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谢霆锋宣布将举行时隔20年的巡回演唱会时,网友们的反应并非激动欢呼,而是纷纷调侃:“是不是卖烤肠没赚到钱?”毕竟,近年来他已深深植入了“厨子”的形象,围裙成为他的标志。
然而,谁能想到,曾被港媒戏称“做饭像摆拍”的谢霆锋,竟然迅速抛出了一个震撼的数据——他创立的烤肠品牌“锋味派”,在短短四年内销售额突破了15亿,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销量榜首。
更让人吃惊的是,背后推动这场商业奇迹的,竟然是早已消失的薇娅夫妇。
回到2014年,谢霆锋在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中笨拙的切菜动作曾成为观众笑谈,大家都以为他不过是在做明星“副业”,结果十一年后,这个曾被调侃“作秀”的男人,却凭一根烤肠在商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2021年,谢霆锋做了两件看似疯狂的事:首先,他与薇娅的丈夫董海峰悄然创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将直播间当作新品的试验场;随后,他转身成为了“烤肠狂热者”,为追求极致的汁水效果,他亲自带队攻克猪肉的肥瘦比例,甚至在薇娅试吃时只因一句“汁水不够”,就飞回工厂彻夜调整生产线。
当直播间的金黄肠衣在慢镜头下“咔嚓”裂开、汁水飞溅,10万名观众瞬间被征服——109元3盒的烤肠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9个月的GMV过亿,第三年更是突破了10亿大关。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4.5元一根的烤肠,售价比路边摊贵了三倍,比西餐厅便宜一半,恰到好处地瞄准了年轻人“敢尝试但不心疼”的消费心理。
然而,价格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致胜之道,藏在薇娅团队高超的运营技巧中。
当其他明星忙着做代言卖货时,谢霆锋却深入研发,和江南大学合作研发-35℃急冻锁鲜技术,将冷冻烤肠做成了炭火现烤的焦脆口感;当同行们借明星效应收割粉丝时,他每月突袭工厂,亲自检查流水线,甚至烤肠扎孔的透气性也要测试200次。
这种执着的精神延续到其他产品上:为推广自己调配的曲奇,他亲自送货到写字楼;在卖刀具时,他坚持演示“一刀斩断冻牛排”,让品牌方都吓得赶紧加固拍摄台。
与其他明星副业的翻车现象相比,谢霆锋的商业模式显得格外不同。
例如,陈赫的火锅店曾曝出使用过期底料,粉丝们还辩解“哥哥又不亲自炒料”;欧阳娜娜的千元浴袍遭到群嘲,团队则试图用“明星设计溢价”搪塞。
但谢霆锋的评论区一片正能量:“4块5一根的烤肠虽然贵,但它的爆汁效果真的是没得说!”这种底气,源自他将“锋味”从综艺节目发展成了餐饮界的商业帝国。
综艺引流、实体店圈粉、电商变现,配合乡村振兴的联名款与黑科技预制菜等衍生产品,谢霆锋成功构建了一个闭环的商业生态。
甚至连新华社旗下的项目也开始找上门,借他的IP推广“国潮美食”。
如今,再回看谢霆锋的商业版图,卖烤肠反倒成了最不起眼的一部分。从香港中环的锋味曲奇店,到与马云同台的创业论坛,从港科大MBA课程的案例分析,到投资米其林餐厅和科技酒吧,这个曾被标签为“过气歌手”的男人,早已在商业领域完成了身份的重塑。
当网友们还在争论“他到底是歌手还是厨子”时,资本圈早已将他视为“明星转型商人”的典范。
正如他在某次采访中所说:“做菜和做生意,其实是一样的——火候差一分,味道就全变了。”
如今,当谢霆锋宣布开演唱会时,左手捧着用烤肠挣来的15亿,右手提起尘封的吉他,网友们调侃这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但所有观众都清楚,这个在直播间展示锁鲜技术的“谢主厨”和在舞台上嘶吼《因为爱所以爱》的摇滚青年,实则是同一个生存游戏中的赢家。
当其他流量明星还在用“9块9包邮”的贴牌货割韭菜时,谢霆锋和薇娅联手,示范了一个更高阶的玩法——明星效应是火药,专业团队是弹道,而产品力才是一颗一枪爆头的子弹。
毕竟,在这个跨界成为常态的时代,会做饭的商人,显然比单纯会唱歌的偶像走得更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