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说,一些人的故事被挖出来了,都和一个地方有关。
那座山是嵩山,那个寺庙是少林。当年他们排队打水的那口井现在还在,很多人跑去那里看,跟景点一样。
王宝强6岁就上了山,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来练劈叉。这个动作他练了整整6年。
后来他去拍一个叫许三多的角色,导演说需要跑,他就一直跑,最后把三双胶鞋都给跑坏了。
剧组的人就问他,干嘛要这么用力。他说,小时候在山上,师父告诉他,只要敢偷一次懒,就必须多加练一个小时。
看看现在的明星,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释小龙的情况不一样,他才两岁,就被他爸爸送到了寺里。等到四岁,他已经拿着双节棍去参加比赛了。
那个年纪的其他小孩可能还在因为一点小事哭鼻子,他已经能在空中翻个跟头然后稳稳地站住。
后来他长大了去拍戏,需要吊着钢丝飞来飞去。他觉得那样太慢了,有时候就干脆自己直接从高处跳下来。
这可把旁边的工作人员吓得不行,身上都出汗了。他自己跳下来以后,只是拍了拍身上的土,说这个高度不算什么,小时候天天都这样跳来跳去。
还有个非洲人,叫释延麦。他10岁的时候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就迷上了,自己找了个木桩天天对着打。
不止有明星,还有把功夫玩出花的老外和新住持
18岁那年,他找人借了钱,一个人坐飞机来了中国。那时候他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到了少林寺,最先学的就是怎么跟人抱拳问好。
过了半年,师父用中文念棍法的口诀,他已经能听懂了。现在他给好莱坞的电影当动作顾问,帮他们设计打斗场面。他说,少林的棍子,有时候比枪还有用。
有人靠着在少林学到的东西成了大明星,靠着身体的本事吃饭。也有人选择用新的方式,让少林的东西传下去,他们用的工具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国际航班。路不一样,但起点是同一个地方。
释延邦是另一个例子,他28岁,13岁的时候就跟着表演团到国外去了。别人在外面忙着到处拍照留念,他却在旁边掏出本子做笔记。
他记的东西很细,比如观众看到什么动作会鼓掌,鼓掌的声音节奏是快还是慢,舞台上的灯光要从哪个角度打过来效果最好。后来他回到山西当了住持,开始用拍短视频的方法给人讲佛法讲禅理,有一条视频的点赞超过了十万。他说,老掉牙的故事用老方法讲,现在没人有耐心听。
有人进来,就有人出去。以前当过武僧总教头的释延鲁,曾经带着表演团去过80个国家。后来他离开了寺里,自己开了一家武术学校,他招收的学生数量,比寺里待着的和尚还要多。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就算离开佛门,还俗了。他回答说,只要能把功夫教给更多人,传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在少林寺还不用买门票进去的那个年代,他们在山上就是喝井里的水,吃白面馒头。现在,少林寺山门外面的一家面馆里,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要卖38块钱。
唯一没怎么变的东西,可能是凌晨4点钟会准时响起的钟声,那个声音还是能把睡着的人给震醒。
王宝强现在每次回到嵩山,第一件事不是别的,是先去自己打扫地上的落叶,然后再去看看那口老井。释小龙不管拍戏收工有多晚,都会专门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站桩。而那个非洲来的延麦,把他从非洲带来的徒弟领进少林寺,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去井里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