。
普通人却面临“资源荒漠”的困境。一位抑郁症患者曾算过一笔账:一次心理咨询500元,一个月要花2000元,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残酷的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找不到专业的心理医生,患者只能独自硬扛。
一位农村妇女因抑郁症被家人视为“中邪”,送去寺庙驱邪而非医院治疗,这种荒诞背后,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残酷现实。
03
小北的调侃之所以戳心,是因为它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明星的抑郁症能上热搜时,还有太多普通人在挂号窗口望而却步。
抑郁症从来不是“比惨大会”。
明星的痛苦,在于被过度关注又过度消费——他们的病历可能变成公关素材,他们的眼泪可能被剪辑成“卖惨”证据;普通人的痛苦,在于被过度忽视又过度苛责——他们的求助可能被当成“负能量”,他们的挣扎可能被贴上“没本事”的标签。
但本质上,两者都是被情绪困住的可怜人。就像暴雨里的外卖员和舞台上的歌手,他们在不同的角落发抖,却承受着同样的寒冷。
我们可以从明星抑郁症的热搜中,看到一种“破窗效应”——当明星勇敢地公开病情时,也在为普通人打破病耻感的枷锁。
李玟去世后,无数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赵露思的争议,也引发了关于抑郁症真实性的讨论;而马思纯的分享,则让更多人明白:康复不是“突然变好”,而是带着脆弱继续前行。这些热搜不该是流量狂欢,而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
而对于普通人,我们需要构建更包容的社会支持体系。增加精神科医生数量,降低心理咨询费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破病耻感……当普通人不再为挂号发愁,当他们的痛苦能被看见和倾听,当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而非指责,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同一种病,同一种对待”。
热搜上的抑郁症与挂号难的普通人,本不该是割裂的两个世界。小北的脱口秀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社会的病灶。当我们笑着鼓掌时,也该停下来思考:在这个追求流量与效率的时代,我们是否遗忘了那些沉默的、挣扎的、需要被治愈的灵魂?
我们不必去比较“谁更惨”,而是要明白:
对明星,少一点“消费痛苦”的猎奇——他们的抑郁症不是八卦素材,而是需要被正视的疾病;
对身边人,多一点“看见痛苦”的耐心——那个总说“没事”的同事,可能正在硬扛;那个爱笑的邻居,或许夜里总失眠。
更重要的是,我们该给抑郁症患者一个“不坚强”的权利:
不用逼自己“快点好起来”,不用假装“我没事”,不用在崩溃时还要担心“别人怎么看”。
就像王嘉尔说的:“生病不可怕,承认它、面对它,就已经很勇敢了。”
无论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还是菜市场里的普通人,当他们说“我很难受”时,我们最该做的,不是评判,而是说一句:“我知道,我在。”
因为真正的善意,从来不是分高低贵贱的——它像阳光,既照得到舞台中央,也能钻进生活的缝隙里。
举报/反馈
网址:小北的调侃戳破真相:明星的抑郁症,和普通人到底差在哪?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9767
相关内容
明星抑郁挂热搜,普通人挂号难如天!小北脱口秀戳破内娱特权就医真相明星与普通人抑郁症反应差异及其背后影响
小北吐槽“明星抑郁症”引爆笑:挂号?他们都挂热搜上了!
为什么很多明星都受“抑郁症”的困扰?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抑郁症有哪些明星,抑郁症有哪些明星或演员
那些明星得过抑郁症(抑郁症的种类和原因)
患抑郁症的明星,患抑郁症的明星 陈坤
哪些明星抑郁症
破茧之痛:王嘉尔抑郁症背后的真相
抑郁症死亡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