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云社因“裂穴”丑闻引发全民围观之际,曹云金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老师永远是老师”,却意外成为业内的警钟。这种传统师徒间的冲突,观众早已感到厌倦。然而,这次曹云金并没有趁机冲老郭下黑手,反而给予了他支持,令网友不禁重新审视相声圈的生存法则:究竟在这个圈子里,拼的到底是流量,还是艺德?
实际上,曹云金当年离开德云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旧规则的重大碰撞。身为徒弟,他交了3000块的拜师费,帮德云社扛过阵子,后来终于能够卖票,每月还有固定的工资。但这种传统的师徒机制如今早已与市场经济脱节。就拿当时赵家班解散时赵本山的处理方式来看,人家直接让徒弟们带着自己的艺名单飞,与相声圈还死守着师承家谱作为卖点的做法截然不同。如今,曹云金转战直播领域,虽然被同行指责砸了他们的饭碗,但他每天在直播间迎来的数十万观众,无疑证明了观众并不在乎是剧场演出,还是手机屏幕,真正的硬道理是,演出质量才是关键。
可以预见,德云社那些借助流量明星炒作的做法终将翻车。何九华为了蹭秦霄贤的热度,拆掉了与自己合作七年的搭档,这种操作比内娱的选秀争C位看起来更为难堪。相声的控场节奏是通过多年的磨合形成的,真以为换个流量搭档就能复制孟鹤堂和周九良的成功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云金在直播间中连续说了687段不同的话,这种实力硬生生把线上表演场景撑成了相声版的刘德华演唱会,这可是比一味买热搜更为实在的本事。
曲艺界的转型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郭德纲将德云社打造成文化公司并没有错,但考核的标准不能仅仅停留在综艺节目上刷脸。最初京剧界尝试直播时遭遇了口诛笔伐,但现在不也出现了像王珮瑜这种能够将传统艺术玩得出花样的艺术家吗?曹云金在双赛道的经营上探索出了一条路,关键在于行业从业者是否愿意下功夫去打磨自己的艺术。
归根结底,观众讨厌的不是创新,而是那些马虎敷衍的表演。赵大班主对直播谴责得厉害,但自己在商演时是不是也偷偷用了垫音?曹云金在经历了十年的网络暴力后并没有再去炒作师徒关系,而是巧妙地将《孙子兵法》编织成相声段子,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之处。相声能够生存一百多年,靠的就是和时代保持同步的韧劲。而现在那些年轻观众大多在短视频平台上消磨时间,剧场中的老艺术家们,不如想想怎样才能让快板的声音盖过热门背景音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