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三毛”(下)
开拍前突然失踪
电影开拍前,我就和赵明、严恭叔叔一起住到中电二厂(在现在大木桥)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因为我小时候十分顽皮,又不受约束,所以我们还签订了一份“合同”。他们一本正经地签名盖章,而我当时没有图章就签名按了手印。约法三章,约束我按时作息,遵纪守法,认真专注地进行拍摄工作。“合同”就贴在我床边的墙壁上。张乐平伯伯经常在那间小屋给我讲他的漫画三毛的故事。
1960年,赵明叔叔担任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副校长,兼导演系主任,我在电影文学系读书,成了他的学生。他对我说,拍三毛时想不到那个“合同”还真起作用,而且合作得很好,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当然,例外也在所难免。
记得有一次,摄影棚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摆好了镜头位置,布好光,准备开拍了,我却不见了。急得在场的人都团团转,到处找我。大家好不容易在场外的一个角落发现了我,看见我一门心思好像在寻找什么。那时我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是自己用火柴盒做汽车、沙发。我用了七个空火柴盒子做了一个写字桌,藏在那里,那天突然找不到了,我正在发急。赵明叔叔马上叫人买了一大包火柴盒给我,我把里面的火柴统统倒掉,拿着一包空火柴盒子,就高高兴兴地去拍戏了。
王龙基与张乐平合影
与流浪儿交朋友
那时,拍戏的空余时间,他们还会带我去外滩排污沟旁看流浪儿的“寓所”,到苏州河畔和流浪儿童一起在桥上推三轮车,一道抢饭店拿出来的剩饭,并和许多流浪儿童交了朋友。我熟悉了他们的苦难身世和辛酸经历,我同情他们,也更热爱他们了。
《三毛流浪记》剧照
在肇嘉浜两岸,我看到过船民那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我忘不了有多少人是住在用废旧自行车钢圈搭起来的“滚地龙”里,“房”高还不足自行车的钢圈高(因为一半是埋在地里当墙基),睡觉时得钻进钻出。
为了像三毛一样赤脚走路,开始时我是穿着袜子走,电影正式开拍后我已习惯光着脚满地跑了。在拍电影过程中,我一直是赤脚生活的。记得电影拍完后,爸爸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生平第一双皮鞋,可我就是不肯穿,还是赤脚舒服,自由自在。
电影《三毛流浪记》的场景,多半是在实地现场拍摄的。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外滩,流浪儿有的奔跑着卖报,有的在捡香烟头;在四川北路桥头,流浪儿争抢着推三轮车上坡过桥,向坐车人讨几个小钱;风雪严寒的冬天,树都包上了稻草,而衣不蔽体、饥寒交迫的流浪儿们,夜晚无家可归,天天都有冻死、饿死、病死的孩子……这一场场、一幕幕活生生的景象和漫画融为一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对当时不公平的黑暗世界产生了和三毛一样的不满情绪,播下了与三毛一样的反抗的种子。
电影中,三毛和流浪儿们
饿着肚皮抢糨糊桶
在拍三毛喝糨糊一场戏时,乐平伯伯画的三毛喝糨糊后来肚子痛的漫画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为了把这场戏演得逼真,前一天导演就和我商量,说:“龙基,为了明天拍好喝糨糊这场戏,你是不是可以今天晚上不吃饭饿肚子?”我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开拍时,尽管我知道给我喝的不是糨糊,而是加了糖的藕粉,可真要我捧起又脏又破的糨糊桶喝的时候,我是很不情愿的,怕肚子痛。于是导演带头先喝,我才试着用嘴抿一抿,感觉很好,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于是就出现了小三毛抢糨糊桶猛喝的镜头。结果等镜头拍完了,他们也没能从我手上把糨糊桶抢下来,因为加糖的藕粉太好喝了。
剧照:三毛抢糨糊桶
三毛的造型是按照乐平伯伯的漫画设计的,那蒜头似的圆鼻子是用泡泡糖做的。而那三根毛,其实是用外面粘着毛绒的三根铜丝贴在橡皮膏上,然后再贴到我的光头上,造成了“三撮毛”。为了贴住这三根毛,化妆师辛汉文伯伯和姚永福叔叔每天都给我剃头,还要用剃刀刮头,那把剃刀在我头顶心上来回刮。有一次我实在吃不消了,头来回扭动,他用手打了一下我的头,顺口道:“小赤佬,头勿要乱动!”我本来就不情愿,便立即回过头顶了一句:“你是——老赤佬!”结果双方很认真地大吵了一场。当时的情景,都被导演看在眼里。后来严恭叔叔对我说,他们把这个场景搬到了电影中,就是三毛和贵妇人夫妇争吵的场面和对话。
大明星客串“豪门大宴会”
