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交易的利益链上,“吸毒者也是一环”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也晴 朱春燕):10月11日晚,曾在2016年因吸毒被抓的艺人宋冬野发布长文称自己的演出因多人举报被取消。
他在文章中称,“哪有什么无需就无供,在毒品这件事上,‘供’一直单方面创造着‘需’!杀人的一直都是贩毒者不是我!”随后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网友质疑,表示“觉得”自己很委屈。但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早在2014年3月19日,警方在歌手李代沫租住的公寓发现了一吸毒人员的据点,之后因涉毒被抓的还有编剧宁财神,演员张耀扬、何盛东、张默、高虎、房祖名、柯震东等。演艺界明星的吸毒事件也因此倍受社会舆论关注,有专家曾表示,这一群体的吸毒的现象以及情况的确比其他群体要“更明显一些”。
犯错、被捕、道歉、再复出……看似“轻描淡写”的流程背后,实则有那么一群人,始终在用生命和毒品对峙。
1982年3月,由1000名专业缉毒警员组成的新中国第一支专业缉毒队,在西南国门成立。施翔宁和陈建军都是这一批缉毒队的队员。
施翔宁
1986年9月27日下午4时,施翔宁在勐海宾房电站堵卡时,一名毒贩企图携带毒品通过关卡被他识破。为抓捕凶犯,当时正值雨季,施翔宁不顾水流湍急的流沙河,随毒贩跳入河中,被流沙河急流卷入乱石堆中,牺牲时年仅24岁。
陈建军
1987年,陈建军在执行卧底任务与毒贩接头时身份暴露,因通信故障,民警无法收到他请求增援的信息,他孤身一人与毒贩殊死搏斗,最终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牺牲时年仅25岁。
而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缉毒警察仍是最具风险的警种之一。
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展开“雷霆扫毒”行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扫毒行动,热播的影视作品《破冰行动》就是以此为原型改编的。虽然剧中情节“一气呵成”,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其实缉毒警察是搬开石头找蚂蚁。”参与此次行动的缉毒警察在采访时坐在暗处说道。
由于怕被贩毒团伙打击报复,缉毒警察往往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即便是采访也要打上马赛克或模糊处理。而他们一旦公布自己真实身份,就是一张用于祭奠的黑白照片,有的时候甚至不能在墓碑上刻下名字……
有人说,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缉毒警察为了守护净土总是迎难而上。
“我没有刻意选择这条路,但就是顺理成章觉得,自己要当警察。”缉毒民警张子权生前曾谈到他的选择。在他看来,这份职业是神圣的。他父亲张从顺曾经也是一名禁毒民警,1994年,张从顺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时勇斗毒贩,遭遇毒贩引爆手榴弹壮烈牺牲。那时,张子权只有10岁。
2020年12月15日,张子权在专案侦办中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牺牲在他一直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36岁。张子权的9年禁毒生涯,侦破毒品案件158起,缴获毒品20余吨,一年出差300多天。他曾说,办案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犯罪嫌疑人较量。
2020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6.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万名,缴获毒品55.5吨,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减少30.6%。这些数据背后,是缉毒警察的辛劳奔波换来的一片安宁,吸毒者或许可以“复出”,但有的缉毒警察却再也无法“复出”。
编辑:郭倩责任编辑:刘亮
网址:毒品交易的利益链上,“吸毒者也是一环”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2191
相关内容
明星不吸毒就被孤立毒品成交际工具 揭娱圈“毒圈”内幕为什么酗酒吸毒事件容易发生在艺人身上?毒品和酒的关系可不一般
含笑也吸毒,明星吸毒何时了?
明星为什么喜欢吸毒呢
年轻人对“明星吸毒”搜索量最高 毒品易感人群搜索大数据分析报告出炉
娱乐圈变“毒圈”:毒品成部分明星交际工具
吸了毒的明星
揭娱乐圈变毒圈:毒品成部分明星交际工具
吸毒女出卖男友《迷途返航》入围爱之链奖
明知毒品会害人,为什么风光无限的明星会去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