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高伟
什么是现象级节目?前两年的时候《中国好声音》收视率破2,接连破3,总决赛破4的时候,整个中国综艺节目市场仿佛打了一针强心剂,人人都在热烈讨论到底是现象级节目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而《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一开播,首期收视率高调破4,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以往许多收视火爆的节目总决赛都达不到的收视率数字,“跑男”前两期就轻轻松松拿下了?那接下来的,会不会在第二季盛典的时候创造中国的又一个收视奇迹?!
关于以上问题,我们在张着下巴留着口水羡慕的时候,看着一连串数字默默叹息的时候,也会冷静思考属于自己的收视奇迹到底在哪里!
《Running Man》的引进为何姗姗来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跑男”成功的原因,以及跟原版《Running Man》比较的优劣。
众所周知,《奔跑吧,兄弟》引自韩国SBS《Running Man》,其实在引进之前,《Running Man》就是中国大批年轻观众的挚爱,在视频网站上每期也都有千万级的点击量。因此《奔跑吧,兄弟》不同于其他引进的中国的模式节目,本身已经着强大的观众基础,就算只是原版节目观众的导流,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失败的风险。中国团队的本土化制作过程中再利用大牌明星和宣传吸引了其他年龄层的观众,所以这档节目的成功就是理所当然。
早在2012年的时候,笔者作为一线模式研究者,曾思考过《Running Man》的引进问题,但是当时两个因素否定了引进《Running Man》的想法:
第一,户外真人秀不被国内电视台认可:当时在戛纳电视节,各大模式公司的资料中60%左右比例都是户外真人秀,其中有着很多很不错的模式,但是限于当时国内电视台的经验所致,在索求模式推荐的时候,都只要演播室综艺节目,关于户外真人秀,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二,笔者当时认为《Running Man》跟《快乐大本营》一样,是属于完全依赖于7位特定主持人的游戏节目,不具备可复制性,所以从模式节目的定义上就否定了《Running Man》。可后来证明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而当清楚定义每个主持人的属性后,再在本土化的时候一一对应,套以《Running Man》游戏形式的核,《奔跑吧,兄弟》就成了。
中韩“跑男”里的角色对比
邓超VS刘在石:队长!节目的主导和灵魂人物,有节目主持人功能。
韩国《Running Man》制片人在中国讲课的时候,介绍过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参加节目的所有明星,都必须是完全不知道节目剧情的,要让他们在未知的情况下完成节目中所设置的障碍,这样他们的反应才真实。真人秀,最重要的就是参演人员在节目中的表现要真实!但是,所有参演人员里,需要有一个主导人物需要知道少许剧情内容,不是全部,这样的话,这位主导人物可以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可以掌控节目剧情节奏,带领嘉宾和伙伴在导演预设的轨道里进行游戏。在《Running Man》里,刘在石就是这个主导人物,在《奔跑吧,兄弟》中,这个人就是邓超。
李晨VS金钟国:能力者!节目中的变态人物,体型壮硕,是撕名牌环节里别人无法逾越的高山。
他们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恰恰相反,都是心思细腻的智慧者。金钟国在《Running Man》里绰号老虎,每次出场都伴随一声虎啸;相对应的,李晨在“跑男”里绰号大黑牛,在近几期的节目剪辑中,李晨发力时都会出现黑牛的视觉图腾。
陈赫VS李光洙:谐星。节目中的搞笑者、背叛者。
李光洙在《Running Man》是负责搞笑的主角,190CM的身高也让他有了长颈鹿的绰号,自带人气光环,深受观众喜欢。相对应的,陈赫在“跑男”中的自作聪明和神吐槽功能,正是搞笑者的角色。而且,他们都有一个不太光彩的标签:背叛者。
Gary&宋智孝(周一情侣)VS郑恺&Angelababy(周五情侣):荧幕情侣。若有若无的暧昧戏携带者,被起哄的对象。
宋智孝和Angelababy分别作为各自团队里的唯一女性,都发挥了调和整个团队阳刚之气的作用,但有漂亮女嘉宾来参加节目的时候,都是被嫌弃的对象。Gary和郑恺的共同标签就是跑的快,且英文都拿得出手。
