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茶器制作者张明星:“熬”过的9年

发布时间:2025-08-22 18:19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是宋徽宗对汝窑问世前的神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是歌词里唱出的汝瓷色彩的浪漫。 

而当梦想照进现实,尝试将原矿釉汝瓷与茶器结合时,汝风堂创始人张明星发现,困难比浪漫,来得更汹涌。

出生在河南汝州的“80后”张明星,从小对汝瓷并不陌生。童年的记忆中,为烧制一款汝瓷器皿,亲戚们常常在窑口前一守就是几天。那片热浪的背后,藏着他们的血汗。

2011年,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他,有些惊喜地关注到了汝瓷在市场上的流行。但他了解后发现,消费者对汝瓷的认识较为松散、粗浅,甚至常常将汝瓷与汝窑的概念混淆不清。

“汝瓷其实是汝窑最具特色的一种,以天青色这一代表色系为世人熟知。由于颜色干净漂亮,线条优美流畅,常被做成工艺品,或用于仿制传统器型。”张明星说。虽然当时市面上已有一些汝瓷茶器,但品质良莠不齐,主要采用工业釉烧制,对于安全、质感都有影响。

“那时的我特别喜欢茶,便萌生一个想法,将茶与汝瓷的纯矿物质原料釉结合,让爱茶人触摸到汝瓷茶器真正的美感和质地。”张明星说。

年轻人敢想敢拼,他毅然放下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从零起步,在研读历史与行业考察中,汲取养料。

但越是研究,他越深感“这个决定”带来的压力。

一是,在历史古籍中,汝瓷茶器的记载不多,哪怕是在遗留下来的器皿、出土的残件中,汝瓷做的茶器皿也很少。二是在当时的行业生产中,虽然有人在用地道的原料做茶器,但茶壶笨重、茶杯粗厚,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很低。

要用原矿釉烧制出自己理想的茶器,张明星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艰难。

果不其然,单是调配适制的釉料,他就研发了3年半。“天天在烧釉,天天在烧钱,每一天都是熬着过的。”张明星说。要烧制出一件满意的成品,至少要经过三重考验:试验窑、小窑、大窑。

“在试验窑烧制成功之后,到了小窑常会出现问题。原矿釉在高温下会缓慢流动,在小窑烧制时,它的流动过程会发生变化,比如釉面出现堆积、出现黑点, 影响其整洁程度等。”张明星说,这时候就要调整火温、釉料配比等,再去尝试。而往往,当小窑烧制成功再放到大窑里时,又会出现新问题。于是,又需要再找原因、再调整、再尝试。

“这个过程非常揪心,期间我确实灰心过好几次。”张明星说,“可反复一想,如果单纯只是谋生,干什么都能糊口饭吃。我坚持这么久,投入这么多,不就是因为这份热爱嘛,真放弃了会更可惜、更痛心。”

他还记得2013年是自己最灰心的时候。当时他把上好釉的胚体放进窑里后,就买票来到北京散心,而后又特意延迟一天,在郑州短暂逗留后才回到汝州。可再拖,也还是要硬着头皮面对现实。当打开窑口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惊呆了,心里的喜悦难以言表。窑口里完美达标的作品,让他多年的委屈一扫而空,更让这个执着坚守的青年人潸然泪下。

“只要你想做,一直做,总会有收获。”现如今,他在产品品质稳定的基础上,又决心进一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此,他研究汝州(瓷)文化、嵩山文化,开始着力打造系列文创产品,使得汝瓷茶器兼具实用、美学和收藏价值。

“目前,已经有稳定的客户在定制产品,我相信汝瓷茶器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广阔。”张明星说。

现在回望那个义无反顾投身茶行的青年身影,他想说,庆幸他做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王梦博 王文举)

网址:汝瓷茶器制作者张明星:“熬”过的9年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3803

相关内容

汝瓷大师王振芳走进高校说汝瓷
非遗汝瓷“汝山明”亮相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
汝瓷文化走出国门!宝丰汝瓷亮相白俄罗斯共和国民族文化节
用压制法制造瓷器和精陶制品
那一年,文徵明错过的那杯茶
弘宝汝瓷非遗传承人王振芳被聘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青花瓷(周杰伦流行乐作品)
宋汝窑鎏金水洗
为什么瓷器和中国是一样的英文名?
《明星到我家》温暖订制 秋瓷炫李金铭“忙结婚” 张柏芝带公婆尝港茶 录金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