在电影中有一场“豪门大宴会”的戏,场面十分豪华,其实那并不是实景,而是在中电二厂摄影棚里搭的布景。棚顶是一个玲珑的小模型,通过摄影技术把小顶和大厅衔接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众多男女贵宾都是大明星客串演出,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空前的。因为场面宏大,一连拍了一个星期,每天为接送全体女明星到美发厅做头发,就用了五辆轿车。这些大明星中有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儿姚姚、中叔皇、朱莎、吴茵、林默予、奇梦石、孙道临等阿姨和叔叔们,还有沈浮和高依云、应云卫和程梦莲、魏鹤龄和袁蓉、项堃和阮斐、新婚不久的赵丹和黄宗英,凌之浩和沙莉、刁光覃和朱琳等七对夫妇参加。他们参加宴会的服饰都是各人自己设计的新奇时装,以此显示出当年的穷奢极欲。他们参加演出全是义务的,没有收一分钱。
众明星参加“豪门大宴会”拍摄时合影
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我记得扮演小学看门人的是刁光覃,警察是石炎,小老大是丁然,爷叔是关宏达,阿姨是黄晨,贵妇是林榛,老爷是杜雷,男仆是薛敏,家庭教师是莫愁,瘌痢头是孟树范,小牛是王公序,老乐师则是我父亲王云阶。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艺术处处长夏衍提议,将《三毛流浪记》剧本原来的结尾再加一个三毛欢庆解放的结局,作为庆祝解放的献礼片上映。这部影片开拍于解放前,完成于解放后,成为中国唯一一部跨越解放前后的“跨时代”影片,也是唯一一部有着双片尾的特殊影片。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第一次电影评奖——“1949—1955优秀影片奖”中,对这部影片到底属于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存在着争议,以至该片未能参加评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毛流浪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在上海公映的国产故事片。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六大影院——大光明、南京、美琪、沪光、皇后、黄金等同时参加头轮公映,受到了广大观众和电影界的欢迎和赞誉。
1949年10月《 三毛流浪记》首映时的电影海报
在公映期间,上海市影剧协会妇女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我和电影明星们在电影院门口,出售特地请张乐平绘制的一套三毛漫画卡片以及专门拍摄的三个“三毛”照片(即“漫画三毛”“电影三毛”“本人三毛”)。后来该影片在南京、宁波等地公映,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仅仅一个月时间,电影《三毛流浪记》就红遍了全国。
20世纪80年代后,这部电影在国内外获得了不少荣誉。2005年,在庆祝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三毛流浪记》获得了“中国第十届国际儿童电影节”颁发的“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儿童形象奖”。
张乐平为王龙基画的三毛头像(1981年)
纪念电影《三毛流浪记》的明信片及个性化邮票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上海滩》丛书”,《影坛春秋:上海百年电影故事》(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
编制:王江凌
审校:石梦洁
杨 婧
签发:吴一峻
原标题:《我就是“三毛”(下)》
阅读原文
网址:我就是“三毛”(下)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2261
相关内容
齐豫:我以我心唱三毛三毛:不是说我死后给你托梦吗?
林青霞忆故友三毛:三毛自杀后我曾与她三次 “相遇”
主持人李柯讲述与三毛恋情:三毛想要结婚的对象是我
陈天慈:我的姑姑三毛
忆·三毛丨《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01
三毛 :“我没有另一半,我是完整的”
《我的姑姑三毛》:三毛身边人的回忆录,真实而又平凡
“三毛”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三毛身高是多少,三毛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