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通报针对中小学生案件
近期,省内及周边发生多起针对中小学生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
诈骗分子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以“领取明星卡片、游戏皮肤”等方式引诱中小学生点击链接或添加QQ、微信,进而伪装公安民警身份,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的心理,用“涉嫌诈骗”“拘留”“坐牢”等话术进行恐吓、威胁,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并逐步诱导其偷用父母手机,打开屏幕共享或下载视频会议APP,诱骗其进行转账。
1
案例一
1月12日,安徽巢湖市某中学学生报案称:其在某社交平台浏览视频时,看到有短视频披露了某明星的联系方式,在添加“明星”好友不久后,该“明星”的“律师”称学生侵犯了个人隐私,涉嫌犯罪,需要配合开展调查。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学生对“律师”言听计从,使用家长手机给对方账户转账,共计被骗58000元。
2
案例二
1月17日,严某报警称其在小红书平台收到一条领取明星签名照片的信息,便按要求加入QQ群。群内有几个自称是警察的人,告知其该明星公司准备起诉,要求其配合排除嫌疑,严某按照对方要求通过支付宝和云闪付进行扫码转账后发现被骗,遂报案,共计损失1.8万元。
3
案例三
2月16日,李某报警称其在快手平台收到一条进QQ群免费领取明星卡片的信息,群内一个自称是警察的人以该群涉嫌诈骗为由让其添加好友进行嫌疑排查。后对方发起视频通话要求进行信息核实,李某按照对方要求打开支付宝和微信,把钱提现到银行卡,并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签约交易,把验证码告知对方后,发现有9笔支出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共计损失1.86万元。
4
案例四
1月23日,朱某报警称其在小红书平台收到一条加入QQ群可以领取礼物的信息,便按对方要求加入群聊。后对方身穿警服以该群涉嫌违法为由要求其进行视频电话配合调查,并且告知其不要让父母知道,不然会通知当地公安,朱某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的指示偷偷打开母亲的微信和支付宝进行转账,后意识到被骗,遂报警,共计损失2.5万元。
5
案例五
1月31日,蓝女士报案,称其女儿柯某在家中玩平板电脑时,被一个陌生人添加QQ。对方自称是警察,在向柯某了解年龄等个人信息后恐吓其未成年人上网需配合警察调查,否则就从家长手机中扣钱。
被吓到的柯某便找妈妈拿了手机回房间,将平板电脑摄像头对着手机根据对方指引进行操作,直到蓝女士拿回手机看到有多条扣费短信才发现被骗,共计被骗32235元。
6
案例六
1月25日,泰兴一中学生在家中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时接到一冒充公安机关办案民警打来的电话,骗子谎称孩子父亲涉嫌参与洗钱案件,威逼恐吓,要求孩子下载“飞鸽”远程控制APP并骗取银行卡支付密码,转走卡上余额5800余元。
7
案例七
2月22日,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报警人(小学生)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收到陌生好友发来的消息,以报警人是未成年人领取游戏账号涉嫌违法为由,让其配合调查。对方让报警人拿到家长的手机并解锁,视频通话操作家长手机,要求报警人将家长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提供给对方。直到家长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转出意识到被骗报警,共计被骗八千元。
8
案例八
13岁的小王在看直播时看到“免费送蛋仔游戏皮肤”的广告,便按照主播引导进入小程序申请领取,小程序客服却表示未成年人不能领取,并声称因为未成年人玩游戏导致公司被扣款6万元,要求小王配合解除,否则将由其父母承担,甚至可能面临坐牢。
随后,一名自称“警察”的人添加了小王微信,并打来视频电话,指示小王拿家人手机操作验证流程。
小王拿着爷爷的手机,按照对方指示进行“验证转账操作是否异常”,最终导致爷爷账户被扣款2万元。
警方提醒
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增强防骗意识,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办案,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中奖、免费赠送等套路。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不要将APP支付设置为免密支付,并且随时关注手机微信、支付宝账号余额变动情况。
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存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报警。
原标题:《多地通报针对中小学生案件》
阅读原文
网址:多地通报针对中小学生案件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1733
相关内容
孟羽童针对造黄谣事件报案警方通报四川一中学学生死亡 高中生自缢事件详情
速看!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骗子都是这样策划的……
13岁学生被骗35万!非个例!多地警方通报
林生斌事件通报来了,“网友断案”该消停了
澎湃:林生斌事件通报来了,“键盘断案”该消停了
澎湃新闻:林生斌事件通报来了 “网友断案”该消停了
马上评|林生斌事件通报来了,“键盘断案”该消停了
6名在校大学生涉案被抓!上海警方通报
暑假盲目报班买课 不如有针对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