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21日的一个普通夏夜,甜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她与母亲李小璐童年的合影,并配文:“比流言蜚语先来的是妈妈的爱。”原本这应该是一条温馨的分享,却因为评论区的某一条回复,使得整个局面瞬间变得复杂。
一位网友在下方评论道:“她的丈夫(贾乃亮)根本不是个好丈夫,婚后一直冷暴力,只会在节目中表演深情。”而令人震惊的是,甜馨竟然给这条评论点了个赞!这个小小的动作犹如一颗火星掉进干草堆,引爆了整个网络。对于公众来说,贾乃亮一直是那位“国民好爸爸”,他的暖心奶爸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爸爸回来了》节目中,谁能想到,这个完美的父亲形象竟然会被亲生女儿的一个手滑点赞所戳破?
网友们迅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甜馨这是“终于忍不住说真话了”,毕竟孩子心中最清楚谁真正对自己好;另一派则坚持认为这是小孩玩手机时的无意点击,不必过度解读。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在一片讨论声中,甜馨再次在评论区回应:“我还不知道我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吗?轮得到你们评价?”这番火药味十足的回应,无疑让“手滑”说法更加站不住脚。
随着事件发酵,网友们如同福尔摩斯般开始挖掘贾乃亮作为父亲的过往。在重新审视《爸爸回来了》节目中的细节后,许多人感到惊讶。节目中,贾乃亮曾用花洒直接往不到两岁的甜馨头上冲水,毫不在意水流进入她的眼睛;喂奶时,他没有先试水温,导致甜馨被烫到大声哭泣;带孩子泡温泉时,甜馨差点滑入水中;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把刀具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李小璐曾在采访中透露,甜馨一岁半以前,贾乃亮几乎没有带过孩子,唯一一次换尿布,还被特别拍下,似乎是为了给“好爸爸”人设加分。这不禁让人怀疑:那些在镜头前展现的父爱,究竟有多少是出于真情,而多少是为了节目效果?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李小璐能轻松回答女儿的饮食作息、排便情况时,贾乃亮总是一脸茫然。这些细节的累积,让曾经的“好爸爸”形象开始摇摇欲坠。
与贾乃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小璐那近乎本能的母爱。在《爸爸回来了》录制现场,甜馨热得满头大汗,脸色通红,而贾乃亮却没有任何反应,反而李小璐在自己也汗流浃背的情况下,立刻拿起扇子给女儿降温。生活中,甜馨因不想吃早饭而干呕时,李小璐下意识地伸手接住她的呕吐物;带甜馨去体检,李小璐对女儿的日常了解得清清楚楚。
离婚后,贾乃亮投身直播带货,事业蒸蒸日上;而李小璐虽然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但她的社交平台依然充满了甜馨的身影,母女俩一起跳舞、旅游,镜头前的陪伴几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波,甜馨迅速在7月22日的社交平台上发文澄清,表示她从未说过父亲是个不好的爸爸,承认父亲在童年时期是一个很称职的爸爸,强调自己很爱父亲,父亲也非常爱她。她还特别指出点赞并非支持,只是看到并不小心点击。
这已经不是甜馨第一次在父母之间“端水”。在2024年7月,有网友批评贾乃亮的教育方式时,甜馨也曾维护过父亲:“不是,我爸挺好的啊,各有各的教育。”当有人劝说父母复合时,她理智地回应:“不用劝了,我已经习惯现在的生活了。”
这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左右逢源,其实是一个离异家庭孩子最心疼的伪装。她像个走钢丝的人,小心翼翼地维持两边的平衡,既不想让任何一方失望,又不得不面对父母早已划清的界限。
作为明星的女儿,甜馨的一举一动都被公众放大。从两岁参加《爸爸回来了》开始,她的生活就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每当有人批评贾乃亮,她会站出来维护;每当有人攻击李小璐,她也会第一时间反击。这种被迫过早成熟的表现,令人不禁反思:我们是不是对一个孩子的要求太多了?
而更令人心酸的是,甜馨点赞事件让一个12岁女孩的社交媒体成为成人世界的“道德审判场”。网友们热衷于从她的言辞中挖掘真相,但很少有人关心,这一切对于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她,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心理影响。
这并不是甜馨第一次卷入舆论的漩涡。她的一张随意的照片,曾被指责皮肤黑,甚至被怀疑整容,激起她回应“父母给的基因不好吗”;她曾为此一度注销社交账户,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自信,擅长钢琴、画画和书法。但这次,她被迫站在了评价父亲的位置上,这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残忍。
更为讽刺的是,在甜馨点赞事件尚未平息之时,又有爆料称贾乃亮已有新恋情并生了儿子。狗仔拍到他和一位短发美女深夜同回家,车上亲密无间,而这些事件贾乃亮从未正面回应。网友的一句话刺痛了人心:“妈有钱你就有钱,爹有钱你就多了几个兄弟姐妹。”听起来虽然刺耳,却又残酷地道出了现实。
在这场风波中,最应该得到保护的其实是甜馨。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只是想要爸爸妈妈都好,而不是挑拨离间或站在哪一方。”但成年人的世界总是非黑即白,很少有人能理解一个孩子对父母深厚的爱。
甜馨的点赞事件揭示了娱乐圈亲子关系的虚伪:镜头前的亲情表现,背后却常常缺乏真正的陪伴。贾乃亮并不是唯一一个将“好爸爸”当作人设来经营的明星父亲,许多明星父母都把这种形象当作事业的筹码,却忽略了亲子关系最需要的,是时间和真心。
从贾乃亮的崛起路径来看,“好爸爸”的人设无疑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从《爸爸回来了》中的搞笑奶爸,到离婚后塑造的“受伤好父亲”,这一形象帮助他获得了无数同情和机会。然而,人设终究是表演,真正的生活,才是无可辩驳的真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