宝蓝兄弟则是属于《奔跑吧,兄弟》的特有属性角色,与《Running Man》里剩下的两位成员池石镇(王鼻子)、河东勋(HAHA)角色设置对应不上。其实池石镇在《RunningMan》担任的是副主持的角色,但是在《奔跑吧,兄弟》里还没有出现副主持的角色。
除了角色设置的对应,在游戏的创新和原版节目的主题对应来说,《奔跑吧,兄弟》已经做的很好了。《Running Man》本来就是一个以主题为主线,串联起无厘头游戏环节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游戏设置没什么道理可言,怎么脑洞大怎么好玩怎么来。《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主题几乎每一期都是原创的,没有照搬《Running Man》的主题,而且好多游戏都是新创造的,这一点令笔者比较惊讶:原来中国人也可以有很好的游戏创意。
综上所述,《奔跑吧,兄弟》相较于原版《RunningMan》, 既做到了节目核心元素的吸收——角色设置和节目内核,又做到了本土化的创新——“宝蓝兄弟”和新游戏。
中国制作人的通病:“太过”渲染人物关系
《奔跑吧,兄弟》要注意的一点是,跟艺人的沟通上一定要到位,《奔跑吧,兄弟》有几位艺人的表演痕迹依旧过重,或者在某些游戏环节里不够投入。
相较于韩国的《Running Man》,在艺人表现力的综艺能力表现上,不管是上到邓超还是下到王祖蓝,“跑男”团都显示出了很大的差距。这一点在第一季中的中韩对抗特辑中表现的已经很明显。而且邀请的嘉宾中,由于自身不够综艺和表现力太弱的原因,林更新在参加“跑男”之后,很多粉丝直接转路人。这种事情令我们瞠目结舌。
第二季第一期里的韩庚,也存在艺人情商不够高的问题。又比如说王祖蓝的表现力,如果“阴森的呵呵呵笑法与偷懒”这样的梗在每期中都出现,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在第二季的后续如果还不做出改变,个人认为就应该再把韩国的导演团队请过来做几期节目。
艺人中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Angelababy,原因就是她很真实,该表演时表演,不该表演时收敛的很好。其他成员或多或少都存在演过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定是总导演的问题,是和每个艺人沟通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剪辑的问题。中国艺人目前还不具备韩国艺人的综艺精神,一定要教他们怎么去玩,这个“教”指的是情商!
第二季开播后,虽然收视飘红,但我们冷静分析,节目团队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可能是中国制作人的通病——就是“太过”渲染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第一期李晨和范冰冰的梗从头用到尾,至韩庚于何地?显得韩庚真的很尴尬!艺人可以在节目中出丑,那是好玩。如果尴尬,那就是损坏形象,伤害艺人!又比如:第二期中的黄晓明和Angelababy,一定非要要让他们俩在节目里秀恩爱秀来秀去吗?黄晓明和Angelababy各种主动的卿卿我我,一点儿也不好玩。
综艺真人秀的关键是戏剧情节,“跑男”第二季完全抛弃了戏剧性,反而不如第一季做的好。再看看韩国原版节目中渲染的人物暧昧关系:所有的暧昧都是以开玩笑的方式,点到即止!
其实《Running Man》作为周播节目到在韩国已经快5年了,笔者都为他们的团队感到心疼,每期都要不一样的创意,都要协调不同的场地和游戏道具,还要编好故事剧情和嘉宾的人物设置,那是多么强大的创造力和毅力。《Running Man》的编导绝对比《快乐大本营》的编导更辛苦,脑洞更大。
那么我们的《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季播节目,在第一季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的创意,不同于韩国原版的节目主题,除了前两期因为团队磨合和剪辑思路问题,以及明星不熟悉等原因造成的艰涩,但后期很快呈现出了一档属于中国的《Running Man》。按道理来说,第二季的“跑男”应该呈现出更高的水准,但是很遗憾,笔者认为没有做到更好,反而暴露出了艺人沟通和人物关系渲染过渡的问题。而且在游戏环节和节目主题上已经开始“拿来主义”,照搬原版的环节。不是说照搬是不好的,因为本来就是模式节目的操作方式,而是作为一档季播节目,制作经费和外力支持条件比韩国团队多好几倍的情况下,没有做出更精致的好东西,很让人遗憾。
我们希望看到比第一季更好看的《奔跑吧,兄弟》,制作团队拿着所有业内人都羡慕的制作经费,也应该制作出更好看的节目。不要让收视率只是体现在第一季余温的爆发中,让更好的节目质量来赚取更多收视率的增量吧!
来源:节目